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国最美裁判团”才知道,普通人要想成功,只有一条路可选

最近,郭晶晶、陈若琳和饶琅,前国家跳水队3朵金花组成的东京奥运会跳水裁判团,成为了东京奥运会上的一条靓丽风景线,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裁判团”。看到这3位的状态,网友感叹:果然,又忙又飒的人才最动人。这篇文章2800字,预估花8分钟读完,永远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作者 | 夏穆
编辑 | 宇琪
来源 | 精读(ID:jingdu999)

永远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最近,东京奥运会上的“中国最美裁判团”火了。

这个由郭晶晶,饶琅,陈若琳三位国家跳水队运动员组成的裁判团,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此次,她们以裁判身份前往东京。从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出,三人身穿职业裁判服装,既清爽又干练。

尽管退役多年,但她们颜值依旧在线,状态也十分出众。

虽然没有精致的妆容,但随意的打扮更突显了各自的内在美,难怪被网友赞为“中国最美裁判团”。

看着她们在东京奥运赛场上的一幕幕身影,不禁让人感慨:果然,又忙又飒的人才最动人。

恰巧的是,3位“最美裁判”代表了不同阶段女生的状态。

90后的陈若琳,作为新晋的“跳水女皇”,因伤退役后,就选择进入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用另一种方式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耕耘。

80后的郭晶晶,前段时间对外公开,自己的3个孩子已经长大了,如今是她重拾工作的时候。

结束了作为运动员的辉煌生涯后,郭晶晶用心投入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之中,但她始终坚持,在孩子长大后,也会是她重拾工作的契机。

如今,她说到,也做到了。

70后的饶琅,如今的她作为一名出色的裁判活跃在各大赛场,但她的这条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

2000年退役后,她先是回到重庆担任跳水教练。为了成为裁判员,缺乏相关能力的她,只能暗自努力,既学习各项专业理论,也要精进自己的英文口语。

2008 年,凭借出众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饶琅被国际泳联破格提升为国际跳水裁判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是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跳水打分裁判,并赢得了一致好评。

看完“中国最美裁判团”,不得不说,无论处在什么阶段,努力的人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只要,你始终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欲望。

如果戒掉了欲望

也就戒掉了人生

可悲的是,现在年轻人,正在一步步地戒掉自己的这种欲望。

影片《不求上进的玉子》中,玉子就是一个几乎没有欲望的年轻人。

毕业后的她,每天躲在家里,靠着父亲的接济度日。

对于自己的颓废,她总有借口推脱,说社会环境对年轻人并不友好。

每当父亲提起工作的事,玉子总是理直气壮到底说“到时候了我就会去工作的。”

只是,这一天总是遥遥无期。

时间久了,玉子慢慢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失去人生的掌控权,犹如一块浮萍迷茫地漂泊着。

玉子的生活是太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之前有一组数据显示:在日本,“家里蹲”的总人数可能已经超过百万人。

在这100多万蛰居族中,15-39岁的年轻人,足足有54万。

有网友这样描述蛰居族的日常生活:“每天就是下午醒来,吃点东西,上厕所,呼吸。找不到活着的任何价值。”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正在慢慢沦为低欲望的群体:

心情好就上班,心情不好就裸辞;

干活总是磨磨蹭蹭,不积极、不着急,只要收入饿不死就行;

不求吃的有多好,更无所谓住的有多大,家里只要有床、有网线就够了。

因为无所求,这类人每天总是慵慵懒懒、得过且过。

记得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有过一段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当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一个没有欲望的年轻人,是易碎的。

戒掉欲望的人生,会让人失去生活的激情,每日躺尸度日。

你以为你戒掉的是那些多余的欲望,但其实,你戒掉的是你的整个人生。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重拾欲望,过想要的人生

3条建议,让你重拾自己的欲望,做一个又忙又充实的人。

1、找到自己真正的渴望

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过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欲望需求,由低阶到高阶分成了5个层次:

(1)生理:对物质持续不断的需求,促使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水、睡眠和庇护场所。

(2)安全: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3)社交: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欲望。

(4)尊重:对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的欲望。既包括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自我实现: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问问自己,你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那些自以为没有需求的人,往往是忽略了自己潜意识中隐藏的需求。只要注意观察、反思,进行自我对话,你就能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2、驱动自我

自我驱动,就是自我提供动力,驱使自我行动。

生活中,人们常常借助外部驱动来驱动自我,例如金钱奖惩、表扬批评等。

然而,真正能够驱使不断向前的,是自我驱动的力量。

驱动能力不足的人,人生往往容易陷入懒散平庸。相反的,自我驱动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让人生变得积极向上。

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主丽丝就是一个自我驱动的人。

她能够自主自发、想方设法,驱动自我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考上哈佛大学,爬出她出生的那个环境。

自我驱动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能让你真正动起来,而不是“只是想想”而已。

3、践行改变公式

改变公式,即D * V * F > R。

D 是 Dissatisfaction:对于现状,有多不满;

V 是 Vision:对于积极的愿景,有多想要;

F 是 First step:对于达成愿景的下一步行动,有多清晰;

R 是 Resistance:改变过程中的阻力。

也就是说,不满(D) * 愿景(V) * 下一步行动(F) > 阻力(R)时,改变才会发生。

想要改变发生,首先,你寻找更高层次的不满足,让自己保持改变的动力;

其次,你要学会细分你的目标,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其三,充分评估阻力因素,避免低估阻力。

只有当你的动力与行动力,大于你的阻力时,你才能促使改变的发生。

影片《返老还童》中,本杰明写给女儿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做你想做的人,这件事没有时间限制。

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改变。

我希望你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气重头再来。”

别戒掉欲望,过你想要的人生。

作者:夏穆,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号:夏穆的时光(ID:writesomething)。本文首发于精读(ID:jingdu9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