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梅兰芳在上海

 1913年秋天,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在他的一生是一件大事;在上海社会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梅氏南来,那是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邀请了来的,主角还是王凤卿,包银每月三千二百两。梅氏还是配角,包银每月一千八百两。那时梅氏还只有二十岁,挂二牌。

 他们到了上海,住在许少卿家中。在丹桂登台的前几天,还在张家花园的安凯第大厅,替杨荫荪家唱了一场堂会,戏码是《武家坡》,凤二爷的薛平贵,梅氏的王宝钏。他们在丹桂第一台的头三天戏码:一、《彩楼配》《朱砂痣》,二、《玉堂春》《取成都》,三、《武家坡》。丹桂第一台(在四马路大新街口)的基本演员,都是好角儿:武生有盖叫天、杨瑞亭、张德俊。老生是小杨月楼、八岁红(刘汉臣),还有双处(原名阔亭),著名的孙派老生。花脸有刘寿峰、郎德山、冯志奎。小生有朱素云、陈嘉祥。花旦有粉菊花(高秋颦)、月月红。人才济济,应有尽有。梅的戏码,排在倒数第二。唱完三天以后,许老板踌躇满志,坐定那一回是可赚大钱了。凤二爷提议让梅兰芳唱大轴戏,梅的朋友建议他唱刀马旦的戏,这是梅氏唱《穆柯寨》之始,接着又唱了头二本《虹霓关》。11月16日晚上,梅氏初场演《穆柯寨》,那是他第一次在上海压台的纪念日。

梅兰芳、王凤卿之《四郎探母》

 那时上海戏馆老板对业务上的看法是“银冬金腊”,这两个月最出生意,所以北京角儿,出码头到上海搭班,总在冬季。演到了十二月就回北京。他们也是如此。梅氏说:民国初年,上海娱乐场所没后来那么复杂而广泛,京班大戏,就成为各阶层观众的唯一的娱乐方式。那时戏馆老板登日报、贴海报替他们宣传,在凤二爷的姓名上,加了“礼聘初次到申,天才第一汪派须生”;梅氏是“敦聘初次到申,独一无二天下第一青衣”,夸大得有趣。他演戏之后,也曾看了别家戏院的演出,说上海各戏馆的票价,一般都不算高,如群仙茶园、丹桂茶园,门票只有小洋一角。大京班的最高票价,也只有五角至七角。如丹桂第一台的特别官厅一元二角,头等包厢一元,头等正厅八角,二等正厅五角,三等正厅三角,要算最高的了。

 梅氏在上海,看了别人的演出,觉得当时上海舞台上一切都在进步,已经开始冲着新的方向迈步向前走了。有的戏馆,是靠灯彩砌末来号召的,也都日新月异排演新戏。有些戏馆用讽世警俗的新戏来表演时事,开化民智。便是我在上面说的夏氏兄弟在新舞台的旧戏新演,以及春柳社的新剧。此外,化装、灯光、新的舞台装置和布景,都对他有启发;那五十天的上海生活,对他后来在舞台的演出起了极大的作用。

梅兰芳、王凤卿之《二堂舍子》

 陈定山先生说到梅氏初来上海,便疯魔了整个江南,苏、杭、常、扬的城乡人士,也有赶到上海来看戏的。那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麒麟童)。”可见仰慕者之切。

 梅兰芳第二次到上海,那是1914年的秋冬之交,依旧是丹桂第一台邀请,不过和许少卿无关,完全是尤鸿卿、文凤祥集股承办的。那时的丹桂第一台,基本演员有部分的增减,去的是武生杨瑞亭,老生小杨月楼、八岁红,花旦粉菊花、月月红;增加的是花旦赵君玉(赵小濂儿子,初唱黑头,后改小生,那年才改唱旦角),老生贵俊卿,还有一位徽班前辈以唱红生得名的三麻子(王洪寿,他以做派功架见长,在长江一带极负盛名)。其他如武生盖叫天、张德俊,老生双处,花脸刘寿峰、郎德山,小生朱素云、陈嘉祥,都没有变动。他们三天打炮戏是:一、《彩楼配》《朱砂痣》,二、《女起解》《取成都》,三、《汾河湾》。过后,尤老板要赵君玉陪梅兰芳唱《五花洞》《真假潘金莲》。年纪都很轻,扮相差不离,服装又是一样,唱的腔儿也相同,显得新鲜别致。观众情绪热烈极了。他那回在上海唱了三十四天戏,《醉酒》《破洪州》《延安关》三出是上回没演过的。从那以后,《贵妃醉酒》成为梅兰芳拿手好戏之一。

