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写作坚持不下去
昨天写过一篇文章最好的输出方式就是写作。它会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埋藏在记忆里知识连接起来。
美国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菲尔说: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一一一有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意思是我们知道有的事情是自己的不知道的。但还有未知的未知一一一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最后一句说明我们对自己之外的事掌控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很多,但人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没有了敬畏心。
没有敬畏,就容易傲慢。写作就可以把未知的变成已知,再用已知探索未知,形成一个循环。坚持时间越长,了解这个世界越深,越会变的谦卑和宽容。
最重要的是坚持。有人说:写了没人看,或者认为没什么收入就放弃了。其实这是没有理清写作的初心。我开始写的时候也是零零散散,大多是听课的总结。
零零散散的过程发现了写作可以拓展心性,改变性格。我就以这个初心坚持了下来。
这个过程慢慢化解了各种关系中曾经无法摆脱的痛苦。无法摆脱的原因是有太多的未知,主要还认为自己知道这些未知。从而更加执著于自己的观点,执著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过程。
不执著的首要条件就是懂得多角度看待问题,这个多角度不会凭空而来。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角度就会增加。有的人可以执著一辈子,有的人却会感同身受。
如果不读书,我们看世界的角度,都是原生态家庭带给我们的。
这需要不断的读写和反思才能提升。读书就是用作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写作就是反思自己。
只读书不写作效果是很差。你会发现那些刚读完的书很快就会忘记。心理学家证实:读过的书70%会在极短的时间忘记,在这之后遗忘的速度变慢,剩下的30%左右会被慢慢遗忘。
而我在写一篇文章之前,会去翻阅看过的书籍和收藏的文章,找出共鸣的部分。加入个人的感悟写出来,这就会把读过书在大脑中再一次加深记忆,而且通过写,会发现这些书籍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只是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果不去写,很难再去翻阅曾经划线的部分,很难翻看收藏的文章。所以你认为记住了看过的知识,但和变成思维里的智慧相距甚远。
所以找到写作的初心很重要,这个初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这样很快就会放弃。
通过写发现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明天比今天进步了,那么越写越停不下来。这种专注的喜悦无法用外在的东西替代,这就像米哈利.契柯森密哈来说的心流,一种在某种事物上,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写作就是这个状态,也是一个思维重建的过程,会比以前表达更丰富,还有人赞赏你给予鼓励;当朋友在留言区说:感谢你的文章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当下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幸福感来自于对他人的贡献。
另一个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惰性。天性的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式。所以只会被动的学习,不会主动的思考。
当你找到写作的初心,并克服惰性。就有了持续写作的动力,写作并不是为谁而写,只要不忘记初心,也不以功利为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就有了坚持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