“肾”秘照片丨彩虹“雪花秀”活检和“牛奶样”腹透排出液,是如何造成的?
在肾科临床实践中,或许你也曾偶遇过一些不寻常的病例,Kidney International 杂志定期发布其中一些“肾”秘病例的临床图片。跟随协和麒麟医学一起,探索其中的斑斓视界吧。
彩虹“雪花秀”-透析患者皮下草酸盐沉积
52岁女性患者,双胫骨皮下无压痛坚硬结节已2年。36年接受肠旁路减重手术,已规律血液透析8年。肾脏超声显示在透析开始时多发肾结石,无证据显示存在心肌病、肝功能障碍或视网膜病变。
双下肢平片示多发钙化结节,直径约3-5mm。皮肤活检显示半透明,黄绿色,针状晶体或成簇状晶体,在纤维间质中形成被多核巨细胞包围的放射状的玫瑰花状,未累及血管结构。在偏振光下,晶体呈五彩缤纷的粉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图1),诊断为皮下草酸盐沉积症。
皮下草酸盐沉积症是由遗传异常(包括原发性高草酸尿)或肠道异常引起膳食中的草酸盐过度吸收导致的。原发性高草酸尿引起的草酸盐沉积通常是广泛性的,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相比之下,由肠道疾病引起的草酸盐沉积的损伤可能相对有限。在终末期肾病时,因透析无法充分清除草酸,也存在平均血浆草酸浓度升高的情况。
在本例患者中,因肠旁路手术引起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导致多发性肾结石和终末期肾病,是患者出现草酸盐沉积的主要原因,透析中草酸清除不足进一步增加了血浆草酸饱和度。由于没有血管受累,因此这种病变不同于透析人群中常见的磷酸钙沉积。
图1.透析患者皮下草酸盐沉积,结节活检呈多色结晶
“牛奶样”腹透排出液-乐卡地平诱导的乳糜性膜水
一位81岁的黎巴嫩男性病人,有肾结石、高血压和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史,2个月前开始腹膜透析。患者接受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日间三次透析使用含1.36%葡萄糖的透析液,夜间使用艾考糊精进行长时透析。
使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阿司匹林、莫索尼定,以及氨氯地平,但因下肢水肿加重,在就诊前3天替换为乐卡地平。他是一个重度吸烟者(每年超过30包),没有饮酒史和既往手术史。
5个月前最近一次胸部、腹部和骨盆计算机断层扫描,除了已知的肾结石、肾病相关的胸腔积液和单纯性肾囊肿以外,无其他疾病。既往未出现过腹膜透析液异常,就诊当天注意到透析流出液的颜色异常,随即前往急诊室就诊。就诊时未出现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发热。腹部柔软,无压痛。透析液出液浑浊(图2),细胞计数显示每
mm3,含有70个白细胞(75%的中性粒细胞,25%的淋巴细胞)和500个红细胞。腹膜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全血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水平未升高。
图2 乳糜样腹透排出液
诊断为乐卡地平诱导的乳糜性膜水。患者无明显感染,且腹透流出液甘油三酯水平为48mg/dl。停用乐卡地平,重新使用氨氯地平24小时后,腹膜流出液恢复正常,甘油三酯水平降为7mg/dl。
钙通道阻滞剂(CCB)相关的乳糜性腹水于1993年被首次报道,至今报道了48例。不同CCB导致的发病率有所不同,据估算乐卡地平相关的发病率为22%,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CCB的亲脂性有关,亲脂性可能导致药物对胃肠道的平滑肌细胞、血液和淋巴管产生特殊的作用,可能进而解释了使用乐卡地平和马尼地平两种亲脂性更高的药物时,发生乳糜性腹水的发生率较氨氯地平更高的原因。
CCBs还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腹膜淋巴血管的持续扩张,并可以通过阻断淋巴管的电压门控钙通道而升高液体静压力。同时,考虑到大多数报告的病例是亚洲患者,而只有少数患者是欧洲人,这种并发症可能有种族倾向性。
CCB导致的乳糜样腹水通常在使用药物24-72小时内出现,停药后24小时内消失。诊断糜腹膜时,甘油三酯水平通常应该>200mg/dl,也有一些研究者使用110mg/dl作为临界值。本例报告病例透析液流出物中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这一阈值,可能是由于腹膜液的稀释导致。乳糜腹膜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恶性肿瘤、肝硬化、外伤和结核腹膜感染,但本例患者不存在这些情况,且停药后症状消失。该病通常是良性的,可能的症状是腹痛和腹胀,但与报道的大多数病例一样,本例患者无临床症状。
随着终末期肾病的腹透患者人数增加,以及CCBs作为降压药在这一群体中的广泛使用,肾病学家应该认知并注意到该类药物引起乳糜样腹水的可能性。庆幸的是,停用这些药物后,该作用完全可逆。
参考文献
[1]Sze-Wen Ting, et al. Cutaneous oxalosis presenting as subcutaneous nodules in a dialysis patient. [J] Kidney International. (2020) 97, 1063; https://doi.org/10.1016/j.kint.2019.11.007
[2] Najat I. Joubran, et al. The Case | Turbid effluent dialysis fluid in a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 [J]Kidney International. (2020) 97, 1065–1066; https://doi.org/10.1016/j.kint.2019.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