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天天讲创业,你知道你为什么创业不成功?

课前反思——教育的意义

上周,我看到一段视频,这段时间是关于教育的,演讲者董仲蠡在演讲中讲到了自己的困惑。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记得在之前的课堂上,我说过一些话:如果说我们今天强大仅仅只是“中国制造”,只是因为看起来还相对不错的经济实力,这并不能让别人认可我们。

还是在上周,我读过一篇华为人讲在非洲的工作经历,他问过很多很多非洲人:为什么不用中国产品,尤其是大件的中国商品,非洲的回答总是很一致,因为中国代表着山寨。在非洲人眼里,在亚洲如果有两个国家对非洲而言比较重要,那也只是日本和韩国,跟中国关系不大。或许这篇文章本身不可信,也或许这篇文章因为视野所限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但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因为不强大,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前行。今天大部分的民企,尤其是跨国的民企一直在致力于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连中国政府也都是努力在塑造自己制作大国的国际形象,不仅仅是小商品,还包括高科技,诸如2016年10月5日,具有中国铁路“纯正基因”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正式通车,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事件。当然,这只是硬件层面的。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快速的改变自己的形象,我想,不仅仅是要输入产品,诸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更应该输出文化,在国外,人们一提到中国,首先想到的是则是功夫,是很自豪,但也很尴尬,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他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影片几乎都不是新片,还停留在李小龙时代。如果今天拿着我们的新电影,可能会被认为,那是日本或者韩国),因为文化交流上的滞后。而如果我们的电影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播放,我相信,中国的形象,比现在要比现在强大的多。电影电视才是快速改变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最快方式。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这里就要致敬那些在新时代拍电影电视的导演们,而不是向那些还停留在格格时代玩穿越的导演。

现在我个人试图回答教育的意义:个人感觉,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有想象力。我们每个人都会受限,而你所限的,是自己所处的知识结构。这就正如有句话说的:你连世界都没观过,你怎么会有世界观?还正如中产阶级之所以成功,或者说略有小成,其最大的原因在于不甘心。因由不甘心所以自己更用心更努力更用功。Ok,让我们回到正题,关于项目运作的趋势概念。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谈创业的时代,也是在上一周,Bill Gross的一段视频演讲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Bill Gross用他自己的观察和方法来论述创业.....

Bill Gross的创业经验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商界精英,他从12岁便开始创业,到目前为止共创办了100多家公司,覆盖了各行各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1996年,Bill Gross创办Idealab。从 1996 年开始至今,Idealab 已经育成了75 家公司,其中有8 个成功挂牌上市,35 家被买走,成功退场率奇高无比,其中还有5 家是超过10 亿美元的全垒打。不久前,他在巴黎召开的LeWeb大会上分享了他的创业心得和感悟。关于创业的经验,在他统计完200多家公司的成败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首要因素竟然是时机,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存在的差异中,时机所占比例为42%团队与执行力是第二要素,然后才是创意。创意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其实是排名第三的因素,然而我们不能下这样的定义,不能说创意不重要,但创意竟然不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这一点着实让我很吃惊,当时机合适时,创意会产生更大的效用。排在最后的两个因素是商业模式和资金,这我完全能理解,我觉得商业模式排在那么后是说得通的。因为没有商业模式你也可以创业,等产品赢得客源的时候再设立模式也不迟。”

他说:“我要说的就是:行动力很重要,想法也很重要,但时机更重要。那么怎么评估时机?看用户是否真的已准备好接受你提供的东西,并且你自己要对时机这个问题,有百分之百的真诚,不能去否认你看到的任何事实性结果,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自己非常喜欢,也是你很想把它往前推进的事,你就要在关注“时机”这件事上,非常非常诚实。”

让我们追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那些成功的独角兽公司,你会发现,时机,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我们来看下,今天的这些互联网创办的时间图表:

腾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阿里:1999年;百度:2000年1月由李彦宏创立于北京中关村;网易:1997年 06月 网易公司成立 公司正式推出全中文搜索引擎服务;新浪:成立于1998年12月。

当时的情况是:20世纪末的中国,手机开始普及、式样开始翻新“大哥大”已经退出市场,但手机还谈不上大众,人们开始习惯腰挎BP机,但小灵通已经开始代替寻呼机。作为手机和寻呼机的过渡迅速占领市场。互联网正在中心城市生根发芽,聊天室是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当时有部电影,可以稍微的反应当时的情形——《有话好好说》。

