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115~116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115

1945年,应新老师正16岁,会驶牛犁田,那时耕田到禾坪头,逢下雨,系牛树下,到祠堂前休息。这时一客急匆匆要走,村民焦急,原来是番批来了(即华侨信件),此时需要回复,却无人能写。那时一个小村要找几个会写字的人难。应新老师,16岁后生,由于是锅厂书香门第,幼承庭训,便帮回书写贴,一时会写信的小哥,在禾坪头传开了。

此事过去20年,应新老师与妻子一起去,大梗半山拾柴,逢五六人在锯树,他们是禾坪头人,说,就这后生,给你家写过信。大家欢喜,柴木凭由恩人取。

应新老师话,我们自幼背《朱子家训》得益不少,施恩不望报,与人无追悔。想不到人生大量好运和机遇都是幼时学习,少壮积善所致。故吾家唯一居春亭秀才设计门目“读书为善”四字而已!

拾遗116

建一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校前有五显宫,民众虔诚祈福处,二是校内有温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曾播臣,清末人,曾在温氏祠堂教书,应新老师40多岁时在上陂头教书,开家长会,一个八十多岁的玉伯,说,你乃播臣公之孙也。我随你公读书一年,即家贫辍学,掌牛割烧,无钱读书。你公说,无钱也可读,引《三字经》朱买臣砍柴读书考进士的故事,以励学志。然后说我每次给张纸你,你读会背了,回来我再传你下一张。结果我无上学,却日日有读书,如果不是你公爱惜学生,我没有今日。

曾播臣,乃锅厂十人派钱去潮安学针灸,回乡传民众第一人,得针灸传授,并学好济世之代表人曾昭德。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