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颂(诗词专辑•作者:蓝盾/马先友/王世金/李荣华/洛阳杨柳)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1
七律·八一抒怀(两首·文/蓝盾)
01
南昌起义杀声连,
北伐名臣猛烈前。
抗日腥风流血雨,
蒋帮溃败换新天。
抚今追昔江山秀,
继往开来写美篇。
怀念英雄多壮志,
民生幸福饮恩泉。
注: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
02
工农起义响南昌,
统帅朱毛上井冈。
抗日战争惊世界,
全民悲愤打豺狼。
蒋兄背信坑家国,
党引航船像太阳。
为有牺牲多壮志,
军旗血染得荣光。
注: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
作者简介
蓝盾,实名张连华,河南潢川人。从军26年,地方政府部门工作18年。诗词爱好者,偶有作品发表。
2
军旗更加高高飘扬(文/马先友)
我军走过了九十四个春秋
军旗漫卷东风更加高高飘扬
迎着绚丽的朝霞
是那样的气质轩昂
军旗怎样诞生
八一南昌起义枪声威震八荒
从此才有了鲜艳的军旗
才有了指引人民军队的方向
你可知道军旗曾经历的千难万险
穿过多少硝烟战场
多少次几乎倒下
可又站起来挺起胸膛
秋收起义一直高举
插上巍巍井冈
是那样无比美艳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朱毛会师更注入军魂
打土豪分天地军旗你没有走样
革命军人聚集你之下
感到千百倍的快畅
三次反围剿风雨洗礼
因为有了你胜利尽收眼眶
第五次反围剿经历血与火几乎全军覆没
仍激荡着军人的心肠
遵义会议一扫雾霾残云
出现前所未有的灿丽的光芒
四渡赤水摆脱魑魅的围追堵截
中国革命道路没有丝毫迷茫
万里长征雪山草地
在军旗中走向死亡
胜利大会师
神州到处一片希望
延安宝塔山
军旗红艳在不停地荡漾
一直高歌猛进冲锋陷阵
赶走了强盗东洋
解放战争势如破竹
军旗指处驱走了腐败的老蒋
天明地净五彩缤纷
人民欢欣鼓舞拍手鼓掌
高擎军旗不懈奋斗
建成强大了的国防
两弹一星各种尖端武器
保卫人民固国固疆
革命军人铁血神魂
铸成铁壁铜墙伟大力量
九百六十万疆土上
美丽鲜红的军旗更加高高飘扬
作者简介
马先友,安徽南陵人,小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平时喜欢在文字里徜徉,发表800余首诗词,多篇散文,现代诗也有发表(网络平台发表除外),创作小说100余万字。诗词曾获过国家级奖项,著有《虬川漫咏》诗集。目前是江苏省江南诗词学会会员,芜湖诗词学会理事,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
3
庆贺建军九十四周年(三首·文/王世金)
01
欲赋军魂坐卧愁,
近于百载奈何酬。
刀光剑影峥嵘过,
烽界旌烟次第收。
胜利征人邀岁月,
和平使者竞风流。
防洪抢险奔惊处,
凡是危难总历游。
02
致敬军人似海深,
风云叱咤炼真金。
旌旗夜雨披烟度,
铁马冰河带月吟。
道路纵横千古梦,
乾坤浩荡一生心。
适应砥砺新时代,
腊雪梅花抱热忱。
03
为了和平建铁军,
丹心硬骨似钢筋。
登天探海披星识,
捧日行疆带月闻。
碧汉从容真本色,
洪流浩荡有殊勋。
华章盛世谋安泰,
火箭雄威笑鬼焚。
作者简介
王世金(网名大连草根吟叟),生于一九四六年三月,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人。古典诗词曲赋爱好者。大连市瓦房店诗词协会会员、大连市诗词学会终身会员、东方文明传播会辽宁分会副主席、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中华诗词曲及《国际诗歌文化传媒诗词方舟》编委、《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诗词》《中国诗词》等杂志;微刊等网络发表拙作近千首。也曾获过奖项。自娱自乐,老有所玩足矣。
4
八一颂(文/李荣华)
八一举红旗,
开辟新天地。
武装闹革命,
劈荆又斩棘。
消灭蒋王朝,
抗日得胜利。
推翻三大山,
新中国建立。
义师擂战鼓,
援朝打美帝。
军魂志气昂,
亮剑摧强敌。
捍卫国尊严,
掌握核武器。
陆海空威武,
彰显高科技。
为民谋幸福,
改革搞经济,
不忘初使命,
红心要牢记!
作者简介
李荣华(走向深蓝)男,1953年出生,莱西市水产局退休。习练太极健身十几年,曾在《太极》杂志发表四篇太极文章,华夏诗文苑成员。其作品曾在华夏头条等媒体平台多次发表。热爱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公益活动。近几年开始学写诗词与散文。
5
庆八一(文/洛阳杨柳)
八一军旗国门飘
二七南昌城墙高
正义枪声震华夏
人民军队诞生了
感谢你仨到洛阳
战友情意永难忘
遗憾未赏牡丹花
新郑又见老首长
山西战友洛阳行
未料遗失裴银荣
河洛中学门前见
周山路上喜重逢
端起酒杯庆八一
满面红光笑眯眯
开车草原再驰骋
留下青春重回忆
三十七年未能忘
如今两鬓已染霜
绿色吉普开的好
汽车班里您最强
作者简介
洛阳杨柳,实名靳立楚,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巨鹿镇。现居河南洛阳。当过兵。业余时间亲水近山,读诗写诗。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