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将女儿闺蜜变成妻子:世人皆羡慕,不料儿子出生却成了悲剧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命运总是像一个爱玩闹的孩子,平白用环环相扣的因果缘由将这世间的种种扬沙而起,由此便构成了一个总在红尘纷乱里沉浮的俗世来。
所有身处在尘世间的人,无论是身处青云富贵无忧,还是跌落泥潭贫寒疾苦,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必然,也躲不了喜怒哀乐的颜色。
但艺术往往便是在这鲜活的愉悦与痛苦之中才能够真正地诞生,投身于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往往也拥有着一颗比寻常人敏感的内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沉溺到了世俗情感的漩涡之中。
我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他的画工犹如是狂风劲草那般飘逸无尘,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极具艺术韵味的泼墨作品。
但同时,关于他的人生经历也有着诸多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内容,如他所娶的四个妻子,尤其是第四个妻子的身份,竟是他女儿的同窗好友兼闺蜜。这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一段婚姻却最终于无形之中促成了一段悲剧?
泼墨之艺
1899年,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年时他还不叫大千,父母取的名字是正权,他有十多个兄弟姐妹,家族在当地还算是比较大的,幼时便开始跟着自己的姐姐识字念书,八年那年便跟着母亲开始学习绘画。
在对色彩的运用上,张大千在刚开始接触时便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天赋,一直到十八岁同自己的兄长前往日本京都公平学院留学,课余时间仍在坚持自学绘画。
在日本的学业顺利结束之后,张大千于1919年回到了上海,向著名书法家曾熙和李瑞清拜师学艺。
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张大千逐渐在色彩和墨画的笔触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还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里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人画展,一下子在绘画圈里有了名声。
而就在这时,原本与张大千定下婚约的表姐谢舜华因病逝世,张大千悲伤之下跑到了禅定寺出家,由主持逸琳法师赐法名大千,于是张大千这个名字才由此得来。
张大千仅仅出家避世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红尘之向往令他无法真正成为脱世之人,在还俗后他迎娶了曾正蓉为正妻。
随后的人生岁月里,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那只画笔,并且在对艺术的理解和画工技艺的熟练程度上都不断地进步着,随着泼墨画技艺的展现,他画下了不少令人动容的泼墨画作品,尤其是中晚年的创作,一度让他斩获不少国际绘画奖项,被誉为“当代伟大的画家。”
对于绘画,张大千做到了寻常人难以企及的心无旁骛,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够真正体悟到艺术的真谛,在一幅幅泼墨画之中流露出独特而令人动容的意蕴。
但对于个人感情而言,张大千有了许多艺术家的通病,他们总是内心好似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用泛滥的爱意去渗透自己的艺术观念,也用泛滥的爱意去爱别人。
弱水三千
常言有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说的是人面对纷乱红尘,依旧专一如初,张大千却显然并非这样的人。在娶了曾正蓉为正妻仅两年后,张大千便娶了黄凝素为妾。
黄凝素比张大千小八岁,她容貌秀美,身材高挑又苗条,时常成为张大千画笔下仕女图的模特,二人初始时总是美好如蜜那般,但却抵不住人心易变,岁月似刀。
黄凝素前后为张大千生下了八个孩子,因为怀孕不便而且还需要照顾那么多个孩子,黄凝素渐渐只能长期待在家中,不再能够陪伴着张大千为作画而四处奔波,容貌也不似曾经娇嫩,再也不是张大千作画的灵感来源之一。
