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27 改变历史的新税法

NO.227

这次,杨炎瞄准的目标,是自唐初开始已经执行了一百六十多年的赋税体系——租庸调制。

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国家按照规定给百姓授田,百姓则按照规定向国家缴纳赋税:每丁每年向国家缴纳粟二石,是为租;为政府免费服劳役二十日,或者用物品折抵役期,是为庸;同时还得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是为调。

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三者合起来即租庸调。

开始的一段时间,租庸调制实行得还算顺利,然而到了玄宗在位时期,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人口逃亡越来越多,各级政府的户籍、田亩档案与实际情况已经有了不小的出入,租庸调制在执行时便不那么顺畅了。

而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为了筹集平叛所需的庞大军费,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稀奇古怪的新税种,其随意性堪比婴儿尿床——完全没有任何约束。

这样沉重的负担,百姓当然难以承受。

富人还可以通过当官或者出家为僧等各种合法的手段来逃避征税,而穷人则只有两个办法——要么一死了之,要么一走了之,一时间,全国各地逃亡成风,有些地方留下来的百姓甚至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五,如此一来,根据户籍人口来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自然就难以为继了。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税制就成了朝廷的当务之急。

杨炎决定,把自己当上宰相后的首要重点就放在这上面。

可这项工作不仅涉及面极广、影响面极大,而且绝不允许出错——此时的唐朝就如同得了重病的病人,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一旦如此重大的改革出现错误,就好比重病人吃错了药,后果不堪设想。

要推动这样重大而复杂的改革,哪有那么容易?

容易。

对别人来说,也许非常难,但对杨炎来说,却很容易。

有的难题很多人要花很长时间很多精力修改很多次才做得出,但某些学霸却可以分分钟解决问题。

而杨炎就是这样的学霸。

杨炎大笔一挥,很快就拟定好了他的改革方案。

一、征税原则。

以量出制入为征税原则。即先估计国家需要的财政支出,再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征收总额,将税收限制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而不是收得越多越好。

这一点在当时是开创性的,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预算先行。

显然,量出制入比之前实行的量入为出要更为科学,对百姓也更有利。

二、征税对象。

之前的老税法只对户籍在本地的人征税,而现在杨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不论户籍是哪里,一律在现居住地纳税。

而对于流动性更强的商人,杨炎则要求按照其利润的三十分之一缴纳税收。

三、简化税制。

之前的租庸调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杂税全部不再征收,只收取户税和地税。

四、征税基础

以家庭财产为征税基础,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人丁为基础。

在杨炎拟定的新税法中,户税是按照每户的资产征税,资产多的交税多,资产少的交税少,地税则是按亩征粮,土地多的缴的多,土地少的缴的少。

总之,不管你家里有多少人丁,朝廷只按照你家的贫富情况来定税——按照史书的原文就是: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五、征收物品。

新税法以户税为主,而户税只收钱,不再像以前一样收取绢帛等实物。

六、征收时间。

每年征收两次,夏税不超过六月,秋税不超过十一月。

公元780年正月,德宗李适下诏,宣布正式实施杨炎拟定的税收改革方案,由于新税法每年分两次征税,故得名“两税法”。

(0)

相关推荐

  • 中国历史上为何存在“黄宗羲定律”

    作者:倪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导) [摘要]"黄宗羲定律"认为,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赋税负担,会随着历次税赋的改革而加重.明清时期,因赋税制度调整而出现的&qu ...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三)

    9.清前期-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康熙五十一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永不加赋使丁银额固定下来,这是赋税发展的一大进步.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开始了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正式废除 ...

  • 常识积累(102)

    终将渡过时间的海 01 01 下列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及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A.拔河时,手长久握住绳子会发烫--摩擦生热 B.运动员举重前在手上擦"白粉"--增大摩擦力 C.跑到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杨炎(506)

    杨炎(公元727-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德宗建中二年,年五十五岁.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宰相.财政学家,在唐德宗时任宰相约两年,在财政方面进行了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27

    NO.127 有罚就有赏. 惩治叛臣的事做完了,接下来李亨要做的自然是奖励功臣. 收复两京的名义主帅广平王李俶晋封楚王(次年三月改封成王,五月被立为太子,并改名李豫),副帅郭子仪加封司徒,李光弼升任司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