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作家‖【表嫂的口头禅】◆张洪新

作者简介

张洪新,男,1967年2月2日生。1987年毕业于榆树师范学校。92年毕业于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榆树市向阳中心小学教师。酷爱文学,尤爱古诗词,喜欢用诗词寄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热爱生活,珍惜过往,平凡的人生经历,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却追求现实,时常有边块小文散见于报端、网络平台。有几十篇习作发表于网络平台。现在是榆树市老年诗词学会会员。
-作品欣赏-

表嫂的口头禅

顺其自然是句成语,但也是一句哲理。这句话很多人也都挺认同,是很多人对生活无奈的一种推脱。其实有的时候人们对生活中的难题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就成为口头禅来求得心理安慰。在这里我就讲一个顺其自然的故事吧。

我的大表哥今年快七十岁了,最近病情尤其严重。一开始是脑出血,后来病情逐渐加重,以至于现在都不认识了人了。他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你大嫂干嘛去了?怎么还不回来呢?”大哥身边没有旁人,都是他的弟弟,妹妹。其实大嫂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大表嫂死于癌症。在去世之前直接到医院就没有回家,亲友们怕大哥上火,没有告诉他。大表哥,大表嫂这两口子,是非常有能力的。在亲友当中口碑是很好的一对儿。在70年代的时候,表哥和表嫂在榆树县城相识结婚。大表哥在客运公司上班,还是单位的一个材料科长。大表嫂在医药公司上班,是著名的药剂师,精通业务。他们两口子结合可以说是非常般配。大哥在单位为人诚实,工作能力强。和领导群众相处的都非常融洽,人气旺盛。直系亲属坐车的时候只要一提大表哥的名字,连车票都不要。大表哥也是很仗义的,不管是单位还是亲属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鼎力相助。但是往往有的时候他说话语言苛刻不饶人。发现谁的不是当面就是说,有些不顾情面。所以说有些人是比较怕他。相比较呢,大表嫂比较温柔。不管是谁说什么话他都能笑脸相迎,用温柔的话语让你如沐春风。我和大表哥大表嫂接触的时候是在1983年。1983年,我从农村到县城读书。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到过县城,这是头一次到城里。榆树县城虽然不大,但是农村和县城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那时候农村孩子进城里,穿的不好,话也不会说。生怕哪句话说错了,被人家耻笑和责备。特别是到了大表哥家,尤其显得局促不安。第一次到他家,屋里面的家具,沙发,立柜,各种电器摆设齐全,尤其书架上琳琅满目、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让我羡慕不已,都是我在农村没有见过的,感到格外的新鲜和富丽堂皇!也不敢坐,也不敢站,局促不安。但是表哥表嫂对我那是非常的好,非常的热情周到。特别是在大嫂面前,我就没有一种陌生感,像自己的姐姐一样的感觉。这在当年的城里人,对待农村人真的是不多见的。每到周日的时候,大嫂都会让我到他家吃饭。他家的伙食是非常好的,是学校没法比的。鸡鸭鱼肉是桌上的常菜,各种水果都有。我第一次吃橘子,香蕉就是在他家。那时叫80年代初啊,在农村哪见过这些的水果。吃水果的时候,大嫂知道我可能没吃过,没说你要扒皮吃那样的话,他怕伤了我的自尊。我也没有吃这两样东西的皮子,虽然我没有吃过,但是我从书上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从83年开始到87年,我在榆树师范念了四年书。在这四年读书期间,可以说得到了大嫂大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虽然事情过去几十年啦,但是他们的恩情我却没有忘记。大嫂是很有修养的人,她的修养是渗透在骨子里,不是一般人可能学来的。记得有一次中秋节,大嫂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他家吃饭。在那次饭上,她菜做的非常丰盛,而且还有啤酒,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啤酒。因为第一次喝啤酒,啤酒瓶子里面的气儿很足。我喝了一口之后不小心,也没有注意,结果啤酒喷了出来,喷了一桌子。可想而知,这要是在别人家。这顿饭就没个吃了。但是大哥大嫂啥话没做,只是安慰我别呛着,像没事儿一样继续吃饭。我想起来呀,这事要在别人家,也许整个这个饭就不能吃了,也许都得倒掉。

