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民国时期灯谜风格
一个时代的灯谜往往含有时代的特征,具有某种倾向性。清代和民国期间的灯谜,从集合谜家灯谜创作的整体来看,有其蓬勃发展的生机和不断创新革故的精神,不同时期和不同群体,也表现出个性和风貌。
清代初中期,灯谜诗(包括文义谜诗和谜语诗)颇为流行,形成别样雅趣风格,博得文坛、诗坛、谜坛和大众共赏,被多种笔记小说和杂著辑录。毛际可撰《灯谜诗》流传较广,声誉卓著,清代民国期间有上十种书刊收录,所录或8首,或12首,或16首。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尤侗撰《艮斋杂说续说》中收录8首。
清代的灯谜,用典谜的数量有所增加,随之谜作的难度也增大。
清代民国期间的灯谜,谜体有新的开拓和发展,义扣和形扣方法更加灵活新颖,富于变化。谜面文句向文雅方向发展,力求传神、典雅、贴切、大方。精巧雅趣的谜作广泛流传。
晚清和民国时期,谜坛有了以维新和时事入谜的风尚,创作出新思想新内容的谜作。
辛亥革命后,谜圣张起南还把外文引入灯谜,首创西文谜。
清代灯谜的谜目由字和古书篇目向更广泛的各科词语和时政语词方向拓展。1780年费源著《玉荷隐语》中的目次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四书、左传、庄子、国策、史记、地名、药名等25类。1858年的《龙山灯虎》有谜目72种。
清代灯谜中谜格的使用数量增多,尤其清末至民国,谜格数量大增。顾禄《清嘉录》载:“考灯谜有二十四格。”陈德润《春雨楼春灯格》列举谜格58种。民国初年有《廋词百格》,后张郁庭编《谜格释略》录谜格200种以上。韩振轩《增广隐格释略》罗列谜格407种。谜格越来越多,越来越冷僻,像走火入魔。这种现象也遭到一些谜人的抵制和反对。淮安人徐宾华编《隐语鲭腴》不收录格谜,序中还有“厉禁”诸格之说:
厉禁者为皓首、素心、卷帘、夹雪、粉底、朝阳、叠韵、双声诸格。
刊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管礼昌编《新灯合璧》,凡例中也表达出对限制谜格的看法:
谜格惟楹联、遥对、卷帘、解铃、系铃为正。其余梨花、寿星、玉带、皂靴,诸格甚多,无非硬改底字,以就作者之便,概不入选。
清代民国时期的谜格,绝大多数无生命力,遭自然淘汰。后除少数承继外,绝大多数已摈弃于大众谜事活动之外。
在清代民国时期灯谜大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向,有些文人自鸣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把民间灯谜斥为俗、呆,指民间谜人是丐者、江湖者。作谜“专事艰深,以僻典异书,自矜博洽,苦人所难”(《橐园春灯话》),从而影响灯谜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民间灯谜并没有因少数文人的斥责而遭遇冷落,相反,民间灯谜,尤其是民间谜语的流传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