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痛风遇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该怎么办?
痛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如何治疗”。其实,如果仅仅只有痛风这一个问题,患者控制下饮食、多喝水、适量运动、按时吃点药,通常就能很好地控制住血尿酸,让痛风不再轻易发作。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痛风患者感到降尿酸之路异常艰辛,因为这部分人群还存在与痛风狼狈为奸的三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四种疾病常常容易共同出现、协同作恶,一旦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就会成倍增加治疗难度。那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只能一起治,不能“厚此薄彼”。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I5MTgvMjI3MjQ1MjE1XzJfMjAyMTA3MjkwNjI1MzY2NzU=.jpg)
痛风合并糖尿病
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正常人高2~3倍,它们同属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与痛风常常相伴而生、相互影响,其发生都与体内糖、脂代谢紊乱有关,也都是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可以说,2型糖尿病与痛风如出一辙。有人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仍将稳居代谢性疾病的首号“凶手”。
也正因为2型糖尿病和痛风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相同之处,当痛风患者同时罹患糖尿病时,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治疗药物上,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一般不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磺脲类药物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中最常用的药物。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如乙酰磺环己脲具有降糖、降尿酸双重功效,服用后降尿酸时间能持续8~10小时,但该药物半衰期长,容易蓄积引发低血糖发作,现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不多。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肾脏功能,造成尿酸的排泄减少,进而使血清尿酸增高,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而格列喹酮长期使用后对尿酸的影响仍不大,是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不错的选择。
痛风合并高血压
高血压是另一种与痛风相伴的疾病。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同样也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控制血清尿酸浓度的同时,要进行积极的降压治疗。而降压药物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对血清尿酸的影响。
氯沙坦、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良好选择。它不仅能起到降压作用,还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作用,增加尿酸的排泄,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并且,它们还可以提高尿液中的pH值,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因此,这类药物可以作为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
其他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安体舒通,在单独使用时不仅降压效果不明显,还可能会降低尿酸排泄,甚至使血清尿酸浓度明显升高导致关节炎发作。老年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后,发生血清尿酸升高的比例高达70%。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选用此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血清尿酸变化,如果发现明显升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避免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痛风合并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代谢综合征中的“一大恶人”,不时也会跟随着痛风的脚步。既然都是不良生活习惯惹出的祸,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仍是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在这两者的基础上,高脂血症仍不见起色时,需要考虑加用降脂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可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降脂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高脂血症的类型而定。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宜选择纤维酸类(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宜选择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类降脂药,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各种类型的降脂药对尿酸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而贝特类降脂药如非诺贝特还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有利于降尿酸。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而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但两者之间的作用并非绝对分离。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不主张同时使用贝特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因为两者合用会大大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引发肌酶升高和肌肉病变,甚至肌溶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文转载自皖北风湿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侵犯了作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