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东山岛(上)

作为一个福建人,厦门日光岩、东山风动石、武夷山玉女峰,这三个典型景区之典型景点的图片,大概都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了。东山和厦门,都处在东南沿海,都是海岛城市和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都带有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不同的是,东山的美,相比较厦门,似乎更纯粹,更浓郁。据说苏有朋的《左耳》就分别在厦门和东山取景,电影我并没有看,但能猜想得出,东山的碧海蓝天在银幕上该有多么惊艳。

东山岛,别称陵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位于福建南部沿海,隶属于漳州市东山县,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中国第七大岛,介厦门市和广东省汕头之间,位于厦、漳、泉闽南三角经济区的南端,东濒台湾海峡,面积220.18平方公里,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县、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十大滨海旅游精品”、’‘福建十大美丽海岛’‘等荣誉。

2009年8月公司组织东山旅游我第一次踏上东山岛的土地,碧海蓝天、白浪沙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4年七夕前夜,与同学闲坐小聚,席间不知怎地忽然起念,立即上网订好酒店,遂有再次东山之行。

七夕一早,两家人各一部车径直出发,经新建成的厦漳大桥转沈海高速,全程不过百六十余公里,上午十时许抵达东山。酒店稍事安顿,大家轻装上阵径往马銮湾而去,先感受下东山岛不同的海洋气息。

马銮湾的沙滩坡度平缓,洁白细软,不扎不沾,平缓地延伸到碧蓝的大海。海面宽阔,水质清纯,蔚蓝清澈,风平浪静。虽然接近中午,阳光猛烈,但是许多游客已经经受不住诱惑,在海上中畅游起来。同学女儿子怡与小乖同岁,本是同期成长的小闺蜜,见眼前美景早已欢呼雀跃,携手踏浪去了。赤足踩在柔软的沙滩上,迎着醺暖的海风,看白洁的沙滩、葱茏的林带,蔚蓝的海水,还有远处点点的帆影,心旷神怡。

记得上次来时是傍晚在马銮湾游泳的,现在太阳猛烈,嬉戏多时,我们还是暂别了马銮湾,赶往两公里外的风动石景区。

东山风动石位于福建省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山自古自然景观众多,人文胜景深厚,海洋文化丰盈。明代起即有“内八景、外八景、海天八景”之誉;至清代又有“铜山十八景”之说。历代名贤频至铜山视海观风,并留下许多诗文咏赞。造化钟灵秀,胜景遍铜陵。这些景观胜迹,绝大部份即在风动石景区内。以文峰塔为外延,风动石景区包括宝智寺、城隍庙、文公祠、黄道周故居等人文胜迹,钓鳌台、石僧拜塔、虎崆滴玉等自然景观,还有博物馆、黄道周纪念馆、碑廊、木栈道等新建景致。可谓佛寺仙宫并列,楼馆亭台媲连,妙石灵泉星布,胜景获步闽海南天。

闽南盛夏的中午,空气中带着炎热和咸味。风动石入口处游人络绎不绝。售票点上方林木葱茏,亭阁掩映。外侧则港湾宁静,山岛延绵。

铜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之一。铜山古城沿海滨而建,蜿蜒绵长,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原城的周长571丈,高2.1丈,墙厚1丈,城基用条石干砌叠垒而成,城墙用粘土夹以碎石夯筑。古城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今保存完好的是东城的一段,长400多米。风动石景区入口处即在西门。

进入古城城门,迎面夺目的就是这块驰名中外的天下奇石了。

风动巨石耸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宽44.47米,长4.46米,重约200吨,上尖底圆,状似仙桃,巍然“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 斜的磐石上,两石的接触面仅为十余平方厘米。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人若仰卧盘石上,跷起双足蹬推,巨石也摇晃起来,但又不会倒下。站在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的感觉,叹为天下奇观,故名“风动石”,东山风动石因其“奇、险、大” 的特点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誉为“天下第一奇石”,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

风动石旁有一广场,巨榕成阴,其下茶座食肆若干,时值正午,遂入座小憩,东山当地小吃蚵仔煎、萝卜糕、面线糊等慢慢品尝。

风动石四周,林木茂密,巨石林立,前人崖刻亦琳琅满目。东山博物馆、黄道周纪念馆、关帝庙、宝智寺等景点依次分布。

黄道周纪念馆馆名由彭 冲题写。拜台上塑黄道周像。塑像后“节义千秋”的匾额为刘海粟题写。馆内陈列了黄道周生平事迹介绍、黄道周遗物、黄道周书法遗存等。黄道周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儒学大师、大书法家、天文学家,任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吏 部尚书。晚年已归隐在家的黄道周见国家有难,以一文人羸弱之躯,主动请缨带兵征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兵俘获,誓死不降。黄道周狱中疾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不久即就义于南京。徐霞客一生崇敬黄道周,曾评价他:“至人惟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乾隆帝赞他:“不愧一代完人。”

黄道周在闽南遗迹甚多,其念馆原为明代崇文书院旧址,1987年落成黄道周纪念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纪念馆设有黄道周史迹展。诗以记之:

