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快到了,俗语“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是啥意思?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句用来预测粮食收成好坏的俗语,它的意思也很简单,说的是如果农历七月份立秋,那么农作物都会迎来大丰收。可是如果还是农历六月份就已经立秋了,那粮食的收成就不会太好。

古人把立秋当成是秋季的开始,而进入秋季以后,树叶落了,杂草枯萎了,同时粮食也要逐渐成熟并且迎来收获了。如果立秋来得早,凉爽的天气也提前到来了,而晚熟的粮食是需要高温的天气才能成长。相反提前就冷了,意味着粮食生长周期变短了,产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种植粮食作物都是根据节令的,这也是古人的经验总结。

立秋有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同样的,立秋这天的天气,也对后面粮食的收成会产生影响。古人根据经验发现,如果立秋节气这天下雨了,那么这样的年份就是“空秋”,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偏多,粮食作物就会因为雨水的原因而减产。

因为立秋以后降雨了,不仅雨水会带来降温,同时也意味着降雨提前到来了,一般立秋下雨了,后面下雨的天气就比较多,这明显对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收获都是不利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地方的农民朋友们,都是渴望着在立秋这天是个大晴天,希望后面风调雨顺。

不过我国的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也是有区别的,在有些地方则有刚好相反的俗语,比如“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和“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好些地方这个时候刚好经历过伏旱,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如果立秋前后降雨了,对晚稻、玉米、红薯等作物丰收都是有利的。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古代把立秋当成是秋天的开始,不少人也认为立秋到了,那么酷暑天就要过去了,凉爽的季节就要来了。其实未必是这样,因为立秋并不代表着暑热天气的结束。

在立秋节气期间,正好是处于三伏天期间,并且末伏还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到了立秋节气以后,天气甚至要比之前更加的闷热。这个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秋后一伏,热死老牛”。

这是因为立秋节气的时候,因为台风雨季逐渐离去了,天气也从多雨湿热天气向少雨干旱过度了,因此气温就变得更加的酷热难耐了,古人也把这种天气称之为“秋老虎”。

至于立秋以后还要热多久,农村老人常说“立秋一日晴,二十四个秋老虎”,说的是立秋是晴天,后面还会热上24天。其实在立秋以后还有一个节气——处暑。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就开始“出暑”了,意味着三伏天结束了,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了。但是真正凉爽的秋高气爽天气到来,往往都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

结束语

立秋节气就要到了,对于农民来说,又要开始准备“秋收”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后面可有得忙了,农民却很喜欢享受收获带来的快乐。同时秋茬作物的种植也要开始了,比如“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植荞麦”,立秋以后就是种植胡萝卜、白菜的黄金时期了。

关于立秋,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