从15岁到40岁,这几乎是人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年纪,黄凝素用一如既往地痴情守望着丈夫的归来,悉心照顾着孩子们的成长,但她却等到的并非是丈夫一人的归来。
1935年,此时的张大千应徐悲鸿之聘,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在机缘巧合之下与一位叫杨宛君的曲艺演员相识。
杨宛君同样拥有着姣好的容颜,顾盼之间自有美人独特的光华所在,一下子便抓住了张大千的心,于是张大千便将她纳作了自己的第三任夫人,一时之间宠爱非常。
自己连续数年忍受着怀孕的痛苦,孤独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却发现丈夫竟又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新夫人,这对于黄凝素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痛苦。
“君若无心我便休,从此山水不相逢。”性格果决的黄凝素无法忍受丈夫对自己的冷淡,也无法接受“只闻新人笑,哪知旧人哭”的无情,于1947年正式与张大千离婚,离开了这片将她所有青春耗费的伤心之地。
除了接连不断娶了三位妻子以外,张大千在外也有着不少红粉知己。他所绘制的《天女散花》之中便是以朝鲜少女池春红为原型,哪怕在战乱炮火下,这幅画依旧被他悉心珍藏,几乎不肯离身,画上更是跋文:“偶听流莺偶结邻,偶从禅榻许相亲。偶尔一忘维摩诘,散尽天花不着身。”话语之中依旧蕴含着缠绵的思想之情。
被俗世所不容的爱恋
无论是前面三位妻子,又或者是在外奔波时相识相知的那些红颜知己们,虽然显得张大千有些多情泛滥,但总归还是符合俗世规定的,但他迎娶的第四位妻子却有些不被世俗所容了。
张大千有一个女儿名叫张心蕊,虽然没有跟随父亲的脚步学习绘画,但她在上学期间同一个名叫徐雯波的同学成了亲密的好友,而徐雯波则对绘画艺术有着巨大的热情。
在徐雯波得知自己闺蜜的父亲竟是当时在绘画领域享有盛名的张大千时,她便千般万般恳求张心蕊向张大千引荐自己,希望能够亲眼一睹张大千的亲笔画作。
因为张大千的名声鹊起,近些年总是有人想尽各种手段想要与张大千见面,因此他再三要求家里人不准随便带人回家。但张心蕊也耐不住闺蜜这般恳求,干脆冒着让父亲生气的风险,还是带着徐雯波到了张大千的面前。
此时的徐雯波年仅14岁,犹如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那般娇嫩美好,她的出现像是给正值灵感枯竭时期的张大千一缕迎面而来的春风,张大千不仅不生气,还一下子对这个女孩有了相当的好感。
原本徐雯波还有些惴惴不安,生怕自己会惹到如张大千这样大名鼎鼎的绘画大师生气,却不想张大千竟如此温柔和煦,这让徐雯波惊喜不已。
在多次交流绘画艺术之后,徐雯波还提出过想拜张大千为师,张大千却并不同意,这倒是令徐雯波心中有些悲伤生气,误以为是自己的天赋不够,入不了张大千收徒的门槛。
她并不知道的是,在春风和煦般的相处之中,张大千内心中的好感逐渐浓烈成了爱情,他想要迎娶徐雯波,又怎么可能会收她为徒呢?
很快,张大千便向徐雯波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原本就对张大千的画作尤为痴迷的徐雯波又惊又喜。他们一个年仅14岁,而另一个却已经44岁了,相差了整整30岁,但爱情却从来不会拘泥于年龄上的隔阂,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相恋。
哪怕徐雯波和张大千双方的家人都表示极为不赞同,他们二人却还是坚持选择了完婚。
这样一段并不被世人所容的婚姻有了一个虽然曲折却又美好的开端,但却在未来结出了一个苦涩的悲剧之果。
抛下的孩子
婚后,徐雯波为张大千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张心建。当时国内时局动荡不安,对于张大千而言有碍于自己的作画,于是他决定带着徐雯波出国,连张心建也没有带上,只是寄放在一个朋友家中,只留下了足够的钱财。
这样的离开,犹如是将这个孩子随意抛在了混乱之中,哪怕之后张心建被大夫人曾正蓉悉心照顾,但是被父母抛下的伤痛却始终存在于内心深处。
因为思念着父母,张心建自小便有着寻常孩子所没有的悲伤与痛苦,这种痛苦随着他的成长也好似在日渐膨胀着。
最终,有着严重抑郁症的张心建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卧轨自杀。他的死甚至没有传到张大千的耳朵里,张大千在临死前还挂念着这个分别已久的孩子,却不知孩子早已撒手人寰多年了。
小结:
“埋下什么因,结出便是什么果。”张大千的泼墨画工出神入化,自是被后人所尊重和学习,但他的感情生活上却显得多情又无情,最终酿成这样的苦果,不由令人唏嘘。
无论是什么样的感情,都需要长久的陪伴,张大千觉得留下钱财便能够离开孩子的身边一走了之,却不知感情从来无需金钱的加持,最重要的仅仅只是陪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