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西周和东周打仗

西周和东周打仗?不太可能吧?历史课本上不是说,西周灭亡后东周才成立的吗?

恩,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现实中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这个当然不是多数人的过错,而是少数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误导了大家。

比如《史记》这本书,虽然名气很大,但是有兴趣、有时间仔细阅读的人却很少,里面的很多细节信息,也就不为大家所知。

西周和东周之所以能打起仗来,情况是这样的:

一、烽火戏诸侯,周平王东迁

周代有一个著名的美人,叫褒姒,美在高冷,很少露出笑容。当时的周幽王呢就喜欢褒姒这种高冷的风格,为讨褒姒欢心,立她为皇后,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太子,把原来的申太后和太子宜臼都废了。不但如此,为了博取冷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还上演了演出了一出“烽火戏诸侯”闹剧。

申太后的娘家是申侯,也是相当有实力的,得知女儿的太后之位被废了,外甥的太子之位也被废了,非常生气,就联合西边的犬戎来攻打周幽王,幽王再点烽火征兵,各诸侯国以前被戏弄过几次,这次就没人派兵过来勤王,于是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褒姒和周朝的财物也被掳走。

后来,各诸侯和申侯商量,一起把幽王原来的太子宜臼奉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把都城从西周迁移到了东周雒邑,以躲避犬戎的骚扰。《史记》载:“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

二、东西周分治,周赧王西迁

《史记 周本纪》载:“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周赧王的时候,东周、西周分而治之,周赧王把都城又迁回了西周。
这时候,西周还是周天子封地,东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国家。

三、秦借道两周之间

《史记 周本纪》载:“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不借畏于秦。史厌谓周君曰:“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曰‘韩彊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无辞而令周不受,是受地于韩而听与秦。”

秦国要借道东周、西周之间的地方去攻打韩国,周王担心借道给秦国,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怕得罪秦国。一个叫史厌的人对周王说:“你何不派人对韩相国公仲说:‘秦国敢于借道东周以攻打韩国,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何不给东周以土地,派人质送到楚国。这样,秦国一定怀疑楚国有阴谋,也不再相信东周。如此,秦国就不敢再攻打韩国了。’您再对秦王说:‘韩国硬要把地送给我们,想使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赠地。’秦王一定无法找到借口,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顺从了秦国。”

四、东周与西周打仗

《史记 周本纪》载:“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可以德东周,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

东周和西周打仗呢,韩国想帮助西周,一个叫”或“的人替东周游说韩王说:“西周过去曾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有很多宝贝器物,韩王按兵不动,就是有恩于东周,到时候西周的宝贝器物都是你的。”

五、东周和西周龙脉

那么,东周、西周这两个国家,因何而得名呢?又在今天的哪个地方?

卫星地图上,大别山腹地,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箭厂河乡、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之间的地形轮廓,颇像一个“周”字;河南省商城县吴河乡、达权店镇、河南新县沙窝镇之间的地形轮廓,也象一个“周”字。

古文字“周”

西周和东周位置

因为新县在西边,所以那里的周地称为”西周“。

因为商城县在东边,所以那里的周地称为“东周”。

西周和东周,不仅在地位位置上有区别,在地形特点上也有区别。西周的“周”字,中间的横竖是凹进去的,相当于阴文;东周的“周”字,中间的横竖是凸出来的,相当于阳文。

六、东周和雒邑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雒”,其本意是一种怪鸟,就是今天的猫头鹰。

来看古文字“雒”

猫头鹰有个习惯,喜欢站在树洞口观察张望。这个“雒”字,一部分象形一直站在树洞口的猫头鹰,一部分表示鸟类属性。

而东周,再加上其南边和北边的一些地方,其地形轮廓颇像一只站在洞口的猫头鹰,故名“雒”。

东周,相当于“雒”的身体部分。

历史记载的“周公营雒”、“召公复营雒”,实际上都是在东周这个地方搞城市建设。

《史记 苏秦列传》载:”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也说明了雒邑和东周的关系。

小结:

根据《史记》记载,东周、西周作为两个地方名,早就存在,大致位置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和新县一带。

周平王时,周的都城从西周迁移到东周。

周赧王时,东周、西周各自独立,代表周朝正统的周赧王,又把都城迁回了西周。

自此,东周、西周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所以才有了后来两国之间的战争。

历史课本上讲周平时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0)

相关推荐

  • 西安VS洛阳!史上真正的第一次王城对决!周平王真的只是东迁吗?