1997到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创业高峰。正如我们在讲到新浪的时候谈到的,1998年,中国互联网才刚刚起步。这一年,抓到趋势的都成功了,但是,当时还有很多公司意识到了这种趋势,却失败了,这种失败,在于烧钱太快,大家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就快速的跑马圈地,快速的烧钱,我们将放在下一章节——“那些黯然消失的互联网公司”章节去讲述。现在,让我们分别论述,这些独角兽公司的成长经历。

应运而生的独角兽们

案例一:新浪、搜狐和网易。1998的国外互联网已经处于普及状态,而中国的互联网才刚刚起步。在这一年,诞生了后来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

新浪在做软件开发,搜狐在做搜索引擎以及企业黄页,网易更像是一论坛,请注意,在三大门户之外,我们还看到了YAHOO的影子,也就是,在1998年,YAHOO已经来到了中国,而且是以门户的形式出现。

那么陈新浪是怎么走上新闻之路的,这里又不能不提到: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

新浪是先做体育后做新闻的。1997年“利方在线”推出了体育论坛,该论坛聚集了当时做IT的以及有海外背景的人,他们的共同的爱好就是谈体育。1997年10月31日,中国足球队兵败大连金州,早早地失去了进军法国世界杯的资格。第二天凌晨,一位网名为老榕的网友,在利方在线的体育沙龙里贴出了一个题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这个帖子一下子让利方在线的体育沙龙名满网坛,两周后的《南方周末》全文转发了这篇帖子,让所有人第一次意识到网络体育评论的力量。

也因此,四通利方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经过精心策划,决意报道世界杯。陈彤的协调能力在里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网络编辑这一说,陈彤当时只是个论坛管理员,他要调动可以调动的力量来为报道世界杯做准备,陈彤当时所做的工作以及对陈彤的评价,我们可以在著名博客老白《八卦八年前》中寻到:

“对于陈彤,世界杯的成功,并没有给他特别大的欣喜,只是一种能力的证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很快就对世界杯的过程进行了经济核算,这种头脑和见解,在当时并不多见。他的目光,在世界杯尚未结束的时候,就已经转到了全面的网络新闻。至于陈彤的视角从体育新闻转到时政新闻,现在流传的说法是陈彤和汪延在一次拜会广告客户的时候,偷看到了一份调查报告。数据上说,在美国互联网中,体育新闻还不是最热门的应用,时政类新闻才是最吸引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我没有和陈彤考证过这种说法,但我早就发现了陈彤对新闻的敏感。他第一次上网,选择的网站是CNN,而我这样的人,当年第一次触网,选择的网站是花花公子。前面的回忆中,我也提到,陈彤在整个世界杯报道中,充分利用了传统媒体各种资源,尤其是和新华社北京分社的合作以及搞到路透社之类的资源,对于一个非新闻行业出身的人,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而世界杯报道的成功,使得陈彤将目标转向了内容。后来IT界的普遍评价认为:“1998年世界杯网站的成功,对新浪品牌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18万元的广告收入,也使一直为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而苦恼的汪延和他的同伴,找到了适合利方在线发展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做IPC,以广告作为网站的首要赢利来源。初次尝到世界杯甜头的利方在线,在世界杯过去两个月之后就开通了新闻频道,终于打造出了现在新浪的新闻品牌。”此后,新浪网开始大量招聘网络编辑。

此时的搜狐和网易也正苦于对赢利的思考,通过新浪网的成功,搜狐和网也开始转向内容,并大量的招聘网络编辑。

若不是新浪网在报道法国世界杯的成功,人们也许根本就想不到,简单的几篇新闻就可以带来流量并逐步成为赢利的一种方式,那么网络编辑也就无从谈起。

案例二:阿里巴巴。1999年2月20日。马云设想,做一个BBS,让中小企业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以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2001到2002年,宽带已经开始逐步进入一些百姓家里,这里有几组数据:QQ用户突破100万大关(2001年2月10日)。马云也没想好到底怎么阿里巴巴或者怎么赚钱。所以,我记得我所读过的故事当中,有过记者问,你融这么多钱,你又怎么赚钱,给投资人交代。我隐约记得马云好像说:我要知道怎么赚钱,你不是就抄袭我了。

