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股王”会是谁?
前言
所有来股市炒股的人毋庸置疑都是希望赚钱的,如果有可能更希望能赚大钱。那么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好的赚钱梦想莫过于抓住一只年度“股王”(除新股以外涨幅最高的股票)。
所谓年度“股王”就是指一年内涨幅最高的股票,这样股票往往有十数倍甚至更高涨幅,普通人一旦重仓抓住“股王”就意味着自己可以迎来财富阶层的跃升。
那么什么样的股票更有可能成为年度“股王”呢?
“奉天承运”出股王
每一只成功的年度“股王”都是在和其他“牛股”的惨烈的层层搏杀中所脱颖而出的,其厮杀之惨烈虽不见腥风血雨,但是其残酷之处也不亚于“九龙夺嫡”,可以说每一个最终问鼎的年度股王都可以说是“奉天承运”而出的。
那么作为股票股王奉的是什么天,承的是什么运呢?
作为一只年度股王肯定要符合时代大势,比如说2020年股王就是英科医疗,承的是世界新冠大势,2019年股王是万集科技承的是国家集推ETC的收官爆发之势,2018年卫宁健康主要是受国家医疗数字化集采之势。
从以上数只历年股王,乃至更早股王的来看,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在当年的爆发都是承载了当年的时代大势而出。那么今年2021年时代大势是什么呢?
拨乱反正!
为什么2021年大势是拨乱反正,我在《2021年展望》里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复述水字数了。在文末也讲了:“所以2021年A股市场必然也是“拨乱反正”一年,A股市场中心将从白酒、医药为主的消费个股转为制造业为主实体经济标的。”但是A股制造业标的这么多,甚至可以说A股绝大部分股票的主业都是制造业或制造业相关,那么哪只个股或哪些个股更有机会爆发呢?
制造业的原材料部分个股。
为什么制造业里原材料部分个股会最有机会走出股王呢?
因为今明两年大概率会迎来史无前例的超级大通胀。在我的《美国放水“抢劫”,我们该怎么办?》中有过部分论述,简单来说就是2000年以来的货币大放水(欧元统一担保下的财政放纵、次贷危机、新冠拯救)所累积的超发货币似乎正在因社会因素(贫富差距、脱实向虚、社会撕裂等)从资本市场涌向实体经济,而这大概率会引起史无前例的超级通货膨胀。
可能有童鞋会疑问:你说放水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为什么过去二十年的放水都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而偏偏就会在今明两年爆发呢?
其实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只是上次发生时候是在近五十年前,很多人那时都没有出生,自然就不会有印象了。近五十年前发生了什么呢?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二战、朝战、越战等引发的美国货币滥发本应该在货币滥发当时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缓冲吸收(布雷顿森林体系前美国因经济管制压制了通货膨胀),导致了通货膨胀在体系内逐步累积但是并没有实际引发通货膨胀。直到美国政府无力承担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黄金兑换责任,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这些蓄积了二十多年的通货膨胀才奔涌而出引发了史无前例超级大通胀。在这轮通货膨胀中,黄金、石油、铜在短时间内就价格翻了三倍,而黄金最终冲上852美元上涨超二十余倍。
而会在我们今明两年爆发的超级通货膨胀也是蓄积了近二十年的。而这轮超级通货膨胀分别有三个货币滥发蓄积源头,分别是美国、欧盟和我们。
美联储的货币滥发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在《美国放水“抢劫”,我们该怎么办?》一文里也有详细论述,主要和大家说下不熟悉的欧盟货币滥发。
欧元是一个在1999年推出,2002年正式开始流通的新货币。在欧元区里有很多国家,而除德法以外的国家经济实力并不强(如意大利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业),但是大多数国家由于民选政治的影响始终追求高福利生活。经济实力不强又追求高福利生活的国家会怎么办呢?
扩张性财政政策。简单理解就是借债度日。
就好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收入不高又想生活能奢靡一点该怎么办呢?
