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小说连载)布衣能 钩绣 重建自家天韵 2
韩晶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她不屑去挂心强势的老妈,她除了忙着上班,最挂心的事是她的老爸。昨天,趁着倒夜班,白天她给老爸买了丹参酸渣枸杞泡茶饮,还买了助眠活血通经络的红花艾叶伸筋草珍珠草,给老父泡脚,防病减压,哄老人开心防抑郁。庚子鼠年是老爸的本命年。 今年夏天,老爸休克了一次,幸亏救护车来的及时,她在心中常念佛,竟无意间保住了老爸的命,同时她也看清世间人情的淡薄。
有些爱是无声的。老爸也很疼爱自己,就是给你好心不给你好脸的那种人。小的时候以为他不爱自己,总嚷她。长大才明白,不是的,有一些爱是无声的,有些东西是刻进骨子里的。老爸是卫戍部队退役的,听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以后不许撒谎骗人,诚实,不能坑人,踏实做人,能帮人一把就帮,是在给自己存福”。他这辈子很苦,在家好好挣工分,当兵了,挣钱供弟弟上学。老爸很伟大。
听老爸说,他有两个快乐的画面:一个是自己刚出生时,父亲抱着她在煤油灯光下看着她,那种内心无限快乐。再就是老爸小时候,也就12岁吧,出远门要饭时,睡在大柳树下,钻进麻袋包,搂着一包破行李,一觉到天亮,那一觉真好。他从成年到现在就没睡过一次安稳觉,失眠症一直让他不胜其烦。
老爸有一张大白纸,是部队领导亲手交给他的,还嘱咐他,不能轻易示人。老爸退役回老家时,小木箱里有很多本印着军队印章的红皮书,还有那张特大的合影照片。他是最优秀的特种兵,转业到国营企业,企业破产下岗回老家的。他的老家在紧靠黄河。韩晶是在河滩边上长大的小村姑,她喜踏河泥玩水,采摘荇菜了。
那时她上一年级,老师领着班里的学生去黄河滩玩,河滩上突然来了超级龙圈风,漫天飞沙,白茫茫沙尘不见人影,学生和老师谁都看不见谁,那个下午,整个河滩上乱了套,那次她差点被风刮没了。 不知道和那张大白纸有没有关系,也许那张大白纸的消失与她强势的老妈做饭有关。她长到3岁时偷看过那张大白纸,是上万人照片,她一眼就找到了老爸。他紧挨着一个老头,后来她才知道他是谁。小时她特别调皮,就爱翻书,看白纸,为此还气的老爸踹了她两脚。那张大白纸,老爸的战友要出5万买,可老爸一生勤俭,搬家多次,再也没有找着那张大白纸。
高中是她情窦初开的时候,那时候她才16岁,还什么都不懂。不过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少很有诗意,《大海》是第一个追她的男同学唱给她听的,她觉得歌词很清新。她读文章也好,唱歌也好,总会听词入心,动心忘我。《一枝梅》啊,什么的,听着听着,她觉着自己能在雪花飘舞的梅园中,穿着长袖素衣,随乐起舞。就是今年的《梅花泪》她也有这感觉,闭上眼就能看到真实的舞姿,幻想中自己仿佛是从远古而来的一个小仙子。
刚大学毕业时,她问老爸:“假如当今老爸是县长,你说我韩晶给你干秘书能称职吧?”,老爸干脆地回答:“称职,而且绰绰有余”。她大学毕业,那年正好大学生不再分配工作。有时她心有不平说说这事:“我算是根红苗正的一代人吧?大学毕业遭遇了江水泛滥,百姓的孩子不再分配工作,直接回家种地。
“其实,我们这里,多少年来,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照样招人,照样有不少编制,都让那些当官的当权的给为人了。初高中毕业弄个假档案就能安排工作,但前提是,你得有当局长、县长的直系亲属啊!不该有班上的人上的安稳,像某中学,不几年就进了好多人,都是四五大十的老男人老女人,有的是校长的舅子媳妇,有的是主任的弟弟,有的是村书记,他们带着太阳的肤色,两腿泥巴,工龄都是几块钱一年买的,干了不几年就退休了。你说腐败不腐败?”。
用手脚劳动总能吃上饭的。不多想。有空多念佛。这是她的信念。她只身闯北京,当了两年北漂。业余时间她想给老爸写篇小传。她已经积累了好多材料,准备写出个有血有肉,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老爸来。也让今天的人们看看,一个老共产党员曾经是怎样的为民为国家工作,而最后退休时却连一个窝没留给自己,一个饭碗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清正廉明的过了一生。
她来到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大学没有白上,没有文化太可怕了,需要文凭这个敲门砖,她面试了一个区政府机关单位,做过类似公务员的工作,负责区长、书记开会打印资料,负责大领导开会时的会议服务,会后吃饭时给他们满酒,站有站姿坐有坐姿,经过专业培训的,那简直就是规规矩矩那种。后来,她进入了时装行业,店铺时装与政府大不一样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需要应变能力,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规矩。不能那么板正站立,要自然,她学着怎么放松放飞自我,和顾客嬉笑打闹,聊嗨了也就买单了。她用心学人家怎么说,再变成自己的语言。她虽然看似柔弱,但是生性要强,有那种凌致精神,凡事想争第一,销售额超好,每天加班,几乎月月第一。她还喜欢帮助其他小伙伴成交,店长宠着她,把她惯得比较狂。
