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秘奥

“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

附:医家秘奥脉法

江湖医侠老师按:脉法的运用可分三个层次:一、看脉,凭脉知病,持脉在手,三部六位九候细参,不待患者言即可断定所患何病,如“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二、把脉,以寸、关、尺三部分类,左右不别,以脉知证,如“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三、诊脉,从脉形大概辨证,判阴阳,别表里,定虚实,测预后。如

凡脉大、浮、数、动、滑为阳证脉象,脉沉、涩、弱、弦、微为阴证脉象,伤寒六经中分别以太阳病脉浮、阳明脉大、少阳脉弦细、太阴脉浮缓、少阴脉微细、厥阴脉微为主脉,提纲挈领,再以兼脉辨寒热,等等。

第一层次最高级,属悟性极高的“仙道”中的人物,民间传说虽神乎其神,但要做到百症不失,非常非常难!

第二层次也高级,当心细如纤,毫厘能辨,且非得十几、数十年修炼,才能达到此水平!

第三层次属普及化,是中医的基本功!但现代中医重视学习的也越来越少了,甚至于在某些所谓中医权威的引导下,认为是落后的、可以被抛弃的技能,现状令人堪忧!

沙丘沙先生说脉象有“不传之秘”,嘱我在沙龙为方脉之学做些推广工作,自己水平有限,真诚惶诚恐!近读明﹒周慎斋《医家秘奥脉法》,感觉相对那些深奥的脉学专著,有简便之优,故在此向大家荐介。

周慎斋为明代一代医宗,著有《慎斋医学全书》鸣世。《医家秘奥》乃周慎斋学派传学之秘本,虽文字不多,但确属师家之经验密谈,读后有获世珍宝之感,很值得一读和研习。条文内容如下: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

左尺旺,六味地黄汤。

左右尺倶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

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

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

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

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

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

九、

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着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

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升也。

十二、

两寸洪而有力为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

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

尺脉浮沉倶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

寸脉浮沉倶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 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

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

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图片

二十四、 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

沉实为寒宜温;

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

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或十全大补汤佐以补肾之味;

沉数阴中无阳,八味地黄丸。

二十五、 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脉,后必喘促泄泻而亡。浮而虚,补中益气汤;沉而迟弱无力,命门无火,宜大补阳气;数为虚损,难治之症。

二十六、

右尺洪而有力,六味地黄丸;

无力十全大补汤;

沉细八味地黄汤。

二十七、

左尺沉细数,亦用六味地黄丸。

两尺浮大,肺气先绝,金不生水,故尺浮大。

二十八、

左尺微细不起,右尺带数或浮大,病名虚损,调理二三年方愈。

二十九、 凡浮大之脉,见于右尺者,倶是假火,按内伤施治。

三十、凡虚损痨病倶见于右尺,伤风外感倶见于左尺。左尺不见太阳,内伤劳役无疑。

三十一、

脉沉而有力,大便秘者,用承气汤;沉而无力,大便秘者,芎归枳壳汤。

三十二、 凡脉沉而带数,阴中伏火也,宜泻阴中伏火,六味地黄丸之类;豁大无力,阴气犹未绝也;倘豁大无力,三月后必亡不治,泄泻见此脉者,亦不治。

三十三、 凡杂病伤寒老人,见歇止脉者,倶将愈之兆。惟吐而见歇止脉者死。

三十四、 胃脉见豁大,保元汤加麦冬、五味子。见于脾脉,保元汤加干姜、白术。见于大肠脉,八珍汤加黄柏、知母。见于肺脉,八味地黄丸。见于小肠,六一散或车前子、木通等药。见于心脉,大补阴丸。见于肝部,四物汤加柏母。见于胆部,黄连泻心汤。

三十五、 凡豁大之脉,须沉缓可治,沉则胃不绝,缓则脾不绝;倘非沉缓,药必不效。

三十六、 凡脉豁大,外有火;沉细,里有火。六脉倶有火者,宜八珍汤和之。

三十七、 凡诸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无数短、紧细、豁大,易治。

三十八、 浮沉迟数弦紧洪,有力为实,无力虚。狂言乱语沉细死,无言无语缓莫疑。

三十九、 凡病,前宜表里和解及归脾,再调气血痰。任意治之,不外参苓芎归,再加术草芍地,应陈皮倚着八珍用。

四十、凡脉浮大数,或两手浮大数,或轻按浮,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无力不清,皆中气不足。微紧,微弦,微数,皆系脾胃不足。

四十一、 凡脉沉迟冷汗出,险;沉细冷汗出,死;洪大冷汗出,立死。

四十二、 如脾脉顿数,肾脉重按无力不清,外无表症,宜补中益气。尺脉大于寸脉,阴盛阳虚,宜汗。寸脉大于尺脉,阳盛阴虚,宜下。尺脉浮而有力宜表,无力补中;沉而有力滋阴降火,无力地黄丸之类。

四十三、 凡脉洪滑系阳脉,无痰则为富者脉,洪大、浮大倶为病脉。沉细系阴脉,沉迟寒,沉数热,倘沉实、细、数倶为病脉。

四十四、 左脉微弱,右脉豁大有力,方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五、 右脉大,君不主令,相火代之,邪火不杀谷,宜温火以生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六、 血证脉见豁大无力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不祥。

