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绝色才敢上这良心综艺
这两天,飘谁都不爱,只是埋头追它。
就冲它从第一季到最新一季,水平有增无减。
都是满满的5星好评、9分高分。
嘉宾阵容也豪华——
张国立、富大龙、易烊千玺、张子枫……
从当红辣子鸡,到最佳演技派,甚至还有不少影帝影后,全都一一请到。
果然是今年最有分量的宝藏综艺——
《国家宝藏3》
当然,分量可不止在嘉宾阵容上。
从节目内容到意义,都足够厚重。
别以为它只是个,单纯介绍出土文物的综艺。
这里面还横跨越了许多学科,像是必不可少的考古学、敦煌学,还有机械工程、给排水专业、人类学、医学、美术设计......
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节目组涉猎不到的范畴。
《国家宝藏》难道是百科全书?
它可没那么简单。
新与旧
《国宝档案》的确是越出越新了。
在这一季里,视觉上的花样更是震撼。
3D投影技术,把秦始皇的铜马车直接架到舞台上,朝着观众奔腾而来。
你说,这效果上一季就玩过了,不足为奇嘛。
可你看看,这是什么。
小时候动画片里的九色鹿,活生生地出现在飘的眼前。
那绿色的眼睛、飘逸的丝带,和闪烁的佛光,无一不是她优雅、慈悲的象征。
它其实是被画在了北魏时代的壁画上。
而活了的九色鹿,不仅可以跟观众打招呼,还能跟辛柏青在文物前世故事的小剧场里,来一场对手戏。
就连声音,也找来了40年前原版配音,丁建华老师,重现了鹿王原声。
节目组真是太会了。
这波回忆杀,飘差点接不住。
炸裂的舞台效果,能让“文物”变得生动有趣。
不仅如此,为了把难背的历史知识,往我们脑子里塞,制作组更是想尽了办法。
秦始皇陵里的铜马车,一共由3500多个组件构成。
制作工艺上,啥是铸、焊、镶、铰;马车零件上,什么是辀、轭、辔。
光背,一定记不住。
可节目组想了个巧思,用一首节奏很强,又还挺好听的rap,把这里面的零件融了进去。
这下,想不记住都难。
高科技、Rap……都是《国家宝藏》的新玩意。
而“旧”玩意,也有。
前两季的节目里,各大博物馆馆长都一一上台,带来了自己的镇馆之宝。
老的老,旧的旧,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文物身上的历史感。
然而,对于文物而言,有时“新”和“旧”,并非那么泾渭分明。
这一季由殷墟博物馆带来的,在安阳出土的陶三通,就很“新”。
怎么新法?
连识多见广的张国立也表示,第一次见到,与时代毫无隔阂的一件文物。
陶三通,下水管道。
管道上的凹槽插孔,设计得与现代下水道几乎一致。
可就是这么一件,放在大街上都不觉得是文物的陶三通,却已有3000年的历史。
你说它是新,还是旧?
再看一个。
在敦煌的藏经洞里,一幅宋代侍女图上,画了一个挂在树上的帆布口袋。
居然和我们现在常见的背包款式,没什么两样。
神奇吧。
这种奇妙的应合,跨越了岁月,在那一瞬间,千年的阻隔,似乎都隐去了。
从这些新旧相融,如今又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文物上,我们看到历史交汇的痕迹。
什么是新,什么是旧?
在《国宝档案》里,这个界定变得特别模糊。
在历史不断的推进中,新的,也会蒙尘,成为旧物。
而旧的,也会在下一个时代里,被重新注入生命。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笑与泪
一档宝藏综艺,不仅要好看,还少不了好玩。
这个好玩,是由明星护宝人带来的。
每季的传统项目,就是让他们来一小段表演。
今年,沈腾这个大脸盘子一出来。
飘就笑场了。
这副跟张国立插科打诨的小贱样,让飘忍不住多稀罕了几眼。
除此之外。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富大龙,继《大秦帝国》之后,又扮了一回呼声最高的“秦二代”嬴政。
一个字,飒。
四个字,笑里藏刀。
舞台上,“笑”是有了。
但飘还是更喜欢,演员在舞台上的“哭”。
分享整季里,最喜欢的两个前世故事吧——
《昭陵六骏》石雕,是随着唐太宗征讨天下的六匹骏马,“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飒露紫”。
当年,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命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把它们刻成浮雕,列置于陵前。
如今在昭陵,六匹骏马与当年的主人一起,静静躺在青草蔓蔓的山坡中,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光阴。
壮年的唐太宗骁勇善战,这些马跟着他,南征北战。
赵文卓扮演的,是从战场上回来的战士李世民。
他抱着马鞍子,擦拭着粘在上面的血迹,一边擦,一边红了眼眶。
他想念跟自己共奋斗的拳毛騧。
洺水一战,战况惨烈,当他与刘黑闼作战时,拳毛騧身中九箭,这匹忠烈之马,战死在了两军阵前。
赵文卓哭得痛心,飘,也看得揪心。
李世民之所以能平定乱世,开创大唐盛世。
凭的,就是他的惜才爱将,连牺牲了的一匹马,他都是万般不舍。
得人心者,得天下。
就这样的小短片,赵文卓都能演得如此投入,确实是能入戏的好演员。
而另一个老戏骨,不止入戏那么简单。
扮演颜真卿的许还山。
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从《颜氏家庙碑》开始。
这块记载了颜氏家族历史的石碑,在唐建中元年(740年)由他亲手所立,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之久。
许还山扮演的颜真卿,在一次次命运打击下,依旧是,做人如写字。
横平竖直,走得直,站得稳。
