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144 德国18世纪经济(上)

德国18世纪经济(上)

1.封建农奴制的恢复

在14-15 世纪汉萨同盟全盛时期,德意志商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农奴制的瓦解。在易北河以西地区,到了16世纪,由于货币贬值、战争和农民暴动,特别是1524-1525 年的农民战争席卷了施瓦本、弗兰哥尼亚、图林根与萨克森等广大地区,土地贵族的封建权利和特权受到削弱。虽然1524年的农民暴动被镇压下去,但现状只得到表面的恢复。直到16世纪末,除个别地方封建势力有所抬头外,德意志中部与西部绝大多数领主,实际上已失去对土地的支配权,而沦为只是小农田的" 占有" 者。在德意志西北部的一些公国和男爵领地,这种现状甚至得到法律的认可。农民对领主的封建义务,主要表现为向领主交纳实物或货币代役租。尽管在17-18 世纪内,西部农民的物质状况和法律地位都大为恶化,但强迫农民在领地上干活的事,实际已不存在,一年中农民至多也只是替领主干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的活,或向领主进贡少量礼品。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事实上已有权自由经营,甚至将土地转卖或传给自己的后代。

在易北河以东的东北部,由于具体历史条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与社会结构,与西部有深刻差别。那里劳役制原来就比较普遍,而且领主势力没有受到农民战争的打击。16世纪的价格革命,曾促使封建领主以合法或非法手段从农民那里夺取土地,并强制农民替他们服更重的劳役。这种情况同当时欧洲东境的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基本相似。在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时期,东欧是西欧的农业附庸。

17世纪上半叶,几乎整个德国被淹没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浩劫中。在连接巴塞尔与斯德丁的斜线两侧宽度为100 公里的范围内,每一个省份都丧失了60%-75 %的居民,有许多农村公社从此从地图上消失,德国的损失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战后,西部地区的农村一片荒凉,地价跌到原来的1 /4.新兴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利用旧土地贵族的衰落大搞地产投机,而旧领主对地产的丧失也很少关心。正是这种情况,使易北河西部地区避免再现易北河以东地区已经发展起来的农奴制。在17和18世纪内,代役租仍然是这一地区封建地租的基本形式。

在易北河以东地区,贵族的领地和由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的土地不断扩大,被迫服劳役的人数也就愈益增多。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使法律权利从君主手中的转移到了封建领主手中。领主有领地裁判权,他们不仅强迫农民每星期服役3-4 天,而且把劳役义务扩展到了农民的家属。18世纪,在梅克伦堡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掀起了类似英国的圈地高潮,农民变成了赤贫的奴隶,领主有出卖附带农奴的土地或不附带土地的农奴的权利。在普鲁士,甚至在18世纪中期,领主敢于阻挠得到" 开明专制君主" 腓特烈二世赞同的改革计划,那里的强制性劳役多达每周五天或六天。

2.农奴制改革

普鲁士自1525年起,是一个从属于波兰的公国,1660年摆脱了波兰的宗主权,1701年成立了普鲁士王国,至19世纪普鲁士占有全德意志2 /3 的领土。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执政期间(1713-1740)设置了一个庞大而组织严密的官僚机构,其依靠力量即称为容克的小土地贵族。18世纪后半期,在七年战争以后遭受战争破坏的庄园经济和庄园制开始动摇,而一些合理化的农业经济典范,开始显示出威力。庄园主认识到,经济集约化不可能依靠劳役实现,只有通过自由雇佣劳动才有可能。因此,在1800年以前,就有部分贵族以赎免办法自行解放农民。他们由于得到农民缴纳的赎金而发了财,而同时贵族的土地财产已变成动产。

18世纪末期,在法国革命影响下,西里西亚发生了农民骚动。腓特烈三世在皇家领地进行了一次改革,在1799-1805 年之间,皇家领地的农民通过赎免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但是这个王朝只是在皇家领地里有支配权,它只能希望以此为榜样来影响私人领主,还不敢贸然强制贵族解放农民。

