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评论】曾令琪/岁月在左 华章在右--读杨华、杨炅灵母子作品集《你的九岁 我的九岁》

主编点评

岁月在左 华章在右

--读杨华、杨炅灵母子作品集《你的九岁 我的九岁》

曾令琪(四川成都)

  杨华、杨炅灵新作书影 

  

  宇宙间的一切位移,都是相对的,无论时间,还是空间。对无穷的宇宙而言,任何时间或者空间,都是有限的、短暂的;但对某一个个体生命而言,短暂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又可能变得相对宽泛、相对无限、甚至相对永恒。所以我们才会赞美生命,歌唱爱情,描绘美景,吟唱春天。文学之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在任何时候都闪烁着她那五彩斑斓的耀眼魅力。在读到杨华、杨炅灵母子的作品集《你的九岁 我的九岁》(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的时候,我才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其一,文学的教化之功,任何其他样式都无法代替。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虽然说的是“诗”,谈的是“诗教”;但在孔夫子的时代,诗歌差不多就等同于文学;诗教差不多就是文学的教育。从春秋时代至于今,中国一直有诗教、文教的优良传统。

  

  青年女作家杨华

杨华出身于教育专业,毕业后多年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她深谙孔夫子的教育之道。什么有教无类啊,什么因材施教啊,等等。作为人母,她更知“身教”的重要。所以,在孩子初识人世之美的时候,她就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大自然中寻山水之乐,觅生活之趣;并引导孩子用稚嫩的笔,记录自己的见识,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难能可贵的是,杨华不是单单要求孩子怎么做、怎么写,而是和孩子一道如何做、如何写。因此,才有这一则则的心得,一篇篇的笔记,一章章的议论。

诗歌的教育,文学的传统,首重于润物无声的熏陶渐染,而不是大声呵斥的一味强迫。杨华、杨炅灵母子的这部作品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其二,人生的阅读之美,小书与大书有着明显区别。

古人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其实就是强调既要重视书本,也要撇开书本。之所以重视书本,是因为书本这样的“小书”、具体可感的文字,是一切学问的基础;之所以撇开书本,是为了强调不要读死书,而要亲近自然,去阅读人生这一本需要用心才能感知的“大书”,这样才能完成见识的超越与智慧的提升。

   

  青年女作家杨华和儿子杨炅灵

杨华在要求孩子认真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更要求孩子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母子二人利用寒暑假,几乎走遍了川内的山山水水,读尽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他们的笔下,一只小狗,可以成为家里的重要成员,给全家带来开心、快乐(杨炅灵《可爱的小雪玉》);一句古诗,可以引起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从而明白“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这个既深且浅的道理(《杨华《人生如寄奄忽尘》》;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游览滇西抗战博物馆之后,能有这样的认知:“如今,在眼下的安康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倍加珍惜,没有理由不誓死捍卫!”(《国殇,不屈的力量》))这是否与其母亲的善于思考,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行走于千姿百态、盘根错节的植物世界,才发现,原本生命,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并不打紧。最重要的是,存在的本身,构成一阕独具特色的美丽,成就一款有章可循的规律,蕴含一案醍醐启智的禅意。”(杨华《来世做一株植物》)   

本书中,像这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篇章比比皆是。阅读它们,于读者而言,何尝不是阅读一本人生的大书!跳出狭隘的课堂,走进人生的大书,阅读这样的美文,可谓赏心悦目,大有裨益。

    

其三,具体的写作之道,必然会在技的基础上升华。

文有高低,识有深浅,写作这个东东,当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自身的一些规律。对成熟的作家而言,写作是一门艺术;但对一般的写作爱好者而言,写作仅仅是一种技术。

广为人知的《庄子·养生主》有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丁厨师那样精湛的技艺,让人看得来眼花缭乱,也叹为观止。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于此,他追求的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术,是一种熟练的重复;那种圆融无碍而可以借鉴的“道”,才是最高的境界。

   

  酷爱读书、写作的杨炅灵

  

本书的文章,无论题材还是还是体材,无论内容还是结构,甚至连篇幅体制,都活泼自由,充分表现出形式的多样性。有的重在描写,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不拘一格,但都出自于真情真性,毫不矫揉造作。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仅仅李太白这样的大诗人可以有,我们一般的作者也可以有。白居易所强调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为文基础(《与元九书》),本书的几乎所有篇章,都有所体现。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和杨华、杨炅灵母子二人同游世界,同享欢乐,同体感伤。阅读的愉悦和审美的快感,相信能将读者带到一种别开生面的境地。

     

不过,写作是一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过程,要想写作不断有所进步,除了坚持读书、游历之外,对写作的“技”还是需要认真的钻研,艰苦的探索,有益的借鉴,深入的思考。清代著名启蒙思想家魏源在《皇朝经世文编》中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只有通过一定的“量”的积累,实现“技”的熟练使用,才会有突进的“质”的变化,从而达到“道”的境界。

岁月在左,华章在右。衷心希望杨华和杨炅灵母子以《你的九岁 我的九岁》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迈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8年1月30日,星期二,于西都览星楼

      

附  录

   

  杨 华,书中署名“蜜妈”,女,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曾执教。陪娃一道读书、写作,写成《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与福娃合著散文集《你的九岁,我的九岁——亲子文学成长手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文字中现实苟且,在烟火中诗意欢颜。

  

  杨华、杨炅灵新作书影

  

  杨炅灵,书中署名“福娃”,男,2005年11月生,兴趣广泛,酷爱阅读。读书、写作成为生活常态。在校报、《蒲公英》《小超人》《绵阳晚报》《绵阳日报》《海南日报》《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生综合阅读)》《天天爱学习》《红领巾》等多次发文。读后感《铁罐的声音》被国家中文科技期刊收录。小说《生命的忏悔》入选绵阳市网络传播工程成果文集《阅读悦读——2016年佳作选》结集出版。武侠小说《剑无殇》被四川数字出版社签约出版,在当当、亚马逊、掌阅等有售。与蜜妈合著散文集《你的九岁,我的九岁——亲子文学成长手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人生理想:做金融喂饱身体,写文字安放精神。

    

  

  

曾令琪,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人民文学》奖、《散文世界》杯奖、《中华文学》奖得主。

现为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主编,四川文学艺术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