当年的互联网公司都是野蛮生长的状态:1999年10月30日,马云和金建杭前往北京会见孙正义。事情的起因是,孙正义联合了几个国内的机构举办了一个项目评估会,打算挑选一些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他们就过去了。金建杭说:“前一波人我们知道是中国的另外一家互联网公司,人家是CEO带着CFO,三四个人一起进去的,规模很大,队伍很整体。等马云出来的时候,我们两在大堂交流的时候,另一个网站的人进来,我们一看都吓了一大跳,当时感觉特像香港电影里的情景:所有的人都穿着黑风衣,戴墨镜,老大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紧跟其后。看看人家那架势和声势,和马云就一个人进去孤零零的人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一次,马云得到了第二笔投资:2000万美元。

案例三:百度。1999年10月,中国建国50周年庆典,李彦宏作为专家受邀回国观礼。归国期间,李彦宏发现在与很多人交换的名片上都已经印有E-mail地址,搜狐公司CEO张朝阳送给他的T恤上也印着".com"字样。而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邀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技术讲座,去听分享的搜狐员工对李彦宏的技术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示搜狐愿意出钱买李彦宏的技术。这些细节不断给李彦宏信心,在中国进行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最佳时机。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放弃了在Infoseek价值50万美金的股票期权回国创业,成立了百度。

百度最早是帮新浪,搜狐和网易、以及中华网、21cn等网站做搜索服务的,也就是站内搜索。它是它们的搜索引擎服务商。百度的成名,是做了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2002年,春节前夕,新浪使用百度引擎的一个季度的技术费还未打到百度的账户上,事实上,因为互联网泡沫加上百度推出了竞价排名的搜索引擎服务后,大部分的门户网站都在拖欠百度的服务费。对于百度而言,这些费用与彼此之间的合作的价值已经无关紧要了,百度决定利用门户老大拖欠百度服务费用的事件做一次事件营销。2002年3月12日,很多记者接到了百度的电话,他们晚上7点30分去新浪的搜索引擎看一看,当时登陆的记者跟用户惊奇的发现,在新浪进行搜索后,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文字是:因新浪欠费,百度暂停对新浪搜索服务,如需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第二天,"新浪欠费,百度停机"的新闻瞬间成为各家网站、报刊的头条了。当时新浪是国内第一大门户网站,网民们每天在其主页搜索框里检索关键词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之前,几乎没有用户知道,这个小小的搜索框背后是一家名为百度的公司提供的搜索服务。经过这一事件之用,用户对于百度的定位是一家隐藏门户老大背后的搜索技术服务提供商,百度因此名声大噪,同时访问量也暴增。

案例四:腾讯。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个年轻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上决定开发一种软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流的特点,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直接的交流,由此产生了ICQ的设计思想。当时是为了他们彼此之间能及时在网上联系以交流用的,可以说近乎一种个人的"玩具",并且成立了一家名为Mirabilis的小公司,向所有注册用户提供ICQ服务。

在1999年,国内冒出一大批模仿ICQ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如最早的Picq、Oicq、网易泡泡等,新浪搜狐等也开发了类似的软件,如新浪的UC。QQ的前身OICQ也是在1999年2月第一次推出的。QQ之所以能够在如此众多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中脱颖而出,最终把其它竞争对手全埋没掉而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95%以上的市场,一半靠的是实力,另一半靠的是运气。

偶然造就了腾讯。1998年11月11曰,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当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在公司成立当初要业务是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这种针对企业或单位的软件开发工程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中小型网络服务公司的最佳选择。

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使用的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大多限于"网虫"级的高手里。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想的是开发一个中文ICQ的软件,然后把它卖给有实力的企业,腾讯当时并没有想过自己经营需要投入巨大资金而又挣不了钱的中文ICQ。当时是因为一家大企业有意投入较大资金到中文ICQ领域,腾讯也写了项目建设书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开发设计OICQ,到投标的时候,腾讯公司没有中标,结果腾讯决定自己做OICQ。 要知道,当时腾讯给OICQ标的价格才仅仅为三十多万而已。 到后来腾讯开始迅速发展的时候,马化腾十分合时宜的说,"我们需要自己的中文网络软件,我们需要自己的ICQ!",但事实上,腾讯推出OICQ纯属是一个偶然,如果那家大企业没打算投入资金到中文ICQ领域,也就不会有OICQ,如果腾讯公司中了标,也就不会有腾讯的OICQ,腾讯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说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实力。