最打动飘的,是这一段——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被安禄山所俘,威胁其父颜杲卿开城门。
可父子俩面对这样的威胁不为所动,最后,颜季明被敌军斩首。
而颜杲卿也不敌敌军,城破后,不降而死。
父子俩舍生取义的壮举,让弟弟颜真卿心痛不已。
寻得侄子头颅之后,便将其安葬。
祭奠当夜,颜真卿泣不成声,饮酒作祭,写出了文学、书法史上的佳作《祭侄文稿》。
而许老爷子,也在舞台上演得泣涕涟涟。
甚至还亲笔上阵,写了一段《祭侄文稿》。
虽然只是一小段,但笔法几乎与颜真卿的真迹,一模一样。
连圈涂掉的错别字,也原样复刻。
真把颜真卿给演活了。
在这个舞台上,演员们看重的,不单单是演技。
而是通过扮演,完成了一次与跨越千年的古人们,推心置腹的精神谈话。
若不是对扮演对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体会,是表现不出这种感情的。
瞬间和永恒
在上几季的《国宝档案》里,汇聚了各省的博物馆馆长。
而这一次,来的博物馆,变小了。
范围小了。
聚集的,都是地方博物馆。
但,越是地方的,就越有人情味。
这些文物,是可以被共情的。
这一次来的,总共也是9个馆。
除了常客故宫博物院之外,还来了其他的老几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布达拉宫、孔子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殷墟博物馆。
馆长们带来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述说千年前的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痕迹,投入的情感。
如今,虽然时代变了,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后辈们,却能通过文物这一介质,与先人产生同样的共鸣。
说一个让你起鸡皮疙瘩的故事。
别怕,一点也不恐怖。
在西安兵马俑的俑坑里,有一个工作人员小胖。
他的任务就是拍兵马俑。
每天对着上千张面孔,把他们身上的所有信息,一一拍摄、留档。
但有一天,拍着拍着,突然就呆住了。
因为他看见,在兵马俑嘴上,留下了一点点“瑕疵”——
一枚指纹。
是当时制作这个兵马俑的工匠,留下的指纹!
望着这枚距今2000年的指纹,摄影师小胖,似乎还感觉到它带着的滚烫温度。
仿佛那名工匠,才刚刚离开。
而这200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在时间长河里,一切都会灰飞烟灭。
只有这兵马俑,默默地注视了千百年来的风云起伏。
到底什么是永恒?
历史,会用它的沉默与厚重,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喜欢历史的人,总是贪心的。
贪心在,一次次地想留在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物身边,寸步不离。
贪心在,甚至想要自己活得更久一点。
就为了一件事——
活着,就能留下些什么,见证些什么。
碑林讲解员白雪松,想要活到100岁。
仅仅是因为想看一眼,一千岁的碑林——
原先来碑林之前
我对寿命没多大的期许
但是来之后我就想
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岁
因为我一百岁的时候
碑林刚好一千岁
研究甲骨文历史的北京大学教授李宗焜,看过世界上所有的甲骨文片。
但只有一个愿望——
在毕生研究的《甲骨文字编》出版之前,他不可以死。
假如差一步之遥,研究就前功尽弃,后人又要重头开始。
那就太可惜了。
在这些厚重的历史面前。
每一个参与历史、热爱历史的人,心里都明白,年月日这些时间刻度,无法完美地描述历史。
历史,是由瞬间和永恒组合而成。
我们总是想跑赢时间,去看看未来是什么样,去看看那些永恒是什么样。
但我们也知道。
人类短暂的几十年寿命,其实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瞬。
害怕一瞬。
势必想办法会延长。
从莫高窟开始维修之时,就在那参与壁画修复工作的元老李云鹤老先生。
他说,像我这个年纪,在坚持的,总有一天......
总有一天什么?
不说的部分,大家自然都懂。
但,李老堪称莫高窟的“愚公”。
自己修不动了,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孙子一起修。
祖祖辈辈无穷尽。
面对着时间的他,是谦卑的;对着壁画时,更是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
“我们一家,不过就是泥瓦匠”。
在《国家宝藏》上,有太多太多像李老这样热爱文物,投入一切的人了。
维修布达拉宫的强巴老师,谈起当年维修的事情,还是哭了出来。
面对“时间”这个全人类的敌人。
他们害怕,怕来不及。
怕自己还没有把这些文物照顾好,就要离开。
害怕这一瞬间来得太快,来不及看到它重现辉煌的时刻,就要离开。
瞬间太短,永恒太长。
那些眼泪,那些不甘,其实都是对宝藏的怜惜,对历史的憧憬,对整个华夏民族的爱。
那是每一个流淌着华夏鲜血的人民,共通的DNA。
而在这一代代、一辈辈的努力中,那些早已被黄土掩埋的文物,渐渐重现了昔日的光辉。
那些流失海外的珍宝,也一点点地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这些盛世辉煌,靠着无数人的一瞬间,积沙成塔。
如今,成就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而这份辉煌,值得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