四十七、 凡身热有汗,倶属血分虚。若脉浮大无力,作阴虚治之必不效。

四十八、 唯脉浮大有力者,六味地黄丸加人参,或作汤服。

四十九、 下部见数,不得用干姜,宜附子升起;上部见数,宜用干姜,以其温中达下也。

五十、心脉洪大,命门脉不起,是为心之正脉,主富;主贵;沉小,亦是正脉;豁大,心包络少血,宜归脾汤之类。脉见短涩,俱是心包络不足。

五十一、 肝脉弦长,脾脉缓,不唯无病,且富且贵。

五十二、 肝脉弦长,脾脉短,是为脾阴不足,宜山药、莲子、五味子之类;带数,中气不足,宜补中益气汤。

五十三、 脾脉缓,但肝脉或弦,或紧,或弦紧洪数,倶从肝治之。

五十四、 肺脉短涩,心脉浮洪,宜利小便。肺脉浮大,或豁大,或微细,虽心脉不平,亦当从肺治之。

五十五、 浮而有力,表实当汗;无力,阳虚当温。沉而有力,积滞燥粪当下;无力,阴亏当补。

五十六、 凡豁大之脉,倶是阳虚。

五十七、 沉而紧数属热,脾阴不足也,四物汤加知柏之类。沉而短数,细数、倶从内治之。

五十八、 脉见于右手不平者,莫作外感有余治。脉见于左手不平者,莫作内伤不足治。

五十九、 左曰有余,右曰不足。

六十、若脉浮大数,宜于气分中佐以血药。若沉细之脉,宜于血分中兼用气药。

六十一、 人之为病,虽曰虚、实、寒、热四者,而多兼见焉。

六十二、 热则流通,凡浮、大、数者皆热也。

六十三、 寒则坚凝,凡沉、小、迟、短皆寒也。

六十四、 实则形刚,滑、弦、紧皆实也。

六十五、 虚则形柔,涩、濡、缓皆虚也。

六十六、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数为热,小迟为寒,长为热流通,短为寒凝结,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弦紧为痛,短坚为积聚,濡缓为湿,缓大为湿热,滑为血实、为痰,涩为血虚有郁。

六十七、 凡右关缓而有力者,胃强脾弱,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三分,甘草五分,陈皮五分,共为未,肉汤调服。

六十八、 凡细脉宜沉细而起,是为阳虚之渐。转沉而数,痨瘵不治之症,脉在中,不死。

六十九、 弦脉,甘酸之剂皆可用,黄芪建中汤之类、甘草芍药汤。

七十、洪脉,甘寒之剂皆可用,热邪所伤,三黄丸、调胃承气汤可也。

七十一、 脾胃缓脉,如得本经太过,湿邪所伤,除湿淡渗之剂皆可用,平胃加白术、茯苓,五苓散。

七十二、 涩脉燥热所伤,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加熟地。

七十三、 沉细脉寒邪所伤,甘热之剂皆可用,理中汤、四逆汤。寒甚者,理中加附子、益黄散、养胃丸。

七十四、 六脉倶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之症。

七十五、 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此火投于水,大寒之症,宜温之。

七十六、 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虚寒之症,况沉紧按之空虚者乎,是阴寒在内,中下焦虚寒之极。

七十七、 脉来缓而弦急,按之指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

七十八、 脉大则无火,脉细则无水。

(0)

相关推荐

  • 第三章李士懋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第三章李士懋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阴阳脉诊类型繁多,为清晰起见,分三类分别论述: 1.因阴脉之改变,而导致阳脉变化者:2.因阳脉之改变,而导致阴脉变化者:3.阴脉和阳脉独自产生变化,无相互因果关系 ...

  • 李士材医案脉法拾萃81则

    李士材是明末著名的医学家,他勤求古训,旁采诸家,并能贯通众家之长,自成一体,培养诸如沈郎仲.马元仪.尤在泾.叶天士之优秀医者,遂成"士材学派".李氏医技高超,尤精脉法,临证用脉学辨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二)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则医案,李某,女,52岁.2015年11月26日初诊.近两年来嗜睡,每日头脑昏沉.伴见畏寒喜暖,天冷气紧,后背不舒,时有尿不禁.纳食一般,时有腹胀,大便偏稀,日二到三次.舌质淡暗,舌苔白润, ...

  • 人有三急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变弱,疾病也随之而来.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避免.现代医学认为男性前列腺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组织逐渐退化,腺内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 ...

  • 《先天元皇符法秘奥》清代道教抄本

    《先天元皇符法秘奥》清代道教抄本

  • 医家秘奥:明朝周慎斋脉法 & 山西萧通吾5世家传《脉诀》

    ●●●●大道不值一分文,路边白白送与君●●●● 导读:周慎斋(公元1506-1585年),名子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今安徽省太平县)人.周氏医术高明,救治病人甚众,在当时享有盛名.<本草述钩玄&g ...

  • 《医家秘奥》脉法

    江湖医侠老师按:脉法的运用可分三个层次: 一.看脉,凭脉知病,持脉在手,三部六位九候细参,不待患者言即可断定所患何病,如"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二.把脉,以寸.关. ...

  • 《医家秘奥》脉法卷上

    <医家秘奥>脉法卷上 [脚步] 2014-03-29 22:15:27 <医家秘奥>脉法卷上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人之左手三脉寸关尺,以胞络.胆.膀胱.小肠 ...

  • 《丹医秘授古脉法》

    <丹医秘授古脉法>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二.<丹医秘授古脉法>的内容 <丹医秘授古脉法> 前言 ...

  • 古代秘而不传的78则脉法

    回复"自学":无价之宝,3分钟教会从零开始自学中医 回复"索引":仰望岐黄历史关键重磅索引 回复"经络":赠送经络穴位大图一套 回复&quo ...

  • 六副秘图,打开易医脉法之门。

    作者:张润杰 在<岐轩脉法>中,左右二脉分主人体内外,此符合人体阴阳之道,验之临亦是准确无误.其实在<内经>中就已经以人迎和气口分主内外了,至于独取寸口诊法亦早就有不少医家在辨 ...

  • 古代秘而不传的脉法78条!!!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 ...

  • 古代秘而不传的脉法78条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