很多人一直在质疑,为什么功能并不特别好的QQ能够力压群芳,最终几乎接近垄断中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是的,从功能上说,一直以来QQ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相比之下,其它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都是模仿ICQ。

QQ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原因不在于它的功能如何强大,而在于它的界面设计的十分合理,用户操作简单,相比较和QQ同时代的其它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如Sina pager、OMMO等,它们一开始的功能并不弱于QQ,特别是OMMO,其在一面世就推出了比QQ强大得多的功能,如电子邮件、网络硬盘,过多的功能反而让使用者觉得操作十分烦琐,这是它之所以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

1999年2月,腾讯在互联网上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包含的功能十分简单,仅仅只包括简单的在线即时通讯功能,但其界面设计令人称赞不已,事实上,尽管到现在为止,腾讯已经先推出十来个版本以上的QQ软件,但其界面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这表明,从一开始,腾讯OICQ软件的界面设计是十分合理的。

这使腾讯的OICQ注册用户数在短短两个月内达到20多万,虽然这只是现在腾讯新增注册用户一天不到数量,但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其后几个月,腾讯推出OICQ 99a,先后新增了公共聊天室、传送文件、无线寻呼、手机短讯、语音聊天等,OICQ 99a的推出奠定了腾讯在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到1999年底,OIC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空前的130多万,平均在线用户15000多人,占领了当时中国在线即时通讯80%以上的市场。

令人吃惊的是,在腾讯新增了这么多功能后,OICQ的界面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事实上,这时候OICQ已经胜利了,在线即时软件的特点决定了这个市场马太效应的发生,这就像两个城市,人们都愿意去越繁荣的城市,结果繁荣的城市就更加繁荣,而贫瘠的城市就更加贫瘠。

2000年,腾讯的OICQ基本上已经占领了中国在线即时通讯90%以上的市场,基本上已经锁定了胜局。

2014年3月,腾讯公司曾经的执行董事及首席技术官张志东宣布辞任,转而担任腾讯学院荣誉院长,他将于腾讯学院担任讲师。在给腾讯内部的卸任邮件,张志东也提到了趋势,他是这么说的:“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浓厚的创业气氛, 出于对互联网的热衷,我们一头撞进了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

案例五:月活4亿市值仅次于腾讯的美图秀秀。当然如果我们要举出趋势让你成功的案例,我想美图秀秀可能是典型代表。美图网创建于2008年10月,迅速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图片服务平台。2011年,顺应潮流地移动转型推出移动版美图秀秀大获成功。2011年2013年间,移动端迅速积累了1亿用户,“美图”与“百度”、“淘宝”一样成为动词。同年,微信上线。

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时间节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年是在2011年。美图的成功背靠了微信,微博,微信微博成为其最基础的应用环境。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美图快速成长。人天生有美的需求。

说完了那些互联网巨兽,接下来说下我自己的职业经历。2004年大学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俗称电子商务。但那会电子商务不是以卖货为主,其主流应用和表现还是展现。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网络广告(含新闻报道);第二是网站建设(企业网站)。这是当年最大的应用。我的职业方向是网络编辑。从1998年开始,新浪确立了自己的门户地位,但在行业细分领域,仍然有非常多的机会,我所在的是饰品行业,我们称其为行业门户,这种地位是别人无法撼动的。尽管在2004年,我们的资讯造就了我们在这个行业内是流量最高的网站,所以那会做广告的特别多,得排队。在进入互联网公司之前和入职之后的很短时间内,我都想不明白,这些人靠什么赚钱,这是我当时的困惑,进入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这才是真正的金矿,投放网络广告者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比如火遍全国的“哎呀呀饰品连锁”就是我们常年的广告客户。你今天在现实中见到的非常的饰品连锁企业,当年80%都是我们的客户。这家网站成立时间是2002年,在当年的情况下,它也是抓住了趋势,我们今天回头看的时候才能有这种深刻的感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趋势。把握趋势,迎头赶上,或许你就成功了。今天我们的创业公司虽然多,但这是政策。在下一个风口:是工业4.0、是人工智能,是由印钞票的时代走向因股票的时代。想清楚了,我们该往哪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