大嫂就是为了维护我的自尊,真是给足了面子。由此我想到他们的修养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实我和他们的关系只是表兄弟的关系,又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这一点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相处久了跟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有什么需要解不开的事情,都会跟大嫂说。大嫂是很睿智的,什么事情都能给你出个一两个好主意。在他们面前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有一年冬天放寒假的时候,我把我的行李背到他家。其实我就把行李寄存他家,等到开学时候再去取。等到我开始开学去取的时候,我却发现我的被子褥子都我拆洗了,就连被面儿都换成新的了。当时我是非常感动,别说是表嫂,就是亲嫂子也不一定做到这些。因为大嫂不是闲人,她也有工作。她整天工作很忙,家里头有孩子。她是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帮我拆洗被褥。另外一个她也不嫌脏,可以这样说,一般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其实很愿意去他们家里,在他们家里我能去看到很多的好书,尤其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也没有他家的这些书好。他家的书都是我喜欢读的。让我知道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杰克伦敦,托尔斯泰,端木蕻良等等名家,中国的四大名著都不用说了,她家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读了这些书的女人能没有修养吗?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大嫂虽然不漂亮,可是书生气质十足,说话文质彬彬,处事有礼有节。

大表哥是二舅家的大儿子,二舅去世的早。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有大哥来处置,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大嫂包办的。二舅家的二表哥三表哥,还有老姐,他们的婚姻大事和成家立业都是由大嫂包办的。小叔子娶媳妇就像娶儿媳妇一样操办。小姑子在哥哥家生活到28岁,姑嫂没有红过脸。大嫂娘家人弟弟妹妹们的大事小情也都是他来操办。她就是这两家人的顶梁柱和当家人。不管是大事小情都处理的妥妥贴贴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但是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成为大嫂终身的遗憾。他家孩子小甜,从小乖巧懂事。可有一样就是不爱吱声,家里来客人从来不主动说话。大嫂也不告诉孩子是应该说什么话。可能是他让孩子说话,孩子也不说,久而久之就这样了。因为我经常去他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和大嫂也说过这话,大嫂只是说顺其自然吧。从来没看过孩子在家里认真的写作业,只是自顾自的在玩自己的东西。后来我就毕业了,紧接着成家立业。都忙于工作到他们家去就比较少了。他家的小甜没有考上大学,连高中都没上。再后来他们家承包了长途客运,孩子在押车。可是小甜成年以后,娶媳妇儿结婚再离婚,结婚再离婚,反反复复。在社会上交朋结友,和黑社会混在一起。后来消费过大,透支卡无力尝还,进了监狱。孩子虽然在监狱,可是生活待遇不差。大嫂是该花的钱花,该拿的东西拿。这个儿子快刑满释放的头几个月,大嫂有病了。整天的咳嗽。到医院一查,是肺癌晚期。

可是自己这一情况,她不慌不忙,没有一点紧张的状况。只是一句话说顺其自然吧。大嫂终于没有等到孩子出狱的那一天,带着不舍离开了这个世界。小甜第一次婚姻留下一个小孩儿,是个小女孩儿。大嫂退休了哄孩子成了她的主要任务。对于小孙子的教育,倾尽了所有的精力。该上的辅导班都上了,该学的都学了。什么钢琴,绘画,书法,国学夏令营。只要有条件的没有不让孩子上的。自己的孩子没有成才,这个孙女应该教育好吧。可是对于生活方面,行为习惯的细节,她总强调一句话顺其自然吧。在亲友的眼里,这个小孙女和她儿子在在性格和生活习惯方面都差不多,还有些抑郁。而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情需要他奶奶去做。就是奶奶去世的时候,她那孙女也没有表现出对他奶奶的极度悲伤。

大嫂的为人处事,文化修养,各方面都值得尊敬,称道。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为大嫂感到遗憾。我不是教育家,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于家庭来讲真是个难题。都说身教重于言教,可是为什么这样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却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