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医的奇效良方《方剂大全》

发表者:赵东奇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为明代董宿辑,方贤续补。董宿,四明(今浙江宁波) 人。明代正统年间(1436 - 1449) 任太医院院使,深察药性,博究医书,治疗立方,辄有奇效。方贤,归安(今浙江湖州) 人。据《归安县志·艺术传》云:“贤,太医院使,与唐广才名并称。周昇、周冕、周鼎师事之,俱为御医,得重名。成化中召至殿前,考医论三篇,加通政使右通政。著有《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分六十四门,载方七千余首,汇集了明初以前的医方精华,适用于临床各科病证的治疗,其中对于针灸、正骨等治法的论述是该书的一大特色。是书各门开篇均有理论阐述,便于指导临证处方,每方详列主治、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该书中亦有不少错误需要我们科学对待,不可拘泥。

顺风匀气散

治中风中气,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先宜服此。

白术四钱,天麻一钱,沉香、白芷、青皮各半钱,甘草(炙)半钱,人参一钱,乌药二钱,紫苏、木瓜各半钱。

分作二帖,每帖水二盏,生姜二片,煎八分,温服,二渣并煎。风气腰疼痛,亦宜服之。

活命金丹

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肢节顽痹,痰涎上潮,咽嗌不利,饮食不下,牙关紧,及解一切药毒,发热腹胀,大小便不利,胸膈痞满,上实下虚,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退,劳病诸药不治,无问老幼、男子、妇人,俱宜服之。

贯众、甘草、板蓝根、甜硝、干姜(一作干葛)各一两,龙脑(研)、麝香(研)、青黛各三钱,牛黄(研)、牛犀、珠子末、薄荷各半两,大黄一两半,辰砂四钱(另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桂心三两。

上为细末,与研药和匀,炼蜜同水浸蒸饼为剂,每两作十丸,以朱砂为衣,就湿以真金箔四十箔为衣。腊月修合,瓷器收贮,多年不坏。如疗风毒,茶清化下;解药毒,新冷水化下;汗后余热,劳病及小儿惊热,薄荷汤化下。

已上并量病人大小加减用之,大有效。

[注]:一方无贯众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此药性温补,常服生血壮脾胃。

人参(去芦)、肉桂(去粗皮)、熟地黄(酒焙)、白芍药、川芎、茯苓(去皮)、川当归(去芦)、黄芪(去芦)、白术、甘草(炙),各一钱二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钟,食前服。

沉香永寿丸

大补元阳,滋益脾胃,调顺血气,添补精髓,不问老壮年少,并宜服之,甚有功效,不僭不燥。大梁郭文卿尚书,常服此药,年过八十,精力倍加,得其方者,服之俱效。

莲肉(一斤,先用酒浸一日,后装入雄猪肚内,缝合,却将浸莲肉酒添水煮熟,取出晒干,肚子不用),茅山苍术(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酒浸,一份泔水浸,一份盐水浸,一份醋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焙干。无茅山者,以好者刮去粗皮代之),白茯苓四两,沉香、熟地黄、木香各一两,五味子、小茴香、川楝子(炮,取肉)、西枸杞、山药、柏子仁(炒,另研)、破故纸(用芝麻同故纸一处炒香,去芝麻)各二两,同研为末,青盐半两。

上为细末,用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下,以干物压之。

容颜不老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

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

煎也好,点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

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八仙丹(一名三仙丸)

一乌二术三茴香,更加椒楝牡香姜,

善治耳聋并目暗,能调荣卫壮元阳。

元阳壮后精神爽,久服令人寿命长,

又疗妇人脾血疾,空心日午用盐汤。

十补汤

治诸虚百损。

人参(去芦)、白术、肉桂(去粗皮)、白茯苓(去皮)、黄芪(蜜炙)、川芎、当归、熟地黄、 白芍药、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空心服。加熟附子温之。

保安丸

治小儿瀼泻,伤食泻。

香附子(炒)、砂仁各一两,白姜、青皮、陈皮、三棱(炮)、蓬术(炮)、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麦糵碾末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淡姜汤下,食前服。

来自:  《方剂大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