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了一行李箱的软绵绵毛茸茸,南方人终于要去哈尔滨过一次冬。三个好朋友一起,从各自的忙碌生活逃离,钻入童话般的冰天雪地。住的是2米2超大床的儿童房,被子是小黄鸭,床边是小帐篷,三人躺在一个被窝里,嬉笑打闹谈天说地,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环游世界的旅行。吃的是分量永远很足的东北菜,铁锅炖大鹅、锅包肉、杀猪菜…… 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光盘。一直觉得自己食量惊奇,来了哈尔滨突然发现,咦?搞不好我是个小家碧玉?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买一串长长的冰糖葫芦,沿着中央大街边走边吃,一人咬一个,嘴上说着好冰好冰,脸上却抑制不住开心。在“蛋糕的日尝”买上一杯堆着甜甜圈和小熊蛋糕的咖啡,旁边就是圣索菲亚教堂,搭配享用,仪式感满满~原本以为,只有一个叫“冰雪大世界”的地方有冰雕,来了才发现,路边有,江边有,到处都有。
不,严谨一点来说,堆雪人对南方人而言已经是稀罕事儿了哈哈哈。
夕阳时分,在结冰的松花江上和朋友们打着雪仗,一个个化身“西门吹雪”。
各种或刺激或沙雕的冰上游戏,太开心了。
这个出镜率很高的包包,是哈尔滨的上一站延吉买的朝鲜族手工包,一眼就看上了。我名牌包很少,大多是旅途中偶得,它们价格不高,但都是我柜子里的宝。闺蜜假期有限,我们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漫长的交通,于是舍弃了需要坐汽车两天往返的雪乡,选择了哈尔滨市区几十分钟车程的伏尔加庄园,并且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既然我们的目标是看雪,倒也不必腰酸背痛长途跋涉去看,哈尔滨到处都是雪,远离人群,环境空旷,便有大片积雪。走在咔呲咔呲的积雪上,声音很像吃某种脆脆的小饼干。我对雪地最场景化的记忆,是电影《情书》,于是爬上小山坡。像主角博子一样站在雪地里大喊 “你好吗?我很好!”南方人头一回体验到暖宝宝的快乐,后腰贴一片,肩颈贴一片,小腹贴一片,手凉的话,左右袖口各一片,整个人暖烘烘的!当然最关键的是,手机要贴一片,否则室外分分钟冻关机。什么是热血青年?是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闺蜜说她好冷,我说我咋还有点热呢,来,从我背上撕一块暖宝宝拿去。可能是我皮厚又玩嗨了吧,在雪地里各种蹦跳,出汗了都。我去每个省会旅行,都一定会去它的省博,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缩影。黑龙江省博物馆最让我感觉不同的是,它展出的水墨画好不一样啊!咱们江南的水墨画在画什么?高山流水一叶扁舟,花草鱼虫垂钓老翁,人家东北的水墨画是这样的:
太不一样了!看着可有意思。
博物馆里还放映一部关于“赫哲族”的纪录片,展示古老东北民族的生活方式,冰窟窿钓鱼、鱼皮做衣、雪地打猎等等,好有趣,我目不转睛看完。
也是因为气候和地质原因,许多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得以保存,猛犸象啊恐龙啊各种壮观,图片略恐怖,就不放了,来哈尔滨一定要来看看~
这是黑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金代铜坐龙”,冰箱贴狂魔同款get嘻嘻嘻。路边看到的哈尔滨小猫,连毛都比南方的长些,仿佛皮毛之外又穿了一件大貂,蠢萌又富贵。
在哈尔滨的这几天,看啥都新鲜,看啥都一脸“是的,我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从猫看我的眼神里也能看出它的王之蔑视。
不能怪我,是真没见过。
我从没见过学校的篮球场会在冬天结冰变成溜冰场:
也从没见过诗里写的“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还有从没看过的很多很多……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哈尔滨之旅,我第一反应肯定是寒冷,但转念想想,这个词应该是治愈。因为南方的冬天也冷,冷不是一件多稀罕的事情,但冷成景观、冷成文化、冷出一次又一次的惊讶,这正是我,一个南方人想要看到的,我看到了大于我想象的东西,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