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治疗
脾阴与脾阳
《黄帝内经》虽无“脾阴”一词,但却论述了脾具有蕴藏营阴、滋养脏腑的生理功能,如:《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濡于脾”。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说:“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明代缪仲淳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说:“胃气弱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这些论述均指出了脾阴不足会影响脾运化水谷的功能。近代名医蒲辅周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提示了脾阴虚以阴虚内热、运化无力为主要症状。
从生理上看,脾的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万全在《养生四要》说:“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而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水谷精微的化生依靠脾阳,蕴藏水谷精微以生成营卫之气依靠脾阴。脾属阳的功能活动,使属阴的精微物质在全身组织得以收藏和利用。故笔者认为,脾阳主运,脾阴主化,但历代中医文献一般都把此二者合一,即脾主运化。
脾阴虚与胃阴虚
脾胃在解剖上关系密切。《类经图翼》记载:“(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功能上,脾胃经脉相互络属,胃受纳与腐熟水谷,脾运化水谷与输布精微,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纳一化,一燥一湿,互为表里,其关系之紧密远胜于其他表里相配的脏腑关系。虽然脾阴虚与胃阴虚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但病机有别,不应含混。
辨析脾阴虚与胃阴虚,首先须认识脾阴虚的病机和临床表现。
朱丹溪在《局方发挥》说:“脾土之阴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脾是人体气机转输的枢纽,脾阴不足可使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失调,阳不能升清,阴不能降浊。因此,脾阴虚不仅有阴虚内热,还有运化失职,常见形瘦体弱、倦怠乏力、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腹满不欲食、泄泻等症状。近代名医蒲辅周云:“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欲食。”唐容川在《血证论》说:“其血走泄胃中,为唾而出,是脾之阴分受病,而失其统血之常也。”意指平时喜吐唾液是脾阴虚的一个重要表现。
胃阴虚除阴虚内热外,更偏重受纳、和降功能失常,表现为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口干欲饮、胃脘灼热、嘈杂、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脾阴虚与胃阴虚的病因也有所区别,脾阴虚多为恣食温燥,火气伤中;或积郁忧思,消烁阴津;或内伤劳倦,暗耗精血,日久损及脾阴。胃阴虚多见于急性热病后期,邪热伤阴,或吐泻太过伤津所致。脾阴虚均为久病,胃阴虚可为新病。胃阴虚久,也可导致脾阴虚损;脾阴不足,使胃火无制,又可耗伤胃阴,所以脾阴虚与胃阴虚可相互影响。
脾阴虚的治疗
由于脾阴虚包涵了阴津、精血的不足,濡润和运化功能的减退,故治疗除滋补阴津、精血外,还应兼顾维护脾的运化和升清功能。而胃阴不足,只需单纯用甘淡之味来滋补。
甘淡滋脾的治疗思想最早起源于《内经》。《素问·刺法论》云:“欲令实脾,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甘味多入脾胃二经,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可健脾益胃而育阴;淡能渗湿,防止甘腻滞湿。甘淡合用,既无育阴助湿碍脾之忧,又无温补助火劫津之弊,故为历代医家在补脾阴选方用药时所尊崇。滋补脾阴的常用药有山药、薏仁、茯苓、扁豆、芡实、莲子等。若平素兼有少气懒言者,应兼补脾气,代表方有吴澄《不居集》中的中和理阴汤(人参、山药、扁豆、莲子肉、燕窝、老米)和《慎柔五书》中的慎柔养真汤(党参、黄芪、白术、莲子、山药、麦冬、白芍、甘草、五味子)。有久泻不止者,应兼升脾阳,代表方有傅山的升阴汤(山药、熟地、山萸肉、茯苓、白术、五味子、车前子、肉桂、升麻)。有食积苔腻者,应兼顾运脾,代表方有缪仲淳的资生丸(山药、莲子肉、芡实、薏仁、扁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楂、神曲、麦芽、藿香、砂仁、陈皮、蔻仁、桔梗、黄连)。有唇干便结者,推崇张锡纯的资生汤(生山药、生白术、鸡内金、玄参、牛蒡子)。该方药味少而精,功效简而专,滋阴兼顾清热润燥,补脾兼顾消食助运。 脾阴虚为病机 。指脾阴亏虚,失于濡养,散精不足,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
治疗脾阴虚的方剂如下:
- 甲乙化土汤
- 处方:白芍5钱,甘草3钱。
- 功能主治:出血后,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哑等。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血证论》卷七...
