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高木顶
天池高木顶
文/罗先成
(一)
天池镇东有一条南北走向山脉,形状如一巨大木船倒扣大地,因而从四面八方看这山,看不到山顶,人们叫它“高没顶”,久而久之变为“高木顶”,成为这座山名。
高木顶长度为9千米,宽度为4千米,海拨为1104米。山峦重叠,沟壑条条,民间流传民谣“高木顶,高没顶,九十九道弯,九十九条岭”,十分生动形象描写此山特色。
(二)
自古以来,高木顶是座难得的宝山,山上林木葱翠,泉水清彻,古时高木顶一帯人不懂科学,以此处水可以燃,气可以燃,不愁无盐,用泥可以烧出碗缸,修七宝寺,求菩萨保佑太平,安居乐业。山上还修有九龙寺。传说明朝皇帝朱允炆逃出南京,溯长江,逆永宁河,来到天池,隐身高木顶,修九龙寺,庙宇高大,掩于丛林,旧时香火旺盛 。
人们利用高木顶石英沙和硅的矿产资源,于明代创办陶瓷厂。那坭特别好,山上长满青杠树,烧制燃料足,生产陶瓷产出的碗、缸等深受欢迎。经过明清时期艺术改造和发展,到民国时,不仅生产绘花的大小碗,还生产汤匙、缸、坛、罐等瓷器。所产产品质量优,外观美,不仅供应本县,还畅销泸州,重庆等地。1950年后,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直到现在天池陶瓷厂生产的产品依然受青睐。开采的石英沙和硅矿运往外地造玻璃品,产品畅销,财源滚滚。
1956年,高木顶成了四川闻名宝山,地下发现有石油。那时,国家正在进行笫一个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推进工业化,石油很珍贵。高木顶有石油石破天惊,公路立即修至,从山脚缠绕至山顶,在八个山巅耸立开采石油井架,在马厂坡建立厂部,发电厂、维修厂、星罗棋布。高木顶在川南展现了有史以来笫一个现代化工业建设风采。从高一井到高八井,井架高耸,机器轰鸣,晚上灯光明亮。从厂部到各井台汽车奔驰,苏联和罗马利亚专家聚在研究室、深入井台指挥开采,攻克难关,石油工人挥汗如雨,日夜奋战。此间,来高木顶参观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高木顶开采出天然气造福了社会。
(三)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位优势,高木顶古今都处于交通要道区位。永宁城至四川合江、贵州赤水的古道经山的北部。永宁城到贵州大同、宝元的古道经山的南部。明清时期,商贾穿梭于古道不绝。居住这一带的人,更抓住机遇经商发财,大有人在。住在张沟的陈家,最为突出,祖辈经营盐巴和山货,聚集巨资,发了大财,于是招工请匠,修造住宅。住宅动工修建于淸乾隆54年(1789),竣工于嘉庆24年(1819),历时30年。大宅建筑为两横四纵,型如“四”字。建有大朝门,小朝门,中堂屋,腰厅,客厅,典礼厅,拱棚客厅,谷仓,碉楼等。建筑群中,有后花园,小花园,大花园,全石刻花园天井。房屋雕梁画栋,花窗卉壁,大石狮蹲于朝门,小石狮守于花园天井石栏石柱。花园天井花岗石石壁,有一幅幅以《西厢记》《红楼梦》题材戏剧,及反映民间耕作、生活、官场礼仪为内容的浮雕,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桢楠木窗雕刻花草飞禽。陈家善举乐施,捐钱财救济灾民,受到朝庭褒奖。现保存完好的小朝门,门眉上有道光18年(1838),下旨赐封“特授四川直隶军粮府正堂五级记录十次赓为奉旨诰命”和赐封的“义门永庆”四字。整座大宅与四周竹海和谐融洽。古宅选址、整体布局、内部结构、以及木石刻雕技艺,无不令人赞叹。如今,山北部古道变成县级公路,山南部是黄桷坪至贵州大同镇、赤水市的省级公路,改革开放春风令高木顶焕发青春,在马厂坡和二斗坡形成了自然村,农家楼房掩映在翠竹果林中,电灯明亮,网络通达,描出小康农家乐。
绿树翠竹葱茏的高木顶,在1958年修建了一座水库,水库长度为2.4千米,宽度0.79千米,总面积2平方千米,称之“工农水库”。工农水库造福于农,碧水映蓝天白云,山风轻拂微波起伏,水鸟翱翔,鱼群戏水,水库边珍禽歌唱,时有野生动物出没,如诗如画的高木顶令人心旷神怡。
了解永宁历史,品味永宁文化。敬请扫码关注永宁古韵。
主编:余显中
责编:万中华
编辑:陈言熔 胡盼 曾琴
图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