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诗歌在回暖,但绝对不能说已到“盛唐”的高度

  采访者:张健

  被访者:谢有顺

  (一)新诗的资源

  记者:新诗舍弃了旧体诗的格律、语言、创作经验以及美学传统,这种与传统的割裂,后来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思。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谢有顺:这是好事。那时,格律诗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精神价值上,都已呈现格式化、无病呻吟甚至腐朽的本质,新诗不仅反格律,借此恢复长短句的自由形式,它更是对一种有活力、有血肉基础的精神和生活的召唤。

  记者:现在一些诗人提出要复兴中国古诗的传统,您是否认可?新诗如果向旧体诗学习,主要是汲取哪方面的营养?

  谢有顺:古诗中的精神可学,尤其诗人与大地的关系,极为重要。但旧体诗的形式已不可能复兴,因为这个形式几乎不可能再表达出现代生活的复杂与丰富。

  记者:新诗在发展中,对格律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的主张“带着镣铐的跳舞”,有的主张彻底打破旧体诗的格律。现在有评论家说:“新诗之未能成熟,就是吃了打破一切诗的格律的亏。”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谢有顺: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诗的本质并非格律,而是人的呈现,以及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新诗革命的早期,也有闻一多等人,试图在格律诗与自由诗中寻找平衡,探索二者综合的可能,现在看来也并不成功。格律诗与新诗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任何想再用旧瓶装新酒,都是徒劳的。

  (二)新诗的“合法性”

  记者:虽然已走过一百年,但是关于新诗的争论一直不绝入耳,一些论者认为新诗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确立。在您看来,是新诗的成就被矮化了,还是本身就存在着比较显著的问题?

  谢有顺:新诗百年的成就是很高的,诞生了不少好的诗人和好的诗歌。古诗在形式上每变化一两个字,比如从五言到七绝,都要历经漫长的时间,而新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才出现百年,就有如此成就,多么了不起啊!那些质疑其合法性的人,估计是不懂诗的。

  记者:钱理群大概2006年写道:“我对当代中国诗歌几乎一无所知,坦白地说,我已经20年不读、不谈当代诗歌了,原因很简单,我读不懂了。”如果钱先生所言不虚的话,新诗写到让专业的文学教授读不懂,反映了什么问题?

  谢有顺:读不懂有两种可能,一是诗人确实写得晦涩难懂,二是现代人的经验复杂而幽深,已非几句大白话就可明白无误地表达清楚的,它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探索才能抵达某种精神现实,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的晦涩可能是无奈而必须的选择。卡夫卡的小说并不好懂,毕加索的绘画也非一目了然,但他们的作品意义非凡。对新诗也应作如是理解。

  记者:九叶诗人郑敏曾说:“新诗既没有继承古诗的传统,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您认为百年新诗有否形成自己的传统,或者说新诗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诗学传统?

  谢有顺:传统是相对的。百年新诗显然已形成自己的小传统,比如新诗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尊重,就是古诗所匮乏的。

  (三)新诗的成绩

  记者:新诗百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在这一百年里,有哪些诗人、作品、诗论,您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谢有顺:最大的成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艺术形式,一种可以和世界各国诗歌有效交流的艺术。一大批优秀诗人的出现,如徐志摩、冯至、穆旦、艾青、北岛、舒婷、昌耀、于坚、欧阳江河、王小妮等人,已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记者:百年新诗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您对百年新诗的总体评价是怎样的?

  谢有顺:我的基本判断是,这一百年来,最热闹的可能是小说,但成就最大的却是诗歌。

  记者:古人对诗歌的作用有很多论述,有的说是抒发情志,有的说是反映时代,在您看来,诗歌的作用是什么?诗人与时代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谢有顺:诗歌最大的作用和意义是不断为语言建立新的标高,要领略语言的结晶状态,理解语言的优美、简约、精粹、凝练、丰富、复杂,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诗人有一个时代最敏锐的触角,它既表达一个时代,也预言一个时代。

  (四)新诗的未来

  记者:现在有人认为新诗越来越边缘化了,也有人说诗歌逐渐回暖,甚至到了“盛唐”的高度,对这种两极化的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谢有顺:诗歌在回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它的问题也很大,绝对不能说已到“盛唐”的高度,还差得远。不过,诗歌还会大放光芒,前景可期。

  记者:现在有种社会现象:人们对新诗的关注,好像更多是集中在某些具有刺激性的“新闻事件”。诗人的“走红”也似乎往往不在语言之中,而是在语言之外。您能否发表一下对此现象的评论?