- 加味脾阴煎
- 处方: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 六神曲
- 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九册附1页)。
-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小儿食积。用法和用量:每次6~12g,水煎服,或粉碎后入茶、丸、散等制剂用。注意: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妇宜少食。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虫蛀。江西省药品检验所起草六神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六神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
- 补阴剂 是指以补阴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阴虚证的补益剂。...
- 化阳汤
- 处方:元参2两,熟地1两,前仁3钱,肉桂2分。
- 功能主治:阴虚溺闭。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滋阴降火方
- 处方: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元,元参15克,丹皮9克,石斛12克,山萸肉
9克,枸杞子9克,锦灯笼9克,花粉15克,黄芪9克,金莲花12克,马蔺子9克。
- 益脾清肝散
-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名:益脾清肝散别名:益脾清肝汤组成:炙甘草5分,柴胡5分,川芎1钱,当归1钱,黄耆1钱,丹皮7分,人参1钱,白术(炒)1钱,茯苓1钱。
- 主治:肝火伤脾,寒热体痛,脾胃虚弱。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益脾清肝汤(《准绳·幼科》卷三)。...
- 莲椹汤
- 处方: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主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摘录:邓铁涛方...
- 滋阴八味汤
- 《会约》卷七:方名:滋阴八味汤组成:山药2钱,枣皮2钱,黄柏(盐水炒)1钱半,知母(盐水炒)1钱半,熟地4钱,茯苓1钱半,丹皮1钱半,泽泻1钱半,麦冬(去心)1钱半。
- 主治:阴虚火盛,喉颈肿痛,左尺脉弱,及喉痹者;或喉生疮而烂,久不愈,亦属阴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小柴胡合四物汤
- 《济阳纲目》卷七十四:方名:小柴胡合四物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砂仁炒)、龙胆草、青皮、干葛。
- 主治:胁痛、每日至夜身热,或阴虚发热。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加减:阴虚甚,加黄柏、知母。制备方法:上锉。...
- 籝金丹 拼音:yíngjīndān
- 处方:鹅管石3钱,硼砂(煅)3钱,雄精2钱,炒天虫2钱,人指甲(煅)5钱,冰片7分。
- 制法:上为极细末,密收。功能主治:喉癣。阴虚火炽而成者,兼疗虚寒喉痹,天白蚁。用法用量:吹点。摘录:《饲鹤亭集方》...
- 生脉散加香薷方
- 《医方考》卷六: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香薷。
- 主治:人本阴虚,复遇暑途,饥困劳倦,暴仆昏绝者。
- 各家论述:暴仆昏绝者,一则阴虚而孤阳欲脱,一则暑邪乘虚而犯神明之府也。故用人参益元而固脱,香薷辟邪而却暑;麦冬之清,所以扶其不胜之肺;五味之酸,所以敛其欲脱之真。...
- 鸡人唱筹方
- 处方:
溏鸡矢、人中白1钱,冰片2厘,制乳香1钱,制没药5分。功能主治:久病痨瘵之人,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水不济火,相火妄动,致生阴虚黄喉,满口皆黄,其黄如淡金,平净无垢,口无涎丝,外显潮热。用法用量:点喉内。摘录:《喉科种福》卷五...
- 三仁承气汤
- 处方:大麻仁9克(炒香)松子仁9克(研透)小枳实4.5克(炒香)大腹皮6克光杏仁9克(勿研)生川军3克(蜜炙)油木香1.5克猪胰(略炒)3克功能主治:治胃燥脾约,波枯便闭。摘录:《通俗伤寒论》《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三仁承气汤组成:大麻仁3钱(炒香),松子仁3钱(研透),小枳实1钱半(炒香),大腹皮2钱,光杏仁3钱(勿研),生川军1钱(蜜炙),油木香5分...
- 胃炎煎剂
- 处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丹参15克,香附10克,良姜5克,甘草5克,青黛1克。
- 功能主治:健脾补气,佐以温中、理气、活血。主脾气不足,脾胃虚寒,兼气滞血瘀。用法用量:取上方7剂,煎成200毫升,青黛后加。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或每日2次,每次15毫升。摘录:高寿征方...
- 平胃丹
- 《石室秘录》卷三:组成:人参3钱,白术5钱,薏仁5钱,芡实5钱,砂仁3粒,吴茱萸5分。
- 主治:肾虚吐呕。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似平治脾胃之药,不知皆治肾之法。方中除人参救
胃之外,其余药品俱入肾经;而不止留在脾也。肾火生脾,脾土始能生胃,胃气一转,呕吐始平,此治胃而用治肾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