负债消费。借各种网贷、信用卡来花。
普通人会在负债消费中最终入不敷出出现债务破产,而国家也会在过度借债度日出现债务危机而财政破产。欧债危机中希腊等国就是如此,欧债危机的根源也就在于此。
欧债危机之所以得到缓解是因为,欧洲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扩张来对冲各国的财政债务负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印钱来缓解的各国债务负担,和美国美联储在新冠危机后的无限QE政策类似。
那么欧美央行无限制放水为什么没有立刻引起大规模通货膨胀,在《美国放水“抢劫”,我们该怎么办?》里有过相关论述,简单来说就是印出来的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购买各种商品,而是流入了资本市场购买各种资产(美股、比特币、房地产等),造成了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既然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购买各种商品,自然通胀也就不明显了。
问题在于贫富差距、脱实向虚、社会撕裂等问题现在已经对资本市场造成了明显的动荡,甚至有可能造成资本市场短时间的崩溃,这样就会导致之前因为利润吸引而淤积在资本市场里的放水资金,因为资本市场的崩溃风险压力而转而涌向更为刚需(确定性更强)的实体经济体系。当这样淤积了数年甚至十数年的资金骤然涌向实体经济时,必然会出现类似堤坝崩溃而洪水肆掠的情况。而在实体经济领域出现这种堤坝崩溃洪水肆掠的情景时,就意味着会出现史无前例的超级大通胀。
超级大通胀下哪类资产会更受益?
如果人类社会出现史无前例的大通胀,哪类资产会更受益呢?
人们一聊起对货币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该如何对抗时,首先想到是黄金。因为黄金具有一定的一般等价物属性,当人造的法定货币出现膨胀时,黄金作为天然的货币就会因其保值属性而出现暴涨。那么这次史无前例大通胀里,黄金会是最受益资产么?
不会。
不会的原因很简单,所有政府和央行都会不约而同地打压黄金,打压黄金可能会对各国法定货币货币地位所造成的冲击。如果有关注“数字货币”相关新闻的朋友应该记得,我们央行近期在多个地区进行了多轮数字货币的测试。如果数字货币成为社会使用主流的话,黄金的货币属性必然会被进一步边缘化。如果黄金因为对抗通胀而其天然货币属性凸显的话,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法定货币地位就会被削弱,两者是会必然互斥的。
既然各国政府和央行会不约而同打压的黄金,那么其在这一轮史无前例大通胀里必然会受益有限,更不要说会成为最受益的资产了。
黄金不会,那么被称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会受益于这一轮大通胀么?
更不会。
我们要明白之前货币大放水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时,比特币作为主要承载的资本标的时已经有过超级上涨浪潮了。在即将到来超级大通胀时,比特币更多的是会因为之前资本市场标的的身份面临因社会动荡而资金疯狂流出的风险。在这一风险冲击下,比特币不可能避免的会和美股及其他资本市场标的一样面临暴跌风险,奢谈获益就太可笑了。
这里另外说一句,这一轮通货膨胀原因在于,社会动荡造成资本市场动荡进而导致资金因回避风险而从资本市场涌向实体经济所致。所以这次通货膨胀受益标的会和之前通货膨胀受益标的恰恰相反。之前各国央行大放水时,因为放出的水主要会流向资本市场,所以资本属性越强的资产越能对抗这种通胀,比如国内房地产、茅台和美国美股、比特币等,就因为自身资本属性而在历次大放水中屡创新高。
这次通货膨胀主因不是央行放水涌向资本市场所致,而是社会动荡导致资本市场动荡,淤积于资本市场的存水因避险涌出所致。既然通胀主因是社会动荡,那么必然是更能抵抗社会动荡的商品会受益于此次通胀。那么什么样的商品最能抵御社会动荡呢?
