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剧的大胜利!以特色的魅力打破习俗的隔阂

网视导读:无论从陆地面积还是文化多样性来评价,中国都是绝对的大国。大到中国这种地步,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中,文化与习俗上的隔阂其实都是大问题。但是,优秀的地方特色作品,不仅可以打破这样的限制,或许还会起到更加有趣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陆地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

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在这个拥有八大菜系的国家,可能从极南到极北,极东到极西,中间所横跨的地域习俗的差别,甚至可以与欧盟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相媲美。但是,使用同一种文字、语言的我们,依旧可以靠各种文艺作品做到相互的交流。而电视剧集作为年纪比较轻的载体,也承担了这种交流中的部分责任。

其中,某些电视剧集由于故事背景中饱满的地方特色,会被称为“地方剧”。这些地方剧,尽管因为地域特色,似乎就是当地特供,带着一些对外人的排斥感。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优秀的地方剧更应当是我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桥梁。

今年的地方剧杠把子

《正阳门下小女人》

《正阳门下小女人》最近在电视上热播,电视剧中,他全网讨论度第一,也同时拿到了超过12亿的网播量。作为一档由老戏骨出演的现实题材影视剧,即使是作为五年前曾拿到优异成绩的《正阳门下》的姐妹作品,也颇为难得。

好多人评论,一直都没想到,会有一天看加起来年龄超过100岁的蒋雯丽老师和倪大红老师一起谈恋爱。而他们现在都看的津津有味。

倪大红饰演的蔡全无一开始只是个干力气活的“窝脖儿”。“窝脖儿”这词北京才有,其实说白了就是扛包的苦力。做这一行做久了,脖子上都会留下一个大包,才有了这样的名字。

朴实的男主角,精明但没坏心眼的女主角,一边慧眼识人,一边以诚相待,才有了这缘分。

这剧是最近难得大火的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讲、一直讲到改革开放的剧目。女主在那个年代,面对出轨的前夫不拖泥带水,连讲离婚的事儿都没超过一集,便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选择了经商。前前后后那么多年,虽然有“开挂”之嫌疑,但靠着敏锐的商业思维,让自己进入了数个行业。

这中间的时间跨度,涉及了几十年,尽管还有一些bug,但也还原了其中的部分风貌与重大政策带来的改变。剧集里体现最早的可能就是公私合营了。把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政策不理解而带来的矛盾与逐渐理解、和解的过程体现了出来。

当然,其实这剧最能代表地方剧特色的,大概就是女主角最开始做的行业,小酒馆。那是什么地方呢?“小酒馆天下事历朝历代都如此”。就像老舍的《茶馆》,每个人都能去喝两口,谈谈事情。或者就是受《茶馆》思路的启发,这边选了酒馆做载体,可以讲老板的奋斗,也可以讲讲某个时代的小事,反映着这个时代的大事。

这是补完老北京那个年代风貌的一部剧集。它有北京的特色,但并不被故事的发生地点所拘束,而是获得了年代的内容加持,讲的是背景不同而共通的内容。

在这部剧之前,讲北京的故事的最有名的大概要数《大宅门》了吧?这剧讲的是北京的医药世家白家从清末、民国、军阀混战到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讲了一百年的故事。有斗争,但也不止那些。

是有趣的故事

也是一份纽带

其实像这样地方特色浓厚的剧不止这一个。讲东北的剧集或许都更豪爽一点,他们直接把名字放上了剧集名。

《东北一家人》的故事倒不是近代,而正是剧集播出前几年的故事,也就是国企改革之后的几年。一家人选择了几种不一样的生活,鸡飞狗跳,在街坊街里闹了不少笑话,却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闻。

即使他们的生活带着一点东北的“虎”,东北的“土”,但其实是接着地气儿的。朴素的生活,但并不代表没有生活的智慧。

“见人常带三分笑,话到嘴边留半句”……他们只是像每个人一样积极的去生活,即使地域不同,习惯不同,口癖不同,也无法阻挡他们快乐生活给人带来的喜剧观感。他们有和每个家庭一样的苦恼和快乐,“吐槽”之后,积极的应对也让人心里也撒了一片阳光。

里面也有不少带着东北口音的发言,不过问题也不算大。说到底,东北方言还是官话方言的分类,离普通话远的不太离谱,还带着一份搞笑的特色。

还有那么一个《闯关东》。剧名也够直接的,这词拎出来搜百度百科就有两个解释。

这是一个山东人闯荡东北的故事。清朝曾经在东北推行封禁政策,直到后来接近谢幕时才鼓励山海关内百姓前往东北开垦荒地。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东北人中许多人祖上都来自中原地区(主要是冀鲁豫),在开放限令的1860年直到民国时,一直有人为生计迁入土地肥沃的东三省。

只是那时候确实是愈发混乱的年代。土匪、军阀、外敌入侵,《闯关东》讲的就是那样混乱年代中主人公的困境与奋斗。

或许也有其他的成分在勾着人。2008年,《闯关东》在央视首播时平均收视率为7.68%,收视率相当高了。翻豆瓣网友的评论,其中一位叫作@无优无律 的,在评论中讲了他们当初他们一家人一起看这部电视剧的经历:奶奶给他们讲当初一大家人迁徙,跟着《闯关东》的故事想起当初自己的经历。对楼主而言,那“与其说是看剧,倒不如说是去了解自己家族曾经的经历!”那是一种另类的寻根。

这种紧密的联系,是带着年代色彩的地方剧最有魅力的地方。你看《东北一家人》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家让你倍儿有亲切感的有趣的一家子,而且他们有某些和你相似的经历(下岗潮),仿佛你的邻居、你的朋友一样。而看《闯关东》的时候,无论你身在东北还是身在中原,或许你会有另一种感受,那就是或许几十年前,你们也曾联系在一起。尽管中国那么大,但却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在心中发酵。

这两部表现方向不一样的地方剧,小编不对他们哪个更加高明下定论。只是这些优秀的电视作品,确确实实地成为了一份横跨千里的纽带。

是标签化

也是初步认知

其实除了上述涉及的几个故事以外,地方特色浓郁的剧集也有许多。比如温州的《温州一家人》、陕西的《白鹿原》、山西的《乔家大院》等等。因为《温州一家人》的热播,温州人擅做生意的“东方犹太人”形象立了起来。

温州出身的大学同学也曾经和小编吐槽过,因为《温州一家人》,大家一听她是从温州来的,就打趣她家是不是特别有钱。

虽然这样吐槽着这部地方剧给她带来的“标签”,但她也说,尽管自家不是电视剧那样厉害的家庭,可当她报了家门就能被记住的时候,自己的家乡扬名全国,也不算什么坏事,偶尔也会有微妙的自豪感。“至少也不是什么恶名呀。”

尽管也有着小小的“坏处”,为了故事背景而突出的内容仿佛成为了标签的存在,但是优秀的地方剧依旧是一块打破文化隔阂与负面偏见的敲门砖。

中国那么大,能走到每一个地方实在很难。地方剧的胜利,是打破了文化差异、习俗差异的胜利。也是带着你足不出户领略了另一个地方的风情。小编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有特色、有态度的优秀影视作品,让小编也能用另一种角度看看这个中国、这个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