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三古”
出抚州城区往金溪,距灵谷峰牌坊里许,公路旁有临川区湖南乡山塘村瑶山村小组。这里,公路西侧是抚州市最大的一座灌溉工程——金临渠,东侧散落着近几十年来建造的砖混结构的农舍,就是瑶山村。多次路过此地,都不曾想到这也一个古村。因为这里的留存的古迹太少了,只有三处:古村门、古宅和古桥。
古村门面朝公路,十分低矮,也不知建于何时。入村门内,遇一位老者,年纪八十有六,读过私塾,也念过初中,自幼喜好古籍。当我问及此村门历史,他说有两千多年了!我说秦汉时期的建筑,这可能吗?见忽悠未成,老者这才讲起此村门来历:宋时,村中有人随杨宗保征西抗番,立有战功,封为将军。为彰其功,明时,村人建此门坊。
近观之,村门非常简陋,仅两根石柱擎起坊顶,石柱之上,是木穿坊架构。石柱内侧凿有三个长方形小洞,疑为插横木拦牲畜之用。
网上找寻到几年前的一幅照片,更见其原来风貌。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但村门上的土泥瓦换成琉璃瓦,似是不伦不类。
入村门往北数十步,有古宅,八字门头。
门楣上嵌有石匾,上刻“瑞应三台”。“瑞应”意指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三台”典出《晋书》,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宋词人王以宁有《鹧鸪天·寿杜士美》曰:帝乙何年骑玉龙。武夷仙伯笑相从。长庚瑞应游仙梦,碧藕花开解愠风。歌既醉,乐元丰。明良相悦寿无穷。野人更有深深祝,笑指三台十八公。三台寿松在南岳。
步入院门,院子窄而深,两侧是配房。
三进的古宅有两个天井,与常见的天井不一样的是,天井周围竖起大块石板,有人称之为池式天井。我想,此天井的好处在于,一是屋檐上的滴水落入天井中,不至于溅湿木房子;二是如果石板能做到严丝合缝,天井中还可养鱼养虾,人坐堂中,观鱼弄虾,不亦乐乎!呵呵。
老者领我来到村北的一条巷中,说这巷门外有一座桥,大家都叫它“驼背子桥”。这座桥就是瑶山双拱桥,全市仅有的唐代古桥。这座建于唐代的石拱桥,每拱长、宽约3米,有两个水墩载重,桥下可过小船,桥上是唐代重要驿道,曾经非常繁华。老者还介绍说,桥下的溪水,是王安石少时读书的地方——下马山流过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金临渠,致使溪水断流,只留下双拱桥了。
由于近些年来村民建房杂乱无章,致使这一珍贵文物埋没在民居中。细心观察,在这门楼外东侧几米远的地方,从民居墙基与巷道之间十几公分的缝隙中,还能看到双拱桥其中一个石砌拱顶的侧面。
这里曾经环境优美,古木参天,有三四棵直径达两米的大樟树、古檀木等树,在“文革”期间被砍。老者还介绍说,在这门楼里面,有亭子和配房,供村民扼守村门和休息之用。
如今,双拱桥埋藏于村巷底下难见天日,只剩下这座“歌桃绿杨”的门楼还在见证着双拱桥的历史沧桑。
藏古桥于地底,伴民居于桥侧,唐代双拱桥总不至于遭到破坏,甚好。
(2018年10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