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宁死不肯过江东,“楚霸王”项羽是否真的很愚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亲自创作的!夜已深沉,四面楚歌,霸王的帐内燃起了巨大的蜡烛,而帐外也点起了通明的火把。此时,已知道无力回天的项羽,在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心中唯一惦记的是那位叫作虞姬的姑娘,和那匹名唤乌骓的宝马。
实际上,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打到汉四年八月的时候,双方都不想再继续下去了,尤其是楚霸王项羽,那时的他早已兵疲粮绝了。于是,项羽和刘邦二人达成协议,项羽归还刘邦的父亲及妻子,刘邦与其楚汉中分天下。
汉五年十月,就在和平协议达成后的两个月,刘邦突然单方面毁约,并联合韩信、彭越三军,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当项羽率领八百骑兵突出重围到达乌江之时,身边仅剩寥寥二十八骑了。
“天要亡我项羽,我还过江做什么!想当年,我项羽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余人渡江,如今却无一人生还,我还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视死如归的人是无法抵挡的!此时,早已身负重伤的项羽依旧令他的敌人们闻风丧胆,他们将楚霸王团团围住,却始终没人敢动手。项羽笑了:“听说贵国出大价钱买我的项上人头,我就送个顺水人情吧!”
项羽一剑砍下了自己的头颅,就在一个汉军将士抢得项羽人头之时,其他将士也都蜂拥而上,争相纵马践踏、拼死争抢楚霸王的尸体,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不得善终。
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斗,最终以项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然而,项羽和刘邦的故事也至今都在影响着中国甚至整个世界!大家有的从中记住了“成王败寇”,有的从中学会了“不择手段”,还有的也从中认可了无尊严的生活。
英雄,自古重视道义、讲求尊严、不愿恃强凌弱且坦率直爽。作为楚国名将的后人,出身贵族的项羽,他所代表的是真正的贵族精神,而这种贵族精神不是对功利的一种态度,而是对高尚人格的一种信仰。
鸿门宴上,项羽不愿杀死在自己面前示弱的刘邦,放走了他。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项羽最愚蠢的表现。但是,在项羽看来,如果没有充分的道义上的理由,只仅仅是为了除掉一个竞争者而不择手段杀掉刘邦,那是万不可做的事情。
讲求公平竞争的项羽,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战争规则,而刘邦却在这场战争中打破了所有的规则。虽然,刘邦胜利了,但这场胜利给后人们的人格发展却带来了极其深远和不幸的影响:刘邦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而人们也从中学会了损人利己、不守规则,甚至是不要尊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不以成败论英雄!楚霸王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依旧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虽说,项羽有着优秀的贵族精神,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点。心高气傲,听不进他人意见,这些缺点都足以令他失败,但是这些都依旧不能掩盖他人性的光芒。不得不说,项羽是个君子,只是在当时那样的乱世中,他所代表的君子精神已经落寞了,存于世上更多的,却是不知廉耻的纵横家们。
当很多的男人们至今还在嘲笑项羽不懂政治的时候,却是一个女人心里最清楚“楚霸王”项羽为何宁死也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可见,在柔弱的词人李清照心中,暗藏着多少男人都不及的豪气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