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她是红楼梦里最具独立精神的女性

点击上方收听蒋勋老师亲述音频 ☝
01 探春的叛逆
“宝玉说:‘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做这些东西!’”
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
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老婆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闲着没事,做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有什么,他也气。”
也许大家听到赵姨娘抱怨探春不给自己亲弟弟做鞋而给宝玉做,我们也觉得不太像话。
可是按过去的伦理,一个妾生了孩子,这个孩子是不能管妾叫妈妈的,你在伦理上还是下人。
我们今天很难明白为什么探春要登时沉下脸来,她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不是天生给人家做鞋的人,贾环是少爷,鞋应该是丫头给他做。
宝玉对我好,作为回报,做双鞋给他这是我愿意。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她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
赵姨娘的“想头”就是正庶的问题,她觉得探春是我生的孩子,干嘛要对正房的宝玉那么好。
“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卑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探春认为这“想头”是非常狭隘的,“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的意思是说她根本就没把赵姨娘当妈。
探春和宝玉交往不是因为他是正房,而是因为喜欢宝玉这个人,至于正庶,她根本无所谓。
探春后来选择了远嫁。在当时看来,女孩子远嫁是最悲惨的命运。
但我却觉得探春也许有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家庭,宁愿走得远一些。
《红楼梦》里很多叛逆的因素,是借着不同人物来表现的,前面的小红和现在的探春都在叛逆自己的身份。
探春的表现被很多人解读成对亲妈不好,其实不是,她只是厌恶什么正啊、庶啊这些东西,喜欢以人对人。
如果从人对人这个角度上讲,《红楼梦》真的是一本颠覆伦理的书。

这种颠覆尤其在探春身上表现得很明显,接下来是她对自己母亲的批评:“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像了!”

一个亲生女儿这样说自己母亲的时候心里肯定是非常痛苦的。

“还有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玩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么难,我也不理论。

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他就抱怨起来,说我存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

探春觉得这个妈妈竟然糊涂到这种程度。

怎么想也该知道宝玉根本不会要这些钱,每次宝玉出去还把钱施舍给穷人、乞丐。
母亲的见识太短,缺乏智慧来对事情做出恰切的判断,这才是探春最大的痛苦,她和母亲之间的冲突多因此而起。
02 和母亲的冲突
这是《红楼梦》里很动人的一段,探春刚上任一个月,妈妈就跑到办公室里来闹了。
记得年轻的时候读这一段,很多朋友都觉得探春太过了,还口口声声地叫自己亲妈姨娘。

其实这其中有公领域和私领域的界限,探春是把公私分得很清楚的。
这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最该持有的态度。探春只要一徇私,整个管理就全乱套了。
所以单纯说探春怎么面对母亲是不公平的,应该说怎么样在办公室里面对母亲,因为这里有角色、时间跟空间的差别。
“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下。”非常有礼貌。
“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便眼泪鼻涕哭起来。”
“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
探春当然知道她在说谁,可是她必须冷静,她首先提醒她的母亲,我现在不是你的女儿,因为在公领域她就是姨娘。
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去!”已经有点不成体统了,母亲在女儿执政的经理大厅骂自己的女儿。
“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注意探春的动作是有礼貌的,赶快站起来,表示自己的尊敬跟礼貌。
赵姨娘道:“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
小时候常常听到有妇人边哭边说这种话,她们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的。
她最在意的是:我原来是个丫头,可是如今生了女儿、儿子,是夫人了,怎么还把我当丫头看。
这种人心里有一贯的卑微情结,总觉得所有人都在欺负她。
赵姨娘用亲族的关系掩盖了公领域的关系。
林语堂之所以喜欢探春,是因为她身上有很多现代因素。
我就是我,我做的事情的好坏,跟父母、兄弟、姐妹无关,根本不该扯在一起。
可在传统社会里,这一切是扯在一起的。妈妈如果丢了脸,你还能有什么脸面?
这种互相间的牵扯导致社会没有办法体现对个人的尊重。
所以《红楼梦》带给我们很多的反省。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就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瞧,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的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这例不成?’”
意思是我们公司是有法的,不能因为你是我妈妈就去改这个法。
探春的思维全部是公领域的思维,她认为这里面没有什么脸面的问题。
她劝妈妈:“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里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意思是你应该少出来、少说话。
下面是探春真正要讲的话,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另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
探春最大的悲哀是因为她是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走不出去,换成男人她早就走了,什么地方混不了一碗饭吃。
读到探春这句话,你会感到很辛酸,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悲剧。
 
03 真正的独立女性
赵姨娘每天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到最后又闹不彻底,不是那种真正会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人。
母亲的见识太短,缺乏智慧来对事情做出恰切的判断,这才是探春最大的痛苦,她和母亲之间的冲突多因此而起。
探春并不觉得妈妈很坏,只是觉得她太傻,老是被人家利用去闹事情。
前面提到过,林语堂在谈《红楼梦》的书里,曾说十二金钗中他最欣赏的人是探春。
当然,《红楼梦》塑造了这么多精彩的女性,每个人都是不可取代的,读者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我想林语堂喜欢探春的原因在于:探春年纪很小,这一回的故事发生的时候,她十四岁还不到,大概也就是现在初三的年纪,但她聪明、能干,头脑非常冷静。
最可贵的是,她的性格非常开朗,很少把自己置放在消极、沮丧、绝望的状态,这跟林黛玉有很大的不同。
探春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她是庶出,封建社会很讲究出身,就像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可贾环在家族里的地位就非常低。
当然贾环自己也不争气,但庶出的身份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
探春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出身的卑微在她身上没有产生任何负面作用,她一直落落大方地实现着自己。
在大观园里最先发出结诗社倡议的是探春,她觉得生命就应该积极地追求美好的东西,不能虚度。
中国的传统社会对个人没有什么尊重,个人常常附属于某个群体,所以评价一个人总是要考虑他的出身,或者他的背景,很少独立地去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人。
林语堂当年之所以在十二金钗里会特别挑出探春来鼓励,还因为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那是个鼓励每一个人活出自己的时代。
在这一点上,探春是十二金钗里很有现代意义的一个人。
编辑 :ruy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