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铁帽子王

清宫戏中经常会出现某某王爷、某某贝勒的称谓,这里的王爷和贝勒实际上是具有大清特色的宗室爵位。按清制,清王朝的爵位也是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级爵位的,像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就曾被封为一等侯(清代汉族官员无封公者,曾国藩是封侯第一人),左宗棠曾封为一等伯,后进为二等侯,李鸿章也曾被封为一等伯。当然,清初为招降更多的明将降清,还曾把吴三桂等人封为王爵,但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康熙削藩后就再也没有汉人被封为王爵了。

回到正题,来说说清王朝的宗亲爵位。清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将爱新觉罗子孙预定为八家,每旗为一家,享有参与国政,领有军队等政治特权。此外,战利品和赏赐一般也均分为八份,各旗等级较高的贵族可以参与分配。具体到宗室的爵位,清廷一共设置了十二个等级,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这里的“不入八分”就是指当时的八种相应待遇,类似于府里能用多少太监、出行可以用什么样的仪仗等相关待遇,“不入八分”就是没有这些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宗室的爵位不是天生就有的。不是说你是皇帝的儿子,你就是亲王。只有得到当朝皇帝的册封,你才能成为王爷。如果皇帝不封你为亲王、郡王,而封你为贝勒,那你就不能称为王爷了。另外,即使是被封了爵位,爵位也不是世袭的。清朝规定所有的爵位要降一级袭封,例如亲王的嫡子继承爵位后就降为郡王了,再继承就降为贝勒,以此类推。所以清朝末年的时候,偶尔看到擦皮鞋的或者卖茶叶蛋的都姓爱新觉罗也不足为奇,因为一代一代的降封,到后来很可能就变成平民了。

在清朝,亲王和郡王这两个爵位只有清朝宗室和高等级蒙古贵族才有资格获封。而且清朝有一项特殊的制度,如果宗室对国家立下了大功,爵位是可以世袭罔替的,这就是民间所谓的“铁帽子王”。也就是说,“铁帽子王”无论继承多少代人,都会保持原来的爵位,即亲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的还是亲王爵位,孙子继承的时候也是亲王爵位。不过,一般能有资格获封铁帽子王的人(继承爵位者例外),都是功勋卓著者。他们无论是在朝中的威望,还是皇帝的信任程度,都比其他亲王、郡王更高,所担任的职位也会更高。

清朝历史上一共封了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清朝初年封了八位,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清朝中后期又封了四位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怡亲王胤祥、和硕恭亲王奕訢、和硕醇亲王奕譞、和硕庆亲王奕劻。

所有的贵族都是和清廷荣辱与共的,在清朝灭亡之后,“铁帽子王”们的那些特权也随之全部消失,曾经威名赫赫的“铁帽子王”也随着大清的灭亡而烟消云散了。当时,曾有一位清朝贵族给人送煤炭为生(按照清廷的规矩,他的爵位应该是郡王),因此也有人背后叫他煤王爷。这份苦涩与心酸还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了的。

编后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