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每一个时代都有相应的“馆阁体”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自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五千年的历程。在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周朝国家文明产生以后,每一个时代都有官方通行的“馆阁体”,同时也有民间流行的“自由体。

【方圆居文化】--01

——什么是馆阁体——

书法自产生以来,在古代主要是作为实用工具被广泛运用在官方文书、民间书信交流中,既然存在官、民两种群体,必然就存在正规和自由两种书写方式。

凡是被规定了固定的书写格式、字体大小、整齐划一的书体就是正书,而在民间流行, 书写相对自由率性的书体就是草书。这里的正书和草书不是指书体而言,而是指书写的方式。正书直到明清时期才有了规范的名称,在明代叫做”台阁体“,在清代叫做”馆阁体“,主要是指科举考试时仕子们答卷时使用的统一字体,当然这种字体在官方文书交流中也被统一使用,这是官方文书的规范性要求所决定的。

馆阁体实际是一种文人书体,书写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书写基本功,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写的。因为古代科举制度的原因,达官贵人一般也是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进士举人,所以,馆阁体也往往是一个时代的书写最高水平,而同时代的书法大家往往也是当时的高官贵胄。比如秦时期的李斯、唐代的欧阳询、明代的沈度等。

但是,由于馆阁体的规范性要求,束缚和限制了其艺术性的发挥,而表现的相对呆滞刻板,这也是现代一些追求书法艺术性的人普遍诟病馆阁体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是,绝不能因为缺乏艺术性而否定馆阁体书家的书法功底,甚至说馆阁体书家不懂书法,那就是真正的没有文化了。

【方圆居文化】--02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馆阁体”——

馆阁体作为官方书体,或者叫正书的代表,每一个时代都有对应的表现形式;当然,自由体作为民间书体,或者叫草书,在同时代也有其对应的书体。我先用下面的表格罗列一下:

  • 时代 正书(馆阁体) 草书(自由体)
  • 商周 金文 甲骨文
  • 秦汉 小篆 简牍书
  • 魏晋 汉隶 章草
  • 唐 唐楷 行草书
  • 宋 宋体 行草书
  • 明清 正楷 行草书
  • 民国 正楷 行草书
  • 现代 电脑字 行草书

1、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当时主要用于占卜记录卦辞之用,因为当时民间没有文字书写的条件,甲骨文其实也是官方文字,但却不规范。直到出现了青铜器,作为祭祀礼仪的法器,官方往往会在铸造时同时铸造记录国家盛事的铭文,这样的文字只能用于官方,且章法排列规范整齐,已经有了”馆阁体“的所有特征。这时,甲骨文便降格成为民间简单记事的文字“书写”形式了。

金文和甲骨文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由丞相李斯在六国文字的基础上统一提炼整理发明了小篆这种书体,并作为官方文字要求全国通行,这也就成了当时的”馆阁体“。但是李斯的小篆却太繁琐,即使今天文化水平很高的书者也很难遍识和遍记,何况在当时基本是全民文盲的秦汉了,所以,这种”馆阁体“文字实际在官方也没有完全流行开来,否则就无法解释简牍书在当时的大量流行——其中也包括官方的一些文书,估计当时的小篆也只有在皇帝发圣旨时才偶尔使用一下。

小篆和简牍

3、到了魏晋时期,汉隶出现分化,衍生出楷书和草书两种形式,这就是所谓的隶变。那时官方文书使用的是汉隶,也就是当时的馆阁体,而民间则开始流行小楷和草书,尤其是章草的出现,甚至一些官方文书也开始使用。

汉隶和章草

4、唐朝时期的唐楷欧颜柳赵都是官方文书的代表书体,在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可以统称为当时的馆阁体。而这时的行草书却从皇宫禁室在民间广泛流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本人也临习“二王”书法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右侧为李世民的书法

5、宋朝时期雕版印刷术开始大量使用,应运而生的书体是宋体字,这种字源于唐楷,笔画却比唐楷更加平直规矩,大小更加整齐划一,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标准'馆阁体”。而民间则普遍流行尚意书风,各种行草书体盛行,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宋体字和苏轼书法

6、明清时期,官方和科举通用文字被正式全名为台阁体和馆阁体,书风更加严谨刻板、整齐划一,而民间书法却出现了反传统的倾向,出现了一大批象徐渭这样的不拘一格的书法流派。

沈度和徐渭书法

7、民国时期是一个出书法大师的时期,仅国民党内部就有“党内四大家”之说,他们分别是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除了于右任写草书以外,其余三位都是写正书的高手,当时也是主要写官方文书的,也可以称为“馆阁体”。其实包括当代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是生于清代,长于民国,其书法也可叫做馆阁体。

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

8、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书法已经失去了实用性,电脑打印已经取代了手写。如果还要套用馆阁体的说法的话,那么电脑字体,包括启功字模、舒同字模等都可以称为馆阁体,因为电脑打印出来的字比真正的馆阁体还要整齐、还要标准。但这个时期民间的书法则更倾向于艺术化,多样化,甚至也包括出现各种各样的丑、怪书法,这可能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文化和艺术是需要创新的,只要不要偏离了正统太远,中华文化就不会出现变异和衰败,不断的创新反而会壮大传统文化的肌体,增加免疫力。

启功和田英章的字都被用作电脑字体

【方圆居文化】--03

——为“馆阁体”正名——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讲究的是含蓄、典雅、秀丽、庄重,这些特征都是馆阁体书法所具备的,在一定程度上说,馆阁体书法是中国正统书法的代表,应该得到书法爱好者的正视和尊重。

书法不一定非要同艺术结合才是好的,艺术的东西也未必都是健康的。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素,它需要的首先是传承,而在中华文化的大潮中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书法,经历了大浪淘沙,精中选优的过程。馆阁体长期作为官方正统书体,无论是篆隶,还是楷书,应该也肯定会得到继续发扬广大的。

现代书法失去了实用价值,作为观赏文化,应该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情趣,尤其是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更应该从传统正书开始学习,切不可一味追求“艺术”性,而走向“丑怪”的反传统邪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