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2834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五

敦煌写经

法藏 P.2834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五(尾题)

尺寸:30×342厘米

P.2834v于阗文商人难陀的故事、文书残片五十五行。

梵名Abhidharma -nya^ya^nusa^ra 。凡八十卷。

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

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

又称随实论、俱舍雹论。

略称顺正理论、正理论。

共计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

分为八品:

(一)辩本事品,明示蕴、处、界之三种,摄一切法。

(二)辩差别品,明示二十二根之差别,论破无因、一因、不平等因等之计执。

(三)辩缘起品,明示三界、五趣、七识住、九有情居、四生等,及中有、十二因缘、有情非情之世间相等。

(四)辩业品,辩说诸业。

(五)辩随缘品,说明烦恼。

(六)辩贤圣品,叙述贤圣之行果。 (七)辩智品,说明断道。

(八)辩定品,辩说诸定。

本论以有部之立场,论破世亲之俱舍论,为宣扬有部宗义之书,亦为研究俱舍论所不可或缺之著作。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姓陈,俗名袆,偃师人。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跋涉万里,于贞观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学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为法师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汇集,玄奘法师受请登床,专扬大乘论意,被尊为“大乘天”。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传译之。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所译之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寿六十五。玄奘法师一生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诸书。

编辑|谦斋

主编|谦斋文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