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过程中如何通过说话的声音和方式差别来识别对方说谎
在生活常态的情况下声音和说话方式的表现为语速较快声音响亮,而在说谎时却表现出说话缓慢轻柔,这就表明这个人的内心极度悲伤和焦虑在说谎。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说话的声调是平稳的,而回答问题时声调忽然升高都是说谎的表现。正常的语言交流很少需要词语重复的,说谎时就表现出语词重复的情况。例如“你拿了她的钱吗?”“不,我没有拿她的钱。”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说谎。
在讯问中被调查人已经准备好了谎言,于是当审讯人员问其关键的犯罪行为的情况时,被调查人能够很迅速地予以回答,谎言会脱口而出,在谎言突然说出时,很多人以为撒谎要花更多时间来反应,但如果谎言已提前准备好,就会迫不及待说出来。
从语言反应的时间上来看,回答与提问之间的时间差被称为反应潜伏期,反应潜伏期越长,说明回答者对真相有所隐瞒。更为重要的是被调查人在说谎时,由于受到内部焦虑的干扰,在谎言的输出的过程中,内部焦虑会破坏正常的语言表述的声音和说话的方式。
对被调查人在正常的表述过程中,对那些关键性的问题所做出的声音和说话的方式的反应,表现出超正常的状态,这是对关键问题所涉及的情景有所隐瞒的显现,需要讯问人员的耳朵来识别。
被调查人说谎的声音和说话的方式,在于讯问人员要用“耳朵”仔细地听来辨别。“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我们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听”是向被调查人提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而在讯问被调查人时的“听”,与日常生活中人们交往中的“听”,有着重要的区别,有更深层次的要求,这种“听”,要听出被调查人内心深处不愿向办案机关供述的犯罪信息,要听出被调查人在接受审讯时的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要听出被调查人下意识暴露的信息,要听出被调查人在抗审阶段的谎言,不仅要听出话中话,还要听出话外话,充分地发挥听的作用。
说到底谎言是一种虚假的行为,这种假的行为表情能够通过表情停留的时间长短来予以判断。涉及面部表情的持统时间,以及出现的快慢和消退快慢,这种时间因素都能提供说谎线索。
一般来说,长时段的表情--有的长达十秒左右或更长,通常约五秒,差不多都是假的。真正发自内心的表情也只是瞬间的几秒钟,除非情绪达到了极点,如欣喜若狂、怒气冲天或悲哀至极等,此时真正的情绪表情在脸上顶多停留几秒种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面部表情也很少能持续那么久,如果这种表情持续的时间过长就是假装出来的虚假表情。
另外表情与动作的配合有相对顺序过程,虚假的表情与动作的配合会出现相对顺序的不协调。相对顺序即表情相对于言辞的语用行为、声音的变化及身体行为的协调定位。假设有人在心理不愉快,说了一句“你真是非常讨厌”,生气的表情若是在话讲过后才出现,大可断定表情是装出来的。
但若在讲话同时,甚至话还没讲之前,表情已经出现了,那么表情与语用行为是统一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之间的相对顺序,回旋的余地更小,如当人在非常愤怒的情况下,表现出重重捶打桌子和愤怒的肢体行为,如果愤怒的表情是在捶打桌子之后才出现,同样可以断定是装出来的。事实上,任何与肢体动作不同步的面部表情都很可能是说谎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