    一转眼,发现和上一篇写西安与洛阳的系列文章已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每每想起继续写起来,总是各种繁杂琐事,让注意力无法集中.塞翁失马,倒是有机会翻阅了几位不同领域和不同时代的老师以及大师们的文章,当真 ...

  • 《战国好烧脑》第6章 借还是不借,这是个问题

    宝宝心里苦啊 "我太难了!"成了西周君的口头禅. 作为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之君,活着其实挺煎熬的. 到了战国,很多小国早就被灭了,东周国.西周国没有被灭,当然是幸运的,但也是悲 ...

  • 秦国史话三:平王的一句话让他奋起战西戎,临终前仍在军中战斗

    相信读过<史记>的朋友们,在看到<周本纪>时都曾发现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长达500余年的东周时期,有关周王室的记载竟然比不到300年的西周时期少了很多.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 ...

  • ​洛阳与雒阳之名

    作者:王国伟 洛阳与雒阳 (秦汉史少习山下拾遗节选) 1.洛阳与雒阳之名 (一)图集与志料中的雒阳与洛阳 在史记.汉书的记载中,平王东迁出现了"雒邑",之后又出现了"洛邑 ...

  • 申而论之战国策4

    (一)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向公之韩.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 ...

  • 退了秦王,坑了齐王,一举两得的颜率,是如何保住东周九鼎的?

    东周衰,秦国兴. 东周在春秋五霸时期就已经逐渐走向了低谷,到了战国时期更是不堪一击,管辖范围大幅度缩减,实力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反退.因此周边国家虎视眈眈,都想要将东周吞并.这其中就有战国时期鼎盛强大的秦 ...

  • 《战国策》之六:空手套白狼?身不由己的东周收费站

    在现在流行的三十三卷<战国策>里,前两卷就是东周策和西周策,卷数也就和宋.卫策以及中山策持平,大家都是一卷,寥寥数个故事.而其他国家呢?楚策四卷,秦策五卷,齐策六卷--就连平常我们觉得吊车 ...

  • 西周到东周的历史大事件

    之前我们讲述了西周王朝的历史,西周的最后一个君王,周幽王沉迷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重用奸臣虢(guó)石父为卿士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 影视剧中的虢 ...

  • 西周和东周之间的历史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系统性的综合分析.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史记>所带给人们的西周到东周转换的历史,基本不可信,也许大部分都不是史实.近年来随着清华简<系年>的出现,结合< ...

  • 西周和东周之间的历史是怎样的?对此如何分析呢?

    这一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系统性的综合分析.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史记>所带给人们的西周到东周转换的历史,基本不可信,也许大部分都不是史实.近年来随着清华简<系年>的出现,结合< ...

  • 古钱币收藏介绍 西周与东周的圜钱历史价值分析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了长达八百余年的姬姓周王朝.周朝前期定都镐京今西安附近,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后,史称东周.现在,爱藏网的小编要来介绍的就是西周与东周的圜钱.   ...

  • 涨知识:历史上的东周前期,为什么叫“春秋”,而不叫“冬夏”?

    第一,"春秋"一词出自于孔子修订过的史书<春秋>. 这本史书记录了东周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前后一共242年的各种大事. ...

  • 西周到东周,公元前771

    一 公元前782年,周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心力交瘁的周宣王,终于捱不过死神的折磨,驾崩了. 周宣王遇鬼传说 此时,周宣王嫡子姬宫湦不过十三岁(<搜神记>).按照父亲周宣王生前的安排,姬宫湦 ...

  •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告诉你不知道的历史~

    无论是读历史书还是看古装剧经常能听到两个比较相似的称呼宰相和丞相.比如宰相刘罗锅和丞相诸葛亮,那么宰相和丞相究竟有什么关系?是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区别呢? 当然是有所区别的,简单来说,丞相是官职,而宰相 ...

  • 战国末年为何有“西周”与“东周”?

    明代乌程闵氏套印本<战国策·东周> 在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大秦赋>中,出现了"西周国"和"东周国".我们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那么战国 ...

  • 原创 | 西周、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和田玉器《中国和田玉传承与识别 》选载六

    西周时期和田玉 西周王朝是在龙山文化之后即在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中生活的一个古老的部族,为姬姓,后在陕西关中一带发展起来先周文化.西周王朝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十分广泛,其中以陕西.河南最为丰富.此外,在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