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年底年初是各大电影节评奖季节,所以好片云集。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奖和棕榈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并获得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金卫星奖提名的《至暗时刻》是其中一部引人瞩目的片子。
《至暗时刻》讲述了在二战的危难时刻,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力挽狂澜,团结全国人民抵抗德国侵略,并策划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和3个月前上映的《敦刻尔克》不同的是,《至暗时刻》反映的是英国高层的政治博弈,正好可以与讲述英国士兵遭遇的《敦刻尔克》互为补充,让观众全方位地审视这个二战史和英国史上的著名事件。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个光彩的事件。虽然从撤退而言,这是一个成功的战例,但毕竟是一场著名的败仗。一年之内有两部反映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影片,都受到舆论热评,实在有点罕见。
看到《至暗时刻》最后,丘吉尔在议会发表慷慨陈词的演讲时,我突然想到,《敦刻尔克》上映后,英国《每日电讯报》那篇评论的题目:“敦刻尔克精神将见证我们在‘脱欧’后的强大”。终于明白了,此时此刻,这两部由英国导演拍摄的美国电影,恰恰迎合了很多英国人的情感需要。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世纪,这个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却遭遇了雪崩般的衰落,不仅殖民地纷纷独立,经济也一落千丈,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沦落为看客。进入新世纪后,英国的衰落趋势有增无减,不堪重负。于是,“脱欧”的潮流应运而生,成功地占据了优势。
《敦刻尔克》和《至暗时刻》未必是迎合“脱欧”拍摄的,但此刻上映却迎合了“脱欧派”的需要,成了“脱欧宣传片”。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而“脱欧”公投后的今天,英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英国媒体所说,“大撤退”和“脱欧”,都不仅是一次别离。《至暗时刻》最后,丘吉尔发表那篇著名的“我们将战斗到底”的演讲时,我分明听出重振“大英帝国”雄风的画外音。
其实,《至暗时刻》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出神入化的化妆术和加里·奥德曼无可指责的表演。除此之外,它不过是一部我们见多了的“主旋律宣传片”。简单化的和战两派博弈,肤浅的地铁车厢里的民意,都是影片的硬伤。就像二战不会仅仅因为丘吉尔的演讲就逆转一样,英国也不会因为“脱欧”就重振雄风。“大英帝国”的衰落恐怕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