有句老话说得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在社会安定繁荣期,古董这类资本属性更强,更受富人追捧的商品更能抵御因社会繁荣带来通货膨胀。就像美股、比特币、中国房地产和茅台这些资本标的在过去几年更能抵抗央行放水带来通货膨胀一样。但是到了社会动荡的乱世时,古董这些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资本品就会受到人们的唾弃,粮食、武器、衣服、黄金这些在乱世更具刚需的商品才会因能对抗社会动荡而受到人们追捧。
所以,在目前社会动荡导致的大通胀里,人类社会更刚需的商品才会因为能对抗社会动荡而获得相对升值。所以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超级大通胀中,人们更刚需的商品才会更受益。
而比特币因为没有办法方便直接地购买实体物品(相比黄金),所以更多的是体现其资本品属性,也就因为其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特性而不会在这轮通胀里受益,而会受到类似乱世古董的抛弃。
既然刚需性商品更能抵抗因社会动荡而导致通胀,那么粮食这个人们最刚需的商品必然是此轮通胀对抗标的的考虑首选。
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大概是这轮世界史无前例大通胀的主要受益标之一。但是因为两个特殊原因不适合国内人民选择作为对抗通胀的标的:国内主粮储备充足和国内粮食管制措施。
如果近一年有关注粮食安全的朋友应该注意到过去一年里我们主流媒体反复强调我国主粮储备安全充足甚至过剩,所以在国内主粮过剩前提下,国内粮食很难迎来暴涨。
其次,粮食一直是国内各级政府的关注重点,也是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考核红线。国内任何可能的粮食涨价波动都会面临各级政府的强力管控,所以粮价在世界其他地方,特别是粮食自给能力不足国家或地区会成为通胀暴涨的主要标的,但是在国内很难成为通胀的主要反映对象。
粮食因为受到储备过剩和政府管制而在国内很难成为通胀主要目标,作为“工业粮食”的工业大宗商品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主要考虑目标。
而常见的工业大宗商品主要有原油、煤炭、铁矿、铜、铝等标的,我们来逐一讨论辨析。
首先聊一下原油,原油是去年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大宗商品,因为去年原油在美国市场打出了负油价,还是负30多美元的油价。虽然这一油价是因为交易规则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偶然价格,但是这一价格还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石油供应能力过剩的现状。特别是美国由石油主要输入国转为石油主要输出国的历史性转变,大大加深了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的能力。虽然拜登上台后大力砍掉了石油相关补贴、许可、标准等有利于石油行业的政策体系,转而大力收紧油气政策体系,但是因为石油行业本身的生产刚性,拜登政策所影响的石油供给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逐步生效。
而考虑到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大都依靠出口石油来维持财政和外汇的正常运转,石油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还是会在较长时期内大概率维持。再加上中美欧这三大石油消费国都在大力鼓励汽车电动化,大力消减汽柴油这一石油主要消费方向。预期原油行业供过于求的行业趋势还是会在较长时间内得以维持。所以石油因为自身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而很难成为这轮史无前例大通胀考虑标的。
原油之后就是铜,铜往往被称为工业之母,也是工业金属主要炒作对象。百年来的铜价变动历史也是人类工业能力的进化变迁史。最近几十年来每逢大宗商品遭遇炒作浪潮,首推石油,其次就是铜了。既然石油因为自身供需的大趋势发生历史性改变而不适宜炒作时,铜就成为了主要考虑对象。
铜目前主要使用方向以电气化使用为主,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单位电力消费量所对应的用铜量是逐步下降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电缆本身的用量在很多场景也是快速下降的,比如特斯拉就宣布将旗下电动车线缆使用量将从目前近5公里左右缩减至百米级别。考虑到目前不论是信号传输还是电力输送,越来越多的终端使用场景从有线传输转为自由度更大的无线传输,单位GDP的铜使用强度必将进一步下降。并且我们目前很难看到一个潜在空间大且快速增长的铜消费场景。
如果说起我国改革开放后大宗商品史,我国吃亏最大的大宗商品并不是铜,而是铁矿石。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至2009年的超级中国产能周期里,中国在铁矿石持续涨价上的损失数以千亿计,是我们在大宗商品领域里交出的最为惨重的学费。而因铁矿石以商业间谍名义(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十年刑期的力拓驻上海首席代表胡士泰,也是少有因经济间谍名义而被判刑的外籍人士。