  谢有顺:这些不过是暂时现象,诗人的立身之本还是要靠诗歌。以诗立世才是诗歌的大道。

  记者:您觉得新诗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您对新诗的寄望是什么?

  谢有顺: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诗歌也是生命的学问,无论新诗怎么发展,总是围绕着“语言”和“生命”这两个关键词往前走的,除此,都不过是稍纵即逝的语言泡沫而已。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相关推荐

  • 诗歌音步值得一议

    编辑:海客 诗歌音步值得一议 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 卡莱尔说,诗歌是音乐性的思想. 如果我们承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可以从音乐性角度谈谈诗歌的音步(foot).进而对格律再做一些探讨. &l ...

  • 中国新诗三大诗派

    中国新诗三大诗派:自由派.象征派.格律派. 1.象征派: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 ...

  • 高平诗话:现在,新诗的危机之一是语言,口水化、呓语化、脏化,总之是非诗化。(416

    高平诗话:(416--421) 416 长期以来,我在创作实践与理论探讨上都是主张新诗要押韵的,我同意"精炼.押韵.大体整齐"的标准,也设计过格律新诗的方案,还就"新诗要 ...

  • 国风新诗与新体古诗辨(诗学札记二)

    陈迅工 [201307] 本文试就新诗与旧诗的改进方向问题作一些探讨.总的来说,新诗要重视中国风格,古诗要重视时代性.提倡国风新诗与新体古诗. 问题所在 当前,不论新诗或古(旧体)诗,主要是在诗人圈子 ...

  • 【第510期:现代诗歌《小情绪》作者:花吉盛】

    作者简介: 花吉盛    男   布依族,贵州惠水县人.一生的感悟尽在字里行间!作品散见于<三槽诗联>,<黔南诗联>,<村夫诗社>,<香港内地诗社>等. ...

  •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可以说是盛唐时的巅峰,历...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可以说是盛唐时的巅峰,历来被人称颂. 但是到了清代,一个叫赵翼的诗人提出了颇为大胆的观点:"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每个时代的诗人都 ...

  • 【诗歌】郭玉琴/一半春色已去(外一首)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外三首) 郭玉琴 听说海棠还在春风里逗留 听说三月的雨水并不多 梨花妹妹这就赶来了 梨花妹妹来了,词人惆怅地说一半春色已去 那一半春色是宋朝王 ...

  • 【诗歌】思北/ 那件事已成过去(外一首)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那件事 已成过去 (外一首) 思    北 这一刻 突然意识到 我还会流泪 已经记不清了 从何时开始 我的眼睛 总是干干涩涩的 这件事让我 产生了许多深思 至少它启示我 不 ...

  • 诗歌:你的恋人,他已潜你爱过了

    徐东,祖籍山东郓城,现定居深圳.曾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作家研究生班,鲁迅文学院第27届作家编辑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小说集<欧珠的远方><藏·世界><大地上 ...

  • 【原创】池横诗歌(1653---2000) 美丽的春天已放在阳光的餐桌上

    春花吐艳,山崖云天,春风吹伏掀起骇浪,挺起小草, 河流呼喊,朋友,青草,小鸟,饥饿和悲伤, 跟我走吧! 忘掉寒冷,忘掉暴雪,忘掉年纪. 像无声的脚步,像远方遥远的火花, 像翅膀,呼吸在安全的港湾, 田 ...

  • 「年度诗歌推荐」宗义涛|已是多年以后

    作者简介 宗义涛,曾用笔名大海和大海潮涌,在江山文学网.散文网和中国诗歌网发表歌,有诗歌发于纸刊,偶有获奖.只用笔书写情怀,与生活相拥,在岁月中逐梦,愿与有缘人同行,在简单中安享人生. 已是多年以后 ...

  • 狄金森诗歌《我的生命结束前已结束两次》原文及赏析

    [美国] 狄金森 我的生命结束前已结束两次; 它还要等着看 永恒是否还要向我展示 第三次事件. 像前两次一样重大 一样,令人心灰望绝. 离别,是我们对天堂体验的全部, 对地狱短缺的一切. (江枫 译) ...

  • 【雅韵诗歌】刘信良《相遇已成过去》欣赏

    诗人风采 刘信良 诗人简介 刘信良:又名刘新良.男,生于1969年11月.现为西安人民剧院办公室主任. 作品欣赏 相遇已成过去 那双深邃的眼睛, 曾经吸引着我激动泪涌, 相遇已成过去 虽然已分别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