强势的老妈催她回来,一是女儿在外地工作不放心,二是也该找对象的时候了。禁不住老妈的再三催促和纠缠,她回到了蕙原县。
蕙原县的国有企业陆续破产,民营企业主要是机械制造,倒是蕙绣公司比较适合她,经过面试和手头操作,心灵手巧的她终于成了蕙绣工厂的员工。棉线、丝线、钩针、撑子,原材料和制作工具看似简单,但真正制作起来却非常复杂。当时厂里是缝纫机手工针绣。缝纫机绣花那个转速啊, 只要新去的,没有几个不扎手的。练缝纫机,只用脚前后转和飞起来一样,练的绣花针在布上跑出圆圈来,让针法能出各种图形,且会蹦脚蹦跳,手工绣的毛线被面,要5个人一起一针一脚的绣,绣上一星期才能完。有时候,拿锈花针的手会磨出水泡,厂里特意给她和熟练工适合的顶针套手指上,她的手指特别细,顶针最后才淘到。
她实习期一个月,工资低,扣除押金,手里也就没有几个钱了。这个工作有苦也有乐,绣花上瘾了,有时候连上厕所,吃饭都不愿放下手中活计。练习月余后,她就是手工绣花高手了,肖玉珊很是引以为豪。她的产品,针密,绣出的花格外板整好看,引背也针脚匀而密,她有定力,那种安静,绣花蕾花蕊树叶藤蔓,具清静心的人才能绣出的花的活性,让人赏心悦目。带班的师傅常说:“看人家韩晶,不仅人漂亮,绣出的花没人能比”。 肖玉珊觉得北方当地有原料优势,是棉区,又有劳力优势,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而南方人精明,他们更注重设备更新,求得发展空间。她决心引进先进设备,于是引进了7万多元的第一台青岛英伦电脑刺绣机钩绣机器,一台机器七个头同时作业。其中也有6色、9色,一人可以掌管2台电脑刺绣机。
有了先进的电脑绣花机、电动平缝机、带式裁剪机、检针机、包缝机等,可以完成一条龙工艺流程。土地、厂房和先进的设备具备了,随着订单的多样化,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有了电脑绣花机,效率提高了,而且绣品更加规范,档次上来,更有立体感。科技与手工的完美结合是一个奇迹。而手工虽然小量,好处是绣品不重复。绣可以电脑自动机械完成,而钩的技术必须手工完成。在纺织品基础上的钩绣艺术,正是不同于一般纺织品的闪光点和利润点,利润突破利润空间大,手工艺低碳环保也正好符合国家新政策。文化自信在中国越来越重要,谁拥有了适应本土特点的文化产品特点,谁就有机会成功。自从操作这种新机器,韩晶走入钩绣车间,静悄悄里,朦朦胧胧的细微声响,仿佛听到百花开放的声音。
肖玉珊很高兴自己的公司能完成全工序,出成品,而且第一次能直接接订单,直接接触客户了。可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订单锐减。后来,厂里又上了4台电脑刺绣机,生产昼夜不停,生产效率高了,肖老总亲自去跑订单机器才可能吃饱。虽然公司的订单主要是外国,在国内也已经很有名气,好多地方的毛巾、衣服,都需要帮忙或者来加工。
作为一名熟练工人,韩晶的成长,也经历了肖玉珊的成长过程,认线,配色,设计新图案,尽管一个是老总,一个是工人,她们还是惺惺相惜的。肖总很欣赏韩晶的才能,勤奋有毅力,能吃苦,虽然偶尔小性子发作。听话的干不了好活,干好活的不太听话也属于正常。
韩晶慨叹,现代社会太复杂,会迷失自我,在外工作一天,晚上回来要找回自己。在外与人相处只能说随机应变,但做不回自己,只能晚上回家再找回自己。一个小姑娘,非常柔弱,只有八十斤,能吃苦能受累,还能忍气吞声,有冤屈往自己肚子里咽,只有晚上能找回自己放松自己。特别是工厂上班的那些中层领导,他们要是真诚对待老板替老板省钱,喜欢罚款扣工人工资,工人没一个人喜欢他,谁看到都骂。工人也一样,你要是跟哪个领导走得近,瞧瞧,被你的同事能骂死,拍马屁巴结领导,每人吐一口唾沫都能把你淹死。韩晶心想,平时自己在厂里,长不哼,短不哈,是非不沾,哪有小性子耍?实在是冤枉。
“什么时候能种点地就好了,看着青苗瓜菜长势好绿悠悠的,心里倒挺舒服”。韩晶倒真想学着种种地,可没有一寸土,只能花盆里种上三棵蒲公英,两棵刺梅,一棵仙人掌。这也算是一个工人的生活乐趣吧。
岁数大了,多愁善感没意思了。有时候听到下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她跟雨声会心地微笑,不管是晴天是雨天,那小鸟的叫声,她感到非常快乐。有时,“孤独”那个悲伤的词也会来到,她就没有来头地流泪,泪水,飞啊飞。
图片来自:鲁嫂钩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