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常关爱】西张红梅教授全面解读:如何正确应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



肿瘤科科室主任,肿瘤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多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 副主委
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 副主委
主要从事肺癌、骨与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

问题一: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很严重吗?


出现高血压应该如何处理?
张红梅主任

服药过程中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分为两类:
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这类患者的特点为: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期间出现了继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除了要做好每日的血压记录外,还可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或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来对症治疗,如缬沙坦、缬沙坦氢氯噻嗪等;如果出现了心率升高,还可以联合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虽然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但对于抗血管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一般不作为首选推荐。
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对于本身已经有高血压的肿瘤患者,如果在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期间出现了高血压加重的迹象,可以采用多联降压治疗。如可在硝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的基础上,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如果仍未能控制高血压,可以调整钙离子拮抗剂的用法用量。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高血压患者也应注意饮食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固定的治疗周期。以安罗替尼为例,一般是吃两周休一周,导致部分患者会随服药周期出现血压波动。因此做好服药日记至关重要,准确记录血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监测血压变化,进而更易判断是否出现了血压升高的迹象,以便最终进行对症治疗。

出现手掌、足底红肿或者皮肤损伤,应该如何处理?
张红梅主任

手掌、足底的红肿或者皮肤损伤,又被称为手足皮肤反应,不同患者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
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进行过多处理,加强皮肤管理,维持原来用药剂量即可;而出现严重的手足皮肤反应,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评估后,根据不良反应分级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减量或者停药。
常用药物有中药洗剂、膏剂和涂抹剂等,同时应避免接触含酒精的洗剂和涂抹剂,并避免日光照射。一般来讲,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手足皮肤反应会在两个月后慢慢减退。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抗血管靶向药物的疗效。如服用索拉非尼,患者在28天内发生皮疹,提示治疗效果可能更好。但这并非绝对,出现严重的手足皮肤反应,还是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问题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了蛋白尿?蛋白尿应该如何处理?
张红梅主任


问题五:
出现咯血或流鼻血应该如何处理?
张红梅主任

抗血管生成药物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可能发生在皮下、消化道、鼻腔等部位。当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第一.判断并寻找出血原因。如检查血常规,看血小板是否异常,找出血小板异常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第二. 及时确定出血点。如在服药期间出现了持续性、大量的出血,比如咯血、鼻腔大量出血等症状,不要恐慌,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的检查,及时找出出血点,往往能迅速止血。
第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继续用药与否。对于接受过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应该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6-8周以后,再重启抗血管生成治疗。

问题六:
除了上面那些不良反应之外,还有哪些不良反应是需要患者关注的?
张红梅主任

“是药三分毒”,药物良好的治疗效果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在所难免。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尤其是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除了上面提到的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和出血以外,还可能会出现乏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心电图QT(心室除极和复极激动时间)间期延长,高血红蛋白血症等。
但请患者朋友不要恐慌,这些不良反应并非一定会发生。只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出现不适及时前往医院,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不良反应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结语
总之,对于服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患者来讲,要定时前往医院复查,及时进行安全性评估,及时对症处理不良反应。规律的复查和有效的评估,是需要做的。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