经过1806年10月的耶拿会战,拿破仑军队进驻柏林,1807年普鲁士被迫签订了蒂尔西特条约。普鲁士庄园贵族丧失了向交战国提供粮食的有利地位,很多庄园惨遭破坏,粮食被法军没收。当时,拿破仑在所有德意志占领区中,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农业改革中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废除地主特权。普鲁士面临的选择,不是自行改革,就是灭亡。因此,政府在流亡梅梅尔之后即着手筹划农业改革。

1807年10月9 日,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公布了《十月法令》,法令规定自1810年起取消农民对地主的世代依附关系,不管这种依附的来源如何。这意味着整个普鲁士将只有自由人存在。但这次只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所有制和劳役赎免的问题仍有待于解决,这是因为尽管有耶拿败绩,贵族仍相当强大,不愿自动放弃庄园贵族的地位。

1811年9 月14日,新任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公布《调整法令》,法令第一条写明:" 迄今尚未转归农民自由的业产,应按照本法规定的规章和条件转归农民所有。附着于这些业产上的一切权利义务都应通过对双方公平合理的物质补偿而解除。" 在做法上,若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由国家将领地改变为自由财产。

正如英、法农民的起义解放了农奴制,而德意志农民革命使更多的人沦为农奴,英、法的改革是自下而上通过革命进行,而普鲁士的改革则是自上而下由政府领导进行,其主要原因是直到1871年前德意志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中世纪以来的封建割据,还给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制造了许多障碍。

3.德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德国在14-15 世纪已出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萌芽,城市的行会手工业开始逐渐取代农村手工业,其中较发达的,有纺织业、印刷业、金属加工业以及采矿。当时某些生产技术,在欧洲居于领先地位。如美因兹的印刷术,在欧洲长期保持垄断地位,纽伦堡在14世纪已生产黑铁皮并长期垄断这项工业(英国直到1670年才知道这项生产的秘密),15世纪萨克森的银矿矿井已深达270 米。16世纪,尽管发生了农民革命,新的工艺仍在不断发展。如在下萨克森有了脚踏纺车;德国的鼓风炉在欧洲享有极高声誉,瑞典君主古斯塔夫.瓦萨还专门从北方派人去请德国的鼓风炉设计师;奥格斯堡出现了用于印刷与铸币的金属螺压机,1552年罗浮宫的硬币压机是法国从奥格斯堡金匠那儿购买的;在武器方面,1594年纽伦堡的乔治.哈特曼发明了标准口径;在印刷出版方面,法兰克福是欧洲最大的书市,展出的图书将近2 万种。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使德国人口损失了30-40 %,其主要破坏的地区有符腾堡和梅克伦堡,还有库尔马克、图林根和黑森。德意志在三代人之后,也就是用了近一个世纪之久,才得以弥补人口的损失。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萧条时期里,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停滞现象。然而有些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和应变能力,在经过短期调整后还是适应了下来。如奥格斯堡在经受了三十年战争蹂躏之后,又兴起了一项生产轻薄的印花棉布工业,尽管织工人数已大大减少(由战前的6 万名织工减少到18世纪的500 人);纽伦堡在战后已不再是一个冶金业中心,但它制造玩具、时钟与珠宝的奢侈品制造业却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纽伦堡的金银业在一度衰落之后,与奥格斯堡一起再度出现欣欣向荣景象。17世纪图林根、索林根与埃森发展成为德国武器工业中心,取代了16世纪奥格斯堡和纽伦堡的位置。此外,萨克森生产的钴蓝颜料,使荷兰的白釉蓝彩陶器名扬天下,而在齐尔恩豪斯和波特格尔通过一项发明复制出烧瓷的中国硬粘土后,1708年迈森生产出了欧洲最早的瓷器。法兰克福的书市,在17世纪下半叶展出的图书约4 万种,比16世纪增加了一倍。

但总的来说,纺织和采矿、冶炼部门,由于人口减少和国外的竞争,出现了全面萎缩。相形之下,战后由于许多诸侯都致力于大规模的重建和扩建城市,在建筑工程上所耗费的巨资,促进了与建筑有关的手工业行业的发展。