在经历如此惨痛教训之后,无论是国内的铁矿石囤积(港口库存量常年维持一亿吨以上)、废旧钢铁回收产业链(2017年“宇宙总龙头”方大炭素)还是海外相关矿产收购(数十件海外铁矿投资案例)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考虑到在钢铁的两个主要下游:建筑业、交通业,以铝代钢浪潮在数字化刺激下加速推进,包括中国在内世界铁矿石表观消费量在2016年初步见顶后有逐步萎缩的态势。预计在史无前例通货膨胀冲击下,铁矿石不可避免会出现跟随式上涨,但是成为主要通胀冲击标的概率很小。
排除以上可能情况后,剩下大宗商品就只剩下铝了。
铝的大宗商品交易史非常崎岖。
首先我们要明白铝因为自身冶炼难度较大,在其发展早期价格非常高昂,最著名应该就是拿破仑铝餐具贵过黄金故事了,所以铝的百年发展史一直就是降成本的历史。直到1888年电解铝工艺开始工业化生产,铝价格才逐步走低成为大家日常使用的工业金属。但是电解铝因自身生产工艺能耗较高,成为目前制约铝价的主要成本因素之一。以目前主流电解铝生产工艺推算,电解铝生产成本三分之一是原料成本,三分之一是能耗成本,剩下三分之一才是人工和其他成本。
从铝整个生产链条来看,铝原材料的铝土矿在世界分布广泛且储量丰富,比如我国以约3%世界铝土矿储量供应了超20%世界铝土矿产量,世界上还有多个巨型铝土矿处于未开采或少量开采的情况,所以作为铝原料的铝土矿本身是不存在储量瓶颈的。但是从铝土矿到电解铝生产链条中,能耗成本成为主要生产成本,而稳定有力的能源供给是铝工业能否建立基础条件。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世界工业生产能力转移浪潮中,绝大多数工业生产能力都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转移至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原材料冶炼、初级工业品生产这样中低端工业生产能力更是早早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无论是更初级的氧化铝还是电解铝在发达国家里都还保有相当大生产能力,如美国、欧洲都保有相当大的产能,典型企业如美铝、俄铝等。之所以铝初级加工产业链还在发达国家保有相当大的产量而没有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关键点就在于发达国家可以提供稳定有力的能源供给,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基础设施能力有限无法提供稳定有力的能源供给。
所以制约铝产业链供应能力的瓶颈不像其他大宗商品在原料环节(如原油、铜、铁矿石等),而在于加工环节的能源供给能力上。目前除了除了欧美这样传统发达地区,也就只有中国及中国能源辐射地区(大部为国家电网合作地区)能提供铝加工产业所需要的稳定且充足的能源供给。当中国因为自身碳中和目标限制了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供给能力(年前全国各地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冬季限电措施),实际上世界范围内就缺乏了可以为铝这样高耗能产业提供稳定有力能源供给的地区。再加上我国针对铝产业链实施了数年的产能总量控制、高耗能产能定向置换等供给侧改革措施,世界范围内就不存在铝加工产业链大规模扩产的可能了。
但是从需求端看,无论是以电动汽车为代的表交通行业“以铝代钢”,还是以建筑行业里“以铝代钢”“以铝代铜”,都出现了以铝替换钢铜等传统金属消费的浪潮。这也就意味着在人类GDP单位金属消费量稳中有降情况下,铝因为对其他传统金属有强烈的替代效应而打开了庞大的新增市场。(详细分析可以参见《数字化和铝》一文)
以钢铁为例,世界粗钢年产量近20亿吨,其中建筑用钢占据了最大份额,其次是机械行业,再次是汽车行业。我们先来聊聊用量的最小汽车行业,世界汽车业用钢量约1.5亿吨,而过去二十多年至今的汽车业主旋律就是降低能耗。无论是是燃油车也好,还是电动车也好,降低能耗都是头上最重要的紧箍咒。燃油车要通过降低公里油耗来拿到相关上市许可,电动车需要降低公里电耗以求获得更高的续航里程。
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要想降低能耗主要是两条路:提升自身动力系统效率和降低车重。就燃油车而言,目前燃油动力系统经过上百年改造,改造潜力已经相当有限,要想继续降低能耗只能是用电能替代燃油(混动或纯电)。而电动车虽然处于发展初期,各个技术方向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因为物理规律的制约电池自身发展速度相当有限。如何在有限电池成本/容量制约条件下提升续航,是每个车企都要大费脑筋的问题。
相比燃油/电动车改进动力系统效率来降低能耗的大费周章,以铝代钢车身直接减重近半是最直接简单粗暴的手段了。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其他车企使用钢铝混合车身并进一步向全铝车身迭代,是所有车企所共识的技术发展方向。如果汽车业车身由使用钢铁为主转向使用铝合金为主,预计会给带来约6千万吨新增原铝消费量,而目前全世界铝产量仅有6千余万吨,等于是新增一个全世界的铝消费量。
而用钢量更大的机械、建筑行业在数字化要求下也在同步推进“以铝代钢”,所以铝消费量增长空间及年增速必将更加可观。
在行业供给有限,需求增长有数倍以上空间情况下,行业之发展必然可观。在之前我们也说了这次通胀选择标的原则是刚需性,刚需性越强的标的越会受到通胀热钱冲击。展望供需最为失衡的铝行业大概率会因为刚需性更强而成为通胀热钱的主要冲击目标。
铝行业受通胀冲击概率最大,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标的来应对这种选择呢?
