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座建在峭壁上的古城,原生态没开发,古迹很多无人知晓

提到陕西的古城,很多人会想到韩城古城或高家堡。其实,在陕西的大山深处,还藏着一座古城,它建在一座三面临水的“岛”上,人们推开窗就能俯视峭壁。这座古城里,随处可见古街古巷古民居,景点也不少,由于还没有开发,即使在陕西知道它的人也很少。

这便是黄小黄上周在安康旬阳县遇见的旬阳老城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提起旬阳,一些喜欢旅游的人可能听说过,它便是陕西鼎鼎大名的“太极城”

旬阳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脉的腹地,北接商洛市镇安县,东为白河县,南为平利县,西为安康市区。全县总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汉江自东向西横贯全县,洵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汉江。洵河与汉江交汇处,便是旬阳县城所在地。

我们今天要说的“岛上”的旬阳老城,也正是在这里。

俯视,洵河和汉江环抱的老城

旬阳之名来自于洵河,而洵河也送给了旬阳一份大礼——在即将汇入汉江的最后阶段,它突然扭动了一下腰肢,形成一个“S”型大湾,河水冲刷着浅滩和峭壁,深深的河谷切分开陆地,使旬阳县城天然形成了太极的图案。

其中,旬阳老城就是“太极图”中那尾“阴鱼”。

侧拍,老城耸立在水上

旬阳老城位于洵河南岸,汉江西侧,正好处在洵河奔入汉江的关键位置,数千年来坐拥汉江黄金航道的地理优势,形成一处人烟聚集的城池。

千百年来,人们在这峭壁之上的狭长地带辛勤开发,营造家园,建城邦,通街巷,造房屋。小小的岛屿,方圆可能不足两平方公里,竟然从南到北、从上到下都承载着四通八达的小巷和密密麻麻的房屋,成为一座独一无二的“岛上古城”。

在旬阳老城,有几条贯通全城的主街,为炮房路、上城街、下城街和人民路,此外还有许多分支小巷,如六家巷、府民街、洞儿碥,构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其中,炮房路和人民路连在一起,构成了老城的“主脊梁”。在这两条路的两旁,也是旬阳老城古民居最密集的路段。

炮房路

这些老房子,大部分都为砖木结构,临街的一面多是木质结构,一般是两层,底层多是一色的木板,楼上是低矮的阁楼,一栋紧挨着另一栋,两栋之间由山墙隔开。

山墙朝街的一面一般还会施粉绘彩,有点徽州古建的风味,非常精美细腻,可见,这可能都是旧时殷实人家的房产。

街道两旁,保存完好的古民宅非常多,而且大多还有住户,仍发挥着住房的功用。一路走来,大致数一数,至少有十几二十栋。

其中,最“巍峨”的一栋是“人民南路128号”,整整三层临街古建,有整块的木板外墙,雕花的窗格,看起来很考究。虽然已经有些破败了,但还是能看出昔日的光彩,现在里面还住着人。

人民南路128号

原本是雕花的窗子

除了这些很有生活味道的古街古巷和古民居,在旬阳老城,还有两个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一个是旬阳县西城门。

西城门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嘉庆年间修葺。旬阳县城原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在险要的地方还建有城敌楼,现在只有西门和相连的一段城垛保留下来,这座老城门现在依然是人们进进出出的通道。

一个是旬阳文庙,也就是旬阳县博物馆

旬阳文庙所在的位置在衙门口,和旬阳县育才学校大门对大门。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原址在老城北门外,成化八年(1472)迁建到这里。

柏荫铜碑

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群,根据地势阶梯式抬升,有上中下三个院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等。院里还有一棵千年老柏,树下一块明代碑石,据说碑石用石头敲击能发出金属般的声音,于是人们称之为“柏荫铜碑”,是旬阳的一大景观。

文庙里面陈列了很多旬阳的文物,包括从县内各处搜集到的古代匾额楹联,历代出土的文物等等。

因为只呆了短短两个小时,旬阳老城有些地方可能还没转到,对于有些地方的解说可能不太准确,欢迎大家补充纠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