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私用、没啥用,朕每样都有很多
女生不同场合不同衣服见不同的人配不同的口红怎么了?朕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功能用不同玉玺呢同一枚玺我乐意的话可以刻四十来个呢——乾隆说的。
清朝入关,满汉文化交融,在康熙、雍正、乾隆执政之时政权稳定,社会安定,见盛世之象。这些皇帝们本身就勤政好学,雅好收藏,醉心书画,加上外部条件允许,经济实力跟得上,那就在满足自己风雅情(私)趣(欲)上稍微放纵下呗~比如制(刻)玺(章)。
康熙时期共制玺印130余方,雍正时期共160余方,而乾隆时期共有1800余方,这么多印章,不只包括了代表权力、用于政事的公务印章——御宝,更多的则是供自己收藏、把玩的闲章。
清康熙 檀香木异兽纽"育德勤民"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寿山石夔龙桥纽"雍正御览之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 公务印章:御宝
御宝也称御玺,是清代皇权的最高象征,凡关系清代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疆土等重大事件及重大要务,并以皇帝谕旨的形式正式发布的,称之为"国书",均需加盖皇帝御玺。
清初之时,宝玺制度未明确建立,御玺沿用明制,但数量、用途、文字有些混乱,皇帝宝玺(公务印章)数量达29方之多,到乾隆时期,各种典章制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宝玺制度也得以规范化、制度化。乾隆十一年,乾隆对当时所有皇帝宝玺加以整理和完善,确定了皇帝宝玺为25方,并规定了二十五宝玺的名称、尺寸、钮式和用途(详情见之前的文章6、8、14、17、24、25、1800+,皇帝要这么多“宝”做什么?)。二十五宝玺分别用于政治、法律、军事、文教、宗室、外交等诸方面,反映了国家一切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二十五宝玺之 天子行宝,碧玉质,蹲龙纽
二十五宝玺之 敬天勤民之宝,白玉质,交龙纽
乾隆皇帝二十五宝玺的考定,反映了清代典章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也体现了他的历史观和治国安民的思想,表现出乾隆作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所具备的风度和品格。
2. 闲章
除了象征权力、用在政事上的正经宝玺,就是大量的、一般情况下不具征信作用的闲章,主要是清代皇帝平时钤诸御笔、鉴赏书画、刻印图书及收藏玩赏的各式各样的宝玺。
之前文章如何优雅、豪气地表示“朕已阅”?中提到过的"太上皇帝之宝"(白玉)、"丛云"小玺(玛瑙)、"十全老人之宝"等,均属闲章。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拿"十全老人之宝"来说,乾隆帝制此宝,是为了显扬其十全武功,而且时时勉励自己尽君之全职,以实现其"千古全人"之夙愿,此玺既是乾隆帝的纪功之物,也是他的自励之玺。简单来说,就是拿玉刻个章给自己颁个奖。
皇帝闲章,按其内容和用途可分为:年号玺、宫殿玺、收藏玺、鉴赏玺、铭言吉语玺、诗词玺以及花押等。笼统来说只有两类,一种可以表示自己身份,如"太上皇帝之宝"、"十全老人之宝"等,还算有点用(私用),另一种则为单纯的藏品(如"为君难"石印)或者钤印在书画上表明"朕已阅"的鉴赏玺(如"乾隆御笔"玺)。
清雍正 "为君难"雕螭长方石印(收藏),寿山石质,双螭纽
"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雍正帝命人刻了多方"为君难"印章,钤于御书及古书画上,用以警醒、激励自己不要忘记作为皇帝的职责。
田黄石子母狮纽"乾隆御笔"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既然清朝皇帝都喜欢刻章,那凭什么只把乾隆单拎出来讲?因为他的玺,不仅数量大、种类多、用途广,而且重复的多,同一内容的玺文有时能刻制几十方......
据《乾隆宝薮》所载大略统计,"古稀天子"和"古稀天子之宝"共刻过42方,"犹日孜孜"24方,"八徵耄念"和"八徵耄念之宝"63方,"自强不息"45方,"十全老人"和"十全老人之宝"13方,"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之宝"20方,"乾隆宸翰"22方,"飨用五福"15方,"三希堂"13方,"奉三无私"11方,"惟精惟一"11方。
虽然调侃说乾隆有钱有权任性"随意"刻章,但大量的玺印算是一种翔实的历史印记,它们帮助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典制、皇帝的心性行为,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今天的我们能从多种玺印中窥见当年盛景,还要感谢乾隆的爱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