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我心”:做先觉者,人生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
汉语成语的“先得我心”,是来自《孟子》的一个论说。虽言人性的自觉,但对人生之功为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人生要赢在起跑线上,于实现自我价值上占得先机,就得“先得我心”,做一个先觉而早做准备、未雨绸缪之人。
从人生价值观上言,“先得我心”就是先藉由学问的探究,尽早达致理性的自觉和清醒,做一个人格成熟之人,而体验人的崇高价值境界。
从人生方法论上言,“先得我心”就是要在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上,立足赢于起跑线而力争早成熟、早成才,进而早抓机会,早出成绩。
“先得我心”的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口之于味,有同耆焉;耳之于声,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这一论说,旨在让人觉醒自己的心性。人固有同嗜、同听和同美的共同欲求和愿望,但更不可忘却心之所同者理义之性。
人既然对于同嗜、同听和同美者具有“刍豢之悦我口”的快乐和喜好,也应当有“理义之悦我心”的共同感受。
人于理义之本性,就该拥有“如好好色”一样的真诚;对于陷溺其心的行为,就当有“如恶恶臭”一样的厌恶。
人心之所同然者,为理义之性。
在《孟子》看来,“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的先得者,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和性善。由此自觉的先得,我们就能由仁义行,而成其为人,做一个脱离禽兽本能的人。
理义之性,是人性善的本然所在。人皆有良知良能,若是先觉而先得于心,就能使亲亲之仁、敬长之义推及扩充,达致天下国家。
先得其人性之本心是如此,推类于人生立志也是如此。人生早立志,早确定人生理想和目标,早制定成才计划,早做好准备,就能先于人而掌握成长进步的先机。
圣人,是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
在《孟子》看来,圣人与我同类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与我同类,则我必具有成仁的潜能和成才的潜质。
圣人作为与我同类之人,不但具有“同耆”“同听”和“同美”的感官情欲之同,而且具有理义之性本质的相同。圣人与我的差别,只是先觉、先得其本心而已。
圣人之“先得我心之所同然”,既是先觉我有理义之性善,又是心性之诚。犹如“刍豢之悦我口”一样,乃能“理义之悦我心”,尊德乐善而好施。
圣人的“先得”,是“自诚明”。诚而明,故能至诚不已。只有修为心性之诚,方能“纯而不已”,达致“性之”,进而成就圣人之境界。
做先觉的自己,就能够先成才。
先得理义之心,既是先知先觉的尽早“求其放心”,更是尽性上操存,“以礼存心,以仁存心”。《孟子》的“求其放心”,实是尚志或为己立命的自觉。
人能尚志,就能尊德乐义,早立志,矢志不渝。人能早知天命而为己立命,就能坚定人生正道沧桑的信念,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达致圣之人格境界,就是“熟之”,亦即是推及扩充之功为。“熟之”,是基于人性自觉而有的笃定不迁,以及积善成德的功为不懈、不已。
在《孟子》看来,在成就人性之“才”上,人人具有相同的禀赋和潜质。若是不能“先得”,就会有时陷溺其心。“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陷溺其心”,就是人生自暴自弃使然。
《孟子》的“先得我心”思想,至今对我们的人生操守和价值追求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意义。
“先得我心”,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能在人品修养上占得先机,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和认可;
“先得我心”,自觉做一个人格成熟之人,就能在待人处事上占得先机,赢得多助,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先得我心”,自觉做一个信念坚定、勤奋努力之人,就能在才华能力上占得先机,赢得更多机会和机遇。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