“铝冲击”下的标的选择
观察铝行业本身和其新增需求行业集中度来看,其本身行业集中度和下游汽车行业的集中度都很高,都属于巨头林立的高集中度行业。既然是巨头和巨头之间博弈,其博弈结果必然会相对公平和稳定。比如如果原铝价格上涨过快,其下游汽车业巨头必然会出于成本考虑考虑游说政府暂时放松汽车能耗监管,以减缓“以铝代钢”进程降低短期的铝需求。而且考虑到铝行业和其主要新增需求下游行业(电动车行业)产能都主要位于中国,当新增需求明显影响行业发展时,必然会有政府力量介入协调双方共同良性发展。
所以虽然在通胀因素影响下,“铝冲击”会迎来明显价格上涨,但很难上涨至疯狂地步,行业发展大概率结果是产能跟随价格同步扩张,原铝价格相对稳定,吨铝利润额相对稳定,但是行业(内企业)利润额急剧增长的局面。
既然是产品价格/利润相对稳定,而企业利润额急剧增长的局面,那么企业获益程度必然远高于期货价格上涨幅度,因此企业股票价格涨幅预计会远高于期货价格涨幅。
所以在这一波“铝冲击”下,应该选择相关企业股票标的胜于期货标的。
那么这么多铝行业股票里,我们该选择哪一家呢?
两个指标:产能和原料。
产能是指现有产能和潜在产能扩张率,因为现有企业产能大只能保持目前有相对较好的收益,但是这波行业新增需求数倍于行业现有产能,所以未来企业产能扩张率更大的企业必然会获益更大,更受益于行业发展。
原料是指原料自给率,在铝行业高速发展景气期,包括原料在内的各方面因素都会面临涨价潮,都会面临供应相对困难的局面,只有包括原料在内各方面因素都全面发展的行业龙头才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果不言而喻,央企——中国铝业。
那么我们该买A股还是H股呢?
毫无疑问是A股,因为流动性溢价。
很多人冲着同一份股份H股比A股价格低很多去买H股,殊不知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去做长持股票吃股息的行为,最多靠买卖差价赚钱而已。既然是靠买卖差价赚钱,那就老老实实认准流动性更好的市场就好,毕竟流动性是股价弹性的基础。
很多人对A、H股之间的流动性差距没有清晰认知,以为自己H股买的便宜不要紧,只要能跟上A股的涨幅,即使自己卖出H股时仍然比A股低,以涨幅论自己并不会跑输A股。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现在所有A股投资者要想买H股都至少比A股多一道手续,要么通过港股通、要么香港开户,要么通过港股基金。
互联网行业有个不成文定律:用户每多一次跳转(手续),用户量至少损失一半。这个规律放在股票市场里就是交易每多一道手续,涨幅至少损失一半。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句总结是胡说,我举一个较为极端例子: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上市时最高价是48块,当时对应的港股最高价是多少呢?
20港币。
按照2008年港币汇率要打88折,大概是17.6元人民币,大概是A股股价48块三分之一。
这就是很清晰的流动性差距。
结语
每一年A股股王大概率是当年最爆发的市场趋势反应,如果赌中铝会成为股王,就是赌2021年世界最暴烈的趋势就是通货膨胀,而铝就是其中最核心的标的。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买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