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冬季食疗古方
青梅煮酒 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肠经,收敛生津。《三国演义》第21回煮酒论英雄,曹操约刘备在园内饮酒,盘置青梅,用来煮酒。暮春时,梅子青青,与米酒或黄酒共煮而饮,这是个古老的习俗。
冬季没有新鲜的青梅,可以用梅干代替(甜的可以,不要用咸的),与黄酒共煮而饮。梅子味酸,黄酒辛温,合在一起,酸温的味道就出来了,可祛除体内的寒凉邪气,助长阳气的生发。取黄酒500克,加梅干3枚,文火煮30分钟,可与家人酌情共饮,每天服用小剂量,对身心多有裨益。
五辛盘魏晋时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芫荽)称为五辛。将这5种辛香之物拼盘一起吃,即五辛盘,意在散发脏腑之气。后世的春盘、春饼是五辛盘的改进。唐代将五辛盘再加些时令的蔬菜汇为一盘,称为春盘,并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代陆游有“春日春盘节日新”的诗句。人体的疾病多是伤于寒。寒邪入侵伤了脏腑,身体调动能量要驱邪外出就会有发热的症状。辛甘能助阳,五辛就是要把五脏内所受寒邪散开,使脏腑关系平衡,无内鬼勾引,外在的疬气、病邪就被拒之门外了。
豆腐豆腐相传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创。清人苏雪溪有诗描述豆腐:“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豆腐味甘而咸,气寒无毒,能祛胃肠郁热,热除而后安,称之能宽中益气。豆腐搭配鱼肉腥荤制作的菜肴,有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的作用。
涮羊肉 传统美食之一涮羊肉,在北京尤为盛行。羊肉要精选大尾绵羊后腿和上脑,以1岁半未交配过的公羊为佳。后腿比前腿肉多而嫩;而位于脖颈后、脊骨两侧、肋条前的肉,因接近头部,称为上脑。其脂肪沉积于肉质中,形似大理石花瓣,质地最为鲜嫩。
羊肉品质的鉴别要看是否“干盘清汤”。“干盘清汤”,即放羊肉的盘子不能有水,更不能有血;涮锅里的汤不能出沫,要越涮越清,才是优质羊肉。羊肉下锅后会呈白色,若是粉红色,则是肉质低劣。肉出现血水是宰杀方法不对或者抹了嫩肉粉和亚硝酸盐。涮羊肉品味原汁原味,炭火锅更为传统,炭火柔和,而液化气的火偏硬了些;白水涮肉,白开水里需放少许的大料、葱、姜、蒜、枸杞等;小料的芝麻酱要用香油来调。
温馨提示:冬季气温下降,外界阴气占主导地位,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对增加。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养生应注重养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严寒的天气也使人的代谢升高,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因此,在饮食调配上要多增加一些膏粱厚味,如炖肉、熬鱼、火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