浩气盈千古,精忠大丈夫。舍身诚烈士,经学是通儒。

节与文山偶,魂归沧海隅。要留风骨在,不肯自乘桴。

东山关帝庙位于东山铜陵镇东边的岵嵝山下,在风动石景区内依山临海,气派巍然、金碧辉煌。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关帝庙中,仅东山关帝庙和山西运城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的木结构部分为明代、部分为清代和近代建筑。庙宇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总长40米,宽17米,面积680多平方米。悬山顶,绿瓦。多是石梭柱,柱础鼓 状。庙前有一大广场,石雕栏杆,叠隔其间,莲花池介场中,绿水满波映衬古庙。庙前有明清时代雕刻石狮四对.昂首威猛,神气各殊。庙门建筑用六支圆石柱顶托数百支纵横交错,承力均匀的斗拱,拱架上捧着一座宫殿式的楼亭,称“太子亭”。亭上有各种闽南地方特色的瓷雕图案,正面是“ 八仙过海”和“兽图”。背面雕塑唐宋故事情节中的120个人像,造型生动,多彩多姿,举目环视,气势雄伟,“太子亭”不但建筑艺术高超,且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它经历500年来所发生的大地震及特大台风袭击仍是安然无恙,令中外古建筑专家感叹不已。顺着太子亭石梁的中轴线望去,正面东门屿上文峰塔映入眼帘,这又是关帝庙的一个特色,“中轴对称,三点成一线”,关帝庙和前面的放生池恰好与远处文峰塔在同一中轴线上。故宫博物院专家组在东山考察时,评价关帝庙“选址精妙、结构精巧、工艺精湛”。

名列东山十大庙宇之宝智寺紧依在铜陵关帝庙左边。宝智寺庙宇雄伟壮观,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悬山顶,寺庙屋顶全是黄色琉璃瓦和各种优美的瓷雕装饰,有龙、凤、飞禽走兽、花木草虫及人物等瓷雕艺术,十分美观。寺庙结构严谨、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具有闽南地方建筑艺术特色。同学母亲是虔诚佛教信徒,自然不免要请香谒佛,殷勤参拜。        风动石畔数百米内一字并列儒释道三座庙宇,三处建筑浑然一体,国内罕见,极具特色。立莲花池边四望,广场绿树浓荫,城外碧波万顷,风光独好。

过莲花池往前数百米就到了铜山古城的东城,这段长400多米的古城墙是如今保存完好的一段。城墙用硕大的花岗岩石切成,气势磅礴。

城墙上长出的参天古榕树是历史的最好见证。据考证,这一片古榕树已有400多年树龄,它们蜿蜒的根系盘踞着古城,与古城融为一体。从城墙缝里长出的榕树居然能枝繁叶茂,似乎也在向人们昭示着一种不屈的气节。原来这些根系是榕树的气根,通过竹竿的导引到达地面的,竹竿里面放置营养土,日久天长,气根不断长大,将竹竿撑破,就成为了榕树外露的根了,对榕树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城墙支撑着榕树的根基,榕树发达的根系有盘踞紧固着墙体的基石,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就是如此的和谐与神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登铜陵古城远眺,脑海里自热而然就跳出曹操这首《观沧海》。东山东海,危崖耸峙,乱石排空,海天一色,惊涛拍岸,此浩然之景致也,诗曰:

长风开浩荡,天海共无涯。壁峙鸥疆界,波藏龙世家。

急涛翻似雪,危石插如麻。疑有连云窟,仙人餐彩霞。

沿着海边木栈道下到海边,礁石参差,白浪惊起,甚有气势。海边一个天然的海蚀岩洞,状如张开的虎口,这就是虎崆滴玉景点。据《东山县志》记载:“昔日有虎踞洞中,故名”。洞深15米多,宽5米多,可容数十人。洞里峭壁中涌溢一眼清泉,涓涓流出,泉水滴落而琮琮作响,如落珠玉,因而得名“滴玉”。泉水清冽甘甜,长年不枯。站在洞内往前望,礁岩星罗密布,海浪溅玉飞珠,真是一个天然影棚。据说《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电视剧都曾经在这里取经拍摄。仔细看看,眼前风景果然似曾相识。

沿海木栈道顺着古城墙和海岸线搭建,顺着栈道前行,慢慢就转回西城门了。与东海岸的天海无涯碧波万顷的壮观相比较,西面海湾则呈现出一种渚清沙白水波不兴的恬淡。海湾内一艘渔船响着马达逶迤而去,拖出一条长长的痕迹……

坐在岸边的礁石上,看鸥鹭翔集,渔船往来,自得清闲;沐万里天风,没足清波,浑然忘机。不觉天色将暮,晚霞流火。

在海边大排档享用了一顿美美的当地海鲜美食,我们慢慢驱车又回到马銮湾海滨浴场。与上午的阳光沙滩不同,此时暮色四起,云霞焕彩,晚潮初涨,浪白风轻,游人如织,美不胜收。在海边服务处换好泳衣,大家迫不及待地冲进清凉的海水中,尽情享受大海的抚摸,感受盛夏东山海洋的魅力。

在马銮湾游泳戏水至夜间九时许,水温渐凉,我们费了好大功夫终于把已玩疯了的小朋友们劝上岸,回到酒店清洗完毕,再从楼下餐馆点上几个小菜,搬来一箱冰啤,两家人畅饮至深夜,尽兴后方各自回房休息。众乐陶陶,这个七夕,满满的美好回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