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学习文字相关的几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了,也有的朋友们开始自己解读文字,但是因为不了解文字研究的方法,结果贻笑大方,闹出笑话。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研究自己的文字,这是好事,如果能够注重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就更好了。下面是本人对非文字学研究者的建议。文字学研究者可以略过。
研究文字的方法
文字学是一门学问,要掌握或者了解文字学相关,就需要入门。入门简单,因人而异,可能是听了一个老师的讲座,或者是自己浓厚的兴趣,或者是工作的需要,可以说,对文字感兴趣,然后开始注意与文字相关的图书了,就可以算入门了。入门之后,还有一个研究方法。本人认为,研究文字,目的是要了解一个字的真正含义,如果要了解一个字的意思,显然《新华字典》还不够,还要看《说文解字》,这是第一道坎。如果要了解一个字的本意,肯定要看这个字的最初的写法,显然,篆书不是最早的文字,所以,还要了解金文和甲骨文。这是第二道坎。文字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研究文字本身,可以说是离先人智慧更近了一部,但是还不能停留在文字上,所以,研究文字,还有一道坎,就是要了解中国“道”的文化。点到为止,这可以以后继续展开。
简体字繁体字之争
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简体字和繁体字存在一定的争论。一方坚持繁体字包含更多的含义,甚至指责简体字割断了中国文化。一方则说简体字是趋势,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简体字也符合了人们的需要,而且简体字也不是随意简化的,有他简化的方法,并且说,恢复繁体字是不可能的。本人认为,这都不是争论的根本,他们实际上应该多多研究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如果谁能够说出字的本意,谁就胜出,否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没多大意义。这里需要再次重申,如果要了解一个字,要从这个字的最初的写法入手,只有最初的写法,才保留了这个字的本意。这是很重要的。不管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甚至是小篆,或者是金文,这都没关系,这只是文字的表现手法。不管一个人穿大褂,还是穿西服,都改变不了这个人的身世。文字也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写法,只要有完整的传承,就可以说,这个字保留了字的必要的信息。不能说字形的变化,而改变了字义,只能说社会的改变,习惯的改变,人们对这个字赋予了新的含义。切不可以说,简体字割断了中国的文化云云,无稽之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难道简体字就能隔断?所以,简体字繁体字之争该歇歇了,都回家去看看《说文解字》吧。入门之后,再争论不迟。
文字与汉字
汉字,跟汉朝相关,汉朝的军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都是首屈一指的,和当时的罗马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所以,跟中国相关的文化,就叫做汉文化,服装叫做汉服,语言叫汉语。所以,汉语的称呼有一定的局限性。除非说他指的是汉朝的文化,汉朝之所以强大,就因为他又几千年的积累。如果要说传统文化,要说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显然,汉文化,汉语,汉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文字学》,另外一个老先生裘锡圭,写了一本《文字学概要》,再加上许慎写的《说文解字》,用的都是文字,而不是汉字。所以,文字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传承。当然,不较真,也可以说汉字,这没有错误,只是不够准确。都读过的举手。
与文字研究相关的工具书
《甲骨文字典》
主编:徐中舒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初版年:1988年
页数:1613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
《金文编》
作者:容庚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5年07月
引编分正续两编,正编为殷周金文,续编为秦汉金文。集録以彝器款识为主,兵器镜鉴为辅。玺印泉幣应另为专编。摹写之字据拓本或影印本为多,西清古监等书变易大小者。
赵文耕老师幼承家学,后拜京城明家寒石为师,专习隶书,跟随《甲骨文字典》主要编纂者黄波先生学习古文字。跟随桑敬民老师学习中国文化传承。现总结所学,开设了“少儿书法班”,“甲骨文与中国文化”等系列课程,可以为中小学做公益讲座,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