18世纪帝国直辖市法兰克福手工业行会组织的发达,说明了这方面的普遍情况。在土木建筑业总行会下,泥瓦匠和木匠有自己的专业行会,在热加工手工业者总行会下,至少有10个不同的五金行会。在正在形成的普鲁士王朝首府柏林,除了粗、细锻造业外,1713以后又有了钻、锯和工具锻造等专业行会。

18世纪后期,随着人口的恢复,德国工场手工业才慢慢出现了转机。这时期商业资本利用农奴化农民的困苦处境,收买他们的纺织品和以微薄的工资迫使他们在手工作坊中进行织物染色和最后加工。因此,在手工工场中大量使用农民劳动,成为这一时期德国工场手工业的特征。

同时,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工业地区,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手工工场。如莱茵区的纺织、玻璃、陶器,各种金属加工业,以及萨克森的银矿和铜矿开采、金属加工和纺织业,都有显著的发展。18世纪末,莱茵区已有了第一批机器。爱北斐特城于1783年安装了第一台水力纺纱机。1785年德国有了第一台蒸汽机。1786年,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产值约达91亿马克,工人16.5万人。

18世纪,德国在重振工场手工业中,来自法国、荷兰的胡格诺派教徒的迁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移民中,绝大部分是熟练工人和商人,他们给德国带来了技术和资本。他们不仅很快建立起一大批毛织和棉织手工工场,还传播了麻织物印染技术。此外,18世纪普鲁士的兴起,几代开明君主的重商主义实践,也给德国工业的振兴起了很大推进作用。

(0)

相关推荐

  • 日俄战争中的德国机遇 | 青年维也纳

    日俄战争中的德国机遇 作者:高林 "威廉二世不能回过头去走俾斯麦的老路,又没打算发动一场战争,那怎么办?就只有一方面稳住内部,另一方面听天由命咯." 日俄战争是欧洲列强关系演变中一 ...

  • 《德国通史-上》从日耳曼到德意志到普鲁士,了解德国文明起源?

    《德国通史-上》从日耳曼到德意志到普鲁士,了解德国文明起源?

  • 【人类经济万年史】145 德国18世纪经济(下)

    德国18世纪经济(下) 4.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大帝的工业政策 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西欧国家不约而同地实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18世纪初兴起的普鲁士王朝及其经济政策,堪称是出现在重商主义晚期的一朵奇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6中国商代经济(上)

    广告 商代江南 作者:彭明瀚 著 当当 广告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平) 作者:严志斌 著 当当 中国商代经济(上) 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族逐渐强盛起来,迅速向黄河中游及环渤海湾地区扩展其势力.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61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上)

    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上) 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希腊奴隶制经济发展到高度繁荣时期,农业.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奴隶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公元前8 至前6 世纪希腊海外殖民的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62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下)

    古希腊农工商经济(下) 3.商业的发展与货币兑换的出现 贸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贸易形式是城镇的市场,集市的店铺.货摊上进行的.这里是生产者和商人.消费者集会之地,或是把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直接出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63古希腊奴隶制(上)

    古希腊奴隶制(上) 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希腊农.工.商业的大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希腊社会的阶级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希腊各城邦国家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以斯巴达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05新石器时代经济概况

    新石器时代经济概况 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得生活资料,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繁衍生息,发展着社会经济,推动着人类自身的进步.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氏族部落逐渐学会了使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8波斯帝国经济

    波斯帝国经济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在波斯帝国前,伊朗高原西部兴起过埃兰.米底.埃兰位于波斯西北扎格罗斯山脉的西南部.公元前2 千年后半期埃兰的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公元前7 世纪中叶埃兰为亚述帝国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8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上)

    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上) 公元前14世纪初,雅利安人开始进入印度河流域.由于印欧语族的雅利安人当时尚处于原始氏族制经济后期的部落军事联盟阶段,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即无固定的城市,也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当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29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下)

    印度吠陀时代经济(下) (2)奴隶制的发生与国家形成 早在早期吠陀时代奴隶已开始发生.奴隶制是伴随雅利安人对土著居民的征服而产生的.雅利安人称土著居民为" 达萨"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