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出生第二年,贾宝玉出生,是冷子兴说错,还是曹雪芹写错?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在贾家还没有全面到来之时,通过一个有关系的外人之口,先讲述一个“贾家”,再经过林黛玉和刘姥姥的眼,徐徐拉开贾府的大幕,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贾家是“这样”。
冷子兴是京城大古董行的经济,贾雨村认为他是个有大能耐的人。这就是底层人的思维。有朝一日他成了庙堂之上的侃侃君子,成了贾政也看重的座上客,再回看当初的“老朋友”冷子兴,估计也会汗颜!
冷子兴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一定有能耐。但也不是常人,否则他以外乡人的身份,一介盲流不至于娶了敕造荣国府当家人政老爷嫡妻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女儿,成了荣国府的“亲戚”。
周瑞除了是王夫人陪房,大概率还是周姨娘的兄弟,他倒成了贾政的“舅哥”,这也是他女儿能被恩典外嫁给冷子兴的原因。不提。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当了几年官被罢官的贾雨村来说,已经是第一手了解贾府的资料。他给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做启蒙老师,用意也是搭上贾府这条线,以图东山再起。否则凭借林如海的能力,还不足以让他官复原职。
不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也有很多问题,一定不可以全信。尤其他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却有好几个版本不同,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那一版本真假,也是有趣。
(第二回)冷子兴道:“……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政嫡出的三个孩子都是王夫人所生。但冷子兴说贾宝玉是在贾元春出生的第二年降生。第一感觉就是“错了”。
原文描写贾元春起码要比贾宝玉大十岁以上。省亲那天,作者也给了交代。
(第十八回)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贾元春进宫的年纪没有特别交代,应该是贾府主动送入宫中。原文曾在薛宝钗进京提到“选秀”一说,推测贾元春进宫大不过十五岁。推测她比贾宝玉大十岁到十二岁为最多。冷子兴说“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显然是不对。
所以,程乙本在出版发行时,这一句是“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个公子,衔玉而生。”
但庚辰本、甲戌本、梦稿等却是“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这还不算,戚序本和舒序本则是“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以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九十年代的版本都依此而改。
于是就有了这三种说法。
那么,到底哪种更贴近曹雪芹的原意呢?现在很难知道。如果根据人物性格推测,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冷子兴说“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最符合原文原意。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何为“冷子兴”?《说文·舁部》:“兴,起也”,兴与亡对应,讲述即将覆亡的贾家,正是《红楼梦》中一贯的“真事隐”“假语存”。冷子兴如此,兴儿也是如此。
子,小人也。
冷,旁观、冷箭、人情鄙薄也。
毫无疑问,冷子兴是借贾府之兴亡话语,对贾家行中伤诋毁之能。脂砚斋骂他最好。【甲戌: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甲戌侧批:说大话之走狗,毕真。】
冷子兴八卦贾家,与现代人吹牛差不多,主要在意的是吹牛的效果,而不是准确。他信口乱说,有真有假,都是从妻子、岳父母处知晓,以至于随贾府中人道听途说。真实性大打折扣。
按说其中应该有不少错误才对。但作者为了让他说出更多真实情节,反而不乱用错。却在常识处留下一个明显错误,凸显出说大话人顺口而出的不严谨,才显得更加贴切,也符合八卦人的话锋。
只可惜现在很多出版,动辄就将原文修改,比方芦雪广改为芦雪庵,第二十八回冯紫英的酒令[喜乐悲愁]顺序与其他人[悲愁喜乐]不同等,都被修改,以至于见不到本来面目了。也是一种可惜。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