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韩喜申//老农民的本色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老农民的本色
稷山 韩喜申
退休后的生活,简单了许多。县城农村两点一线,似乎又重温了上班时的路线图。只是工作有了变动。居住县城,为了接送孙子上学方便。往返乡村,完成责任田的耕耘播种。不一样的生活,看到了许多不同的风景,碰撞心岸,有所思有所想。也许这就是城市农村不一样的五彩生活。
赤日炎炎三伏天,太阳像高能量的火球,施展它的威风当头照。烤的大地似蒸笼酷热难熬。为了防晒,在繁华的县城大街,常常看到一些人掌着遮阳伞漫步购物。有的戴着墨镜,穿着防晒衣保护着自己。还有的干脆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一双眼睛。我们去到农村看看吧。高温下,那一片片玉米地,一块块棉花田,庄稼的叶片卷曲打扭,在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的伏天。农民盼雨却无雨。好在汾南电灌站拦汾水上高垣。七十年代的水利工程依然发挥救庄稼于一方的职责。在闷热的田野,蒸笼一般的大地,留守在农村,六七十岁的老农民,拘楼着身子,手持钢锨,在玉米地前后奔走,浇灌旱象严重的农田。一顶草帽是全部的防晒工具。热的满脸通红,汗水滴答已习以为常。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一个心眼浇庄稼。
炎热中也有惊喜。你体验过立竿见影的效果吗?!看玉米田立竿见影的实效。嘩嘩的汾河水流进玉米地,干渴的玉米喝饱了水,杆儿挺啦,叶儿展了。浇过的与还未浇灌的中间形成了显明的分界线。看的人心情愉悦。这就是水利的功能。
七十多岁的韩大爷,和老伴在玉米地扶堰打埂,为浇地暢通做好浇前准备。我也同他做一样的备浇。问他“孩子还在外面打工?”“是啊,要生活呀。说真的娃们也不容易,要供孙子念书,还得攒钱娶媳妇。”我插话道:“辛苦你二位啦。”老韩说:“苦啥,一辈子不就是这样过来的,何况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天堂过日子,苦点不算啥。”的确,苦中有甜,苦中有乐,不奋斗那来的幸福。
我看到,四世同堂近八十岁的张大娘,虽患有腰腿疾病,仍然利用清晨凉快,拿着一个小板凳小心翼翼地在药材地拔草。除草是药材丰产的重要环节。虽然有除草剂,效果常常不是太理想。少不了人工拔除。张大娘是干出来的劳动能手闲不住。六十多岁的刘老头,拉着一小罐水在自己的菜园子浇菜。他见我路过直埋怨老天失职不下雨。他栽了茄子,辣椒,西红柿,都是离不开水的菜种。我鼓励他:“天大旱,人大干。感天动地也离不开得靠自己自救。”
七十多岁的段大妈,平常住县城照顾孙子上学吃饭。伏假回村凑时间打理农田。她种了绿豆花生杂粮。几天不去地里,庄稼旱草儿却长得贼快,尤其是苗垅里夹杂的草。更叫人费心。段大娘来劲啦,又是拔又是锄嘴里唠叨:“我看你长的快还是我的锄头快。”也真是庄稼旱草儿却长得快。我佩服草的抗性好。除草剂打了一遍又一遍,老农民锄了一次又一次,不仅绝不了迹依然田间地头路边到处长。
在农村看到的许多人许多事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在年青人出外打拚,留在村里的留守老人依然抗起农村这片天,这片地。他们是中国最勤劳的一代老农民。劳动,是老农民淬炼成的本色。在劳动中精神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练,勇气得到提升。尽管有的老农民病魔缠身,依然坚守着他们一辈子爱恋的黄土地。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无闻。劳动已经熔化进他们的血液流淌在劳动者的身上。形成劳动者特有的本色。
后
稷
文
苑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