梅兰芳之《贵妃醉酒》

 那年,梅兰芳从上海回到北京,开始排演新戏,他演过《牢狱鸳鸯》《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又尝试了古装新戏:《嫦娥奔月》,还有“红楼戏”《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和昆曲《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风筝误》。到了1916年,梅兰芳第三次来上海,就转到演新戏的时期了。那回,他唱的日子最多,从旧历十月六日到十一月二十四日,一口气唱了四十五天。他们到杭州去唱了短期回来,十二月十一日起,又在天蟾舞台演了十三天。(主邀的还是许少卿,他已经主持天蟾舞台。)

 梅兰芳在上海唱了七天老戏,其余都是古装、时装新戏,还有新排的穿旧戏装的戏,再加上昆曲,陆续贴演,大受观众欢迎。尤其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这两出叫座能力最大,差不多天天满座,常常拉铁门。这是南方观众和北方观众不同之处。(他们在杭州演的,也是古装、昆剧、刀马旦这三类的戏。那时,我在杭州读书,已经知道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事了。)

 到了1932年以后,梅兰芳便移居到上海来了,住在马斯南路。那是他戏剧表演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声誉越来越高。陈定山先生有一天到浴德池洗澡,澡堂里清荡荡的。他问:“今天怎么啦?”跑堂的笑笑道:“人家听梅兰芳去都来不及,还有人来洗澡吗?”可见梅兰芳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上海春秋》)

(0)

相关推荐

  • 孟小冬:关于我的事你们统统都猜错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去世 图为孟小冬摄于家中佛堂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24期 作者:刘心印 很遗憾,今天的人们,大多是通过情史知道孟小冬的. 梅兰芳.杜月笙,孟小冬的 ...

  • 俞振飞与孟小冬

    1952年蒙香港<文汇报>见邀,我在上海有关领导的鼓励下,匆匆踏上了征途.天下也真有那么巧的事,刚走上开往广州的火车,我就发现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恰好和我在同一节卧车上.他 ...

  • 夏筱翊:夏氏梨园世家

    夏氏梨园世家 安徽怀宁 夏筱翊 今年是庚子年. 顺治庚子年(1660),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字其年)在<奉贺冒巢民老伯暨伯母苏孺人五十双寿序>中云: ...

  • 曹聚仁与王春翠的故事

    曹聚仁与王春翠的故事 曹聚仁,浙江兰溪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 ...

  • 名家经典赏析:《曹聚仁:我的读书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 曹聚仁 中年人有一种好处,会有人来请教什么什么之类的经验之谈.一个老庶务善于揩油,一个老裁缝善于偷布,一个老官僚善于刮刷,一个老政客善于弄鬼作怪,这些都是新手所钦佩所不得不请教的.好多年 ...

  • 慕津锋:曹聚仁、罗孚与《知堂回想录》

    1962年11月30日,周作人在北京苦雨斋创作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后一部长篇手稿:<知堂回想录>(又名<周作人回忆录>).该稿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该稿原名<药堂谈往> ...

  • 胡洪侠 | 读《知堂回想录》:历史已经证明曹聚仁是对的

    尽管长假苦短,返工却是必须.高兴的事情是许多寄书的快递都到了,比如香港牛津版的<知堂回想录>与<旧日风云>.<知堂回想录>已经是三印,<旧日风云>也出到 ...

  • 曹聚仁:扬州庖厨

    昔日扬州,生活豪华.扬州的吃,就是盐商培养起来的.扬州盐商几乎每一家都有头等好厨师,都有一样著名的拿手好菜或点心.盐商请客到各家借厨师,每一个厨师,做一个菜,凑成一整桌.我教书的那家吴家,他家的干炒茄 ...

  • 鲍飞立 | 著名媒体人曹聚仁、曹景行父子两代的徽州情结(纪实散文)

    著名媒体人 曹聚仁.曹景行父子两代的徽州情结 文  /  鲍飞立 (安徽黄山) 2021.08.26 温馨提示:文章4300字,浏览全文大约15分钟左右. 曹聚仁与曹景行是一对父子,父亲曹聚仁是我国现 ...

  • 白林密 | 情感渣男曹聚仁,文坛虽也风流,却难掩人性龌龊

    总第128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 )五月底的曹聚仁,成年后生性风流,一生中多次移情别恋.结发妻子王春翠几经努力,挽救了第一场婚姻危机之后,面对第二次危机,她最终 ...

  • 【乡土兰溪】 走进梅江潭头村:曹聚仁故里蒋畈

        走进梅江潭头村:曹聚仁故里蒋畈 梅江镇潭头行政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偏南9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潭头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7亩,山地875亩.潭 ...

  • 曹聚仁故里  陈世旭

    . 文明的香火 陈世旭 新民晚报夜光杯2021.11.1 . 曾经在鲁迅书信中看到"曹聚仁"这个名字.不久前在浙江旅行,当地朋友领到一处偏僻村庄,村名"聚仁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