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下“凡尘”,流量、带货两手抓

网视导读:文化类综艺经历了三年的蓬勃发展,在出世入世摇摆不定中,早已不复当年“清流”之名。

从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崭露头角,到2017年《朗读者》《国家宝藏》的惊艳登场,再到2018年《上新了,故宫》《经典咏流传》多种节目类型的百家争鸣,文化综艺历经三年蓬勃发展到了2019年,无论是产出数量还是公众知名度,早已并非国产综艺领域当中的稀有产物,特别是在大批泛娱乐类综艺不断加深提高节目文化内涵的环境下,文化类综艺以往所具备的文化气质节目光环也开始大大减弱。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倒逼被困局在“清流”、“高逼格”著称的文化综艺开始做出创新与改变。

改变一
从内容传播到内容变现

早期文化综艺诸如《中国诗词大会》《一本好书》《见字如面》等清流综艺中的先驱者们,大多出发点皆为如何让观众感受到某一领域文化的魅力,节目流程也多为文化硬输出。

不过这种硬核文化输出模式在《国家宝藏》出现后发生了改变。

虽然《国家宝藏》在节目制作流程方面也可以归为文化硬输出一类,然而由于节目播出后极大带动了博物馆的客流量以及博物馆周边销量,不少观众还向节目组求卖节目中所展示的国宝做成的周边,这种播出后所产生的的文化消费也给专注于文化传播的文化综艺创作者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所以在《国家宝藏》播出之后,一档专注于文创周边开发带货的《上新吧,故宫》便紧跟文化消费热潮横空出世。节目组通过淘宝众筹的方式,对上新的文创产品进行预约,在达到众筹目标后推进实体产品生产,仅节目中出现的“畅心”系列睡衣,众筹金额就突破1000万元,认筹人数接近2万,相比最初设定的5万元众筹目标,最终结果超出200倍。

文化综艺在融入商业元素后变现能力如此强劲,作为“带货”鼻祖的《国家宝藏》在第二季开播的时候也开设了节目专属淘宝店,应第一季网友呼声,将节目中所展示的国宝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行售卖。

将文化类节目与商业变现进行融合,内容变现也成为文化综艺走下神坛开始“入世”的第一步。

改变二
内容垂直化成趋势

与泛娱乐类综艺相似,文化类综艺长期以来也将节目局限于历史故事、文学、诗词、文物等较为宽泛的文化领域,特别是在一档文化节目爆红之后,与之同样题材的综艺节目便喷涌而出。

《见字如面》
《信中国》

在节目内容开始出现同质化的情况下,文化类综艺也开始向内容垂直方向转变。

像是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饮食类的《非遗美食》,以及专注于某一地标性历史建筑探索的《上新吧,故宫》《遇见天坛》,都是在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物等热门文化类综艺题材中的更加垂直深度开发。

按照这种思路,接下来还可以有《非遗节日》《遇见夫子庙》、《上新吧,莫高窟》等等其他垂直内容供文化综艺创作者们前来开发。

改变三
流量嘉宾比例升高

这一改变也是目前文化类综艺改变最为受争议的一点。这一点在《国家宝藏 第二季》官宣“明衍圣公朝服”国宝守护人为鹿晗的那条微博就可以看出,虽然这条微博开创节目开播以来最高微博转发、评论、点赞数据,但是评论区中仍能够发现不少反对声音。

鉴于流量明星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定位,早前文化类综艺无论是出于节目定位还是节目成本,基本上是全方位与流量绝缘。也因为这一点原因,没有流量明星加持的文化类综艺爆红后,在与流量加持的其他泛娱乐综艺对比下逐渐成为观众口中的“清流综艺”。

不过当文化类节目影响力做起来后,流量便也成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想要打通观众年龄层,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关注节目的制作方,自然也开始将流量纳入嘉宾人选名单。所以我们可以在《国家宝藏 第二季》上看见鹿晗、在《上新了,故宫》中看见邓伦、在《神奇的汉字》看见黄明昊、在《遇见天坛》遇见蔡徐坤。

综艺通过流量达到一定破圈宣传作用,流量通过立意高远的文化综艺来为自己履历加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是一种双赢局面,但是对于文化类综艺而言,文化仍是其节目主角,过多突出明星效应反而适得其反。

文化类节目在与流量明星互通共融方面仍需要小心把握尺寸,莫要因小失大。

2019年仍是文化类综艺持续井喷的一年,截止上半年,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共有39档文化类节目在播,其中有22档为上新节目。但是仔细回想,新节目中能叫得出名字的却是寥寥无几,类似《国家宝藏》或是《朗读者》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更是一个也挑不出来。

虽然文化类综艺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开始进行自我变革与创新,但是上述三种改变到底时好时坏,目前仍处于争议之中,但是不可逆转的是,文化类综艺想要突破,必然要走下过去的“清流”神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