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历史淹没的战役
公元前493年8月7日,河南濮阳铁丘,一个名叫蒯聩(kuǎikuì)的卫国太子跪在地上哭哭泣泣,喃喃祷告:“列祖列宗在上,等会打仗我就是死了,也请你们保佑我不要伤筋动骨,不要伤着我这张英俊的脸!谨以此佩玉表示我的诚意!”说完将身上佩玉解下埋入土中。
也许是祷告起了作用,列祖列宗很快将能量赐给了蒯聩,蒯聩突然停止了哭泣,脸上的神色变得坚毅无比。
而就在几分钟前,这张脸还是无比惶恐,惶恐到竟然带着整个身体重重地从车上掉到了地下,被驾车人救上了车,接着一句轻蔑的咒骂就传到了他的耳朵:“娘们一个!呸!”
也难怪这位卫国太子,因为眼前的敌军——郑国人就像蝗虫一样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恐怕总得有好几千人吧?而己方的晋军才几百人!这仗怎么打?
任何一个神志正常的士兵,看到眼前景象如果一点都不惊慌,那就真的不正常了。岂但蒯聩如此,晋军主帅赵鞅的族人赵罗吓得直接趴在了车上一动不敢动,驾车者无奈用一根绳子将赵罗牢牢绑在车上,防止他像蒯聩一样掉下去。前来检查军纪的人员严肃地问:“赵罗怎么了?”驾车者编了个谎:“报告长官,他疟疾发作了!”
而像赵罗那样“疟疾发作”的士兵恐怕不在少数。几百名晋军VS几千名郑军,大家都嗅到了死亡的气息,这种气息很快越来越浓,弥漫在晋国军队的上空。大家都在想着一件事:今日就要魂归此处!
趁晋军紧张的当儿我们先抽空介绍一下此战的背景。晋国权力最大的六卿:韩、赵、魏、知、范、中行,其中范氏和中行氏企图打击赵鞅未成而发动叛乱。齐国与郑国想利用范氏中行氏叛乱打压晋国,故而积极支持范中行两家。这天齐国运来了一千车粮食,由郑国军队押运,准备送到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去。赵鞅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出口恶气,最好还能把粮食劫了。晋军和郑军就这样在卫国境内的铁丘猝然遭遇。不过赵鞅没料到押运粮食的郑国军队竟然会这么多,而自己只带了区区几百名军人!
至于卫国太子蒯聩为何在晋军中,乃是因为他前期避难逃到晋国,而此时卫灵公已死,赵鞅将蒯聩送到卫国,准备让他当卫国国君。
晋军主帅赵鞅何尝不害怕?他很后悔这个草率决定,甚至想撤兵回去。但就算自己撤兵,敌人也一定不会放过自己,还是死路一条。
现在已是骑虎难下,作为主帅的赵鞅不得不迅速作出决定:就算死,也要死得像个男人!
趁郑国人还没有逼近的当儿,赵鞅高高地站到车上,向自己的子弟兵发表了史无前例的战前动员:
“兄弟们!范氏和中行氏逆天而行,造反作乱,妄图把晋国搞垮!我们受他们两家的气还不够吗?别看现在帮他们的人多,但我们代表着正义和天意,人虽少,又何惧此贼?洗刷耻辱的日子就在今天!我宣布:打了胜仗人人有赏!上大夫赏县,下大夫赏郡,士人赏田十万,平民赏给官职,奴隶身份免除!”
话音刚落,几百名晋国将士一起欢呼起来,赵鞅开出的赏格是多么的诱人啊!将士们振臂高呼:“必胜!必胜!必胜!”
残酷的战斗开始了。赵鞅站在帅车中间,咚咚地敲着战鼓。卫国太子蒯聩手持长戈站在车右保护赵鞅。大家别笑,虽然蒯聩泥菩萨过江,但车右就是这个职责呀!为赵鞅驾车的则是老司机王良。
郑国人身经百战,早就明白“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很快几十辆郑国战车包围了赵鞅,赵鞅正在击鼓的手突然一阵疼痛,鲜血直流,可是手中的鼓并没有停下来。
包围赵鞅的郑国人越来越多,赵鞅感觉好几支戈同时刺穿了自己的身体,终于支持不住,整个人慢慢地倒在了车里。车上的旗帜也被郑国人抢去。
战鼓停止了。本来就一边倒的形势越发对晋军不利!晋国将士们虽然都在浴血奋战,但他们知道死亡只是迟早的事罢了。
此时蒯聩不知哪来的力量,突然大喝一声,气冲云霄,挥戈将郑国人刺过来的十几支戈尽数逼退,然后倒转手中长戈伸向赵鞅。而就是这么缓得一缓的工夫,赵鞅竟已满血复活,抓住戈柄,神奇地站了起来,继续敲响了战鼓。
战鼓起处,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郑国人被这种气势吓坏了,战斗力迅速降至“战五渣”,边战边退。
形势顿时逆转。蒯聩越战越勇,长戈到处,郑军纷纷溃退。
很快,几千郑军被几百晋军打得大败,四散奔逃。一千车粮食拱手送给了赵鞅。
战斗结束,召开庆功会。赵鞅道:“今天我身受重伤,身体都伏在箭袋上了,鼓声依然不息,今天我的功劳最大!”
蒯聩道:“今天我在车上救了主公,在车下打败了郑国人,车右里功劳我最大!”
老司机王良轻哼一声:“你们看看,马肚带都断了!可是马儿还不是被我牢牢控制着?要是没有我高超的驾车技术,你们还不得玩完啊!”
赵鞅开心地道:“好好好,人人有功,人人有赏!”
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铁之战就这样以晋军的大胜告终。
但此战胜利的象征意义却远大于其现实意义。此战确定了赵简子赵鞅在军中的崇高地位,从此被晋国人当成军神一样的存在。此战结束后,恰好执政荀跞去世,赵鞅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晋国执政,从此独专晋政十几年,也为赵氏最终发展为能与强秦相抗衡的赵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壮哉赵简子,壮哉燕赵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