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1864-1957)

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石榴葡萄 齐白石 34cm×21cm 北京画院藏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郑板桥有印文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求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余少时不喜名人工细画,山水以董玄宰、释道济外,作为匠家目之,花鸟徐青藤、释道济、朱雪个、李复堂外,视之勿见。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玉簪 齐白石 56cm×31cm 1932年 北京画院藏

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客论作画法,工粗孰难,予曰笔墨重大,形神极工,不易也。

作画不为宗派拘束,无心沽名,自娱而已,人欲骂之,我未听也。

历来画家所谓画人莫画手,余谓画虫之脚亦不易为,非捉虫写生,不能有如此之工。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芋叶 齐白石 101cm×32.5cm 1945年 北京画院藏

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

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

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

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

虾图 齐白石 28cm×35cm 北京画院藏

作画欲求工细生动,故难,不谓寥寥数笔神形毕见,亦不易也。余日来画此鱼数纸,仅能删除做作,大写之难可见矣。

画中静气最难在骨法,骨法显露则不静,笔意躁动则不静,全要脱尽纵横习气,无半点喧闹态。自有一种融合闲逸之趣,浮动于丘壑间,非可以躁心从事也。人但知墨中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

人喜变更,不独天下官吏行事也。余画亦然。余二十岁后,喜画人物;将三十,喜画美人;三十后,喜画山水;四十后,喜画花鸟草虫。或一年之中,喜画梅,凡四幅不离梅花;或一年之中喜画牡丹,凡四幅不离牡丹。今年喜画老来红、玉簪花,凡四幅不能离此。如此好变,幸余甘作良民。

蝈蝈蟋蟀 齐白石 68.5cm×33.5cm 北京画院藏

余自少至老不喜画工致,以为匠家作,非大叶粗枝、胡涂乱抹不足快意。学画五十年,惟四十岁时戏捉活虫写照,共得七虫。年将六十,宝辰先生见之,欲余临,只可供知者一骂。

粗大笔墨之画难得神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形似。此二者余常笑人,来者有欲笑我者,恐余不得见,身后恨事也。

余作画五十年,不喜画兰花。无论今古人之作,目之所见者无不形似。此幅略去画家习气耳。

翔鸽稿 齐白石 50cm×47cm 北京画院藏

作画须有笔方能使观者快心,凡苦言中锋使笔者,实无才气之流也。

余观昔人画,重在有笔墨,虽形极似而无笔墨,余耻之。余画虽用意在笔墨,其知者不如尚形似者之知者之众。

凡画须不似之似,全不似乃村童所为,极相似乃工匠所作。东坡居士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即可证。识字人胸次与俗殊酸咸也。

棕树竹鸡 齐白石 134.5cm×34cm 北京画院藏

葫芦 齐白石 64.5cm×34cm 1949年 北京画院藏

葫芦 齐白石 64.5cm×34cm 1949年 北京画院藏

牵牛花 齐白石 134.5cm×34cm 北京画院藏

草虫秋海棠 齐白石 68cm×33.5cm 北京画院藏

草间偷活 齐白石 40.5cm×20cm 北京画院藏

双凤蛾 齐白石 35cm×34.5cm 北京画院藏

双蜜蜂 齐白石 35cm×35cm 北京画院藏

螳螂 齐白石 35.5cm×35.5cm 北京画院藏

蝈蝈 齐白石 34.5cm×29cm 北京画院藏

莲叶小鱼 齐白石 109.5cm×34cm 北京画院藏

水草螃蟹图 齐白石 67.5cm×34.5cm 北京画院藏

鱼虾蟹 齐白石 134cm×33.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红蓼 134cm×33.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藤萝 138cm×33.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红蓼 134cm×33.5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海棠 150cm×41cm 北京画院藏

菊花螃蟹 齐白石 98.5cm×33cm 1952年 北京画院藏

鸡冠花 齐白石 103.5cm×34cm 北京画院藏

菊花 齐白石 95cm×44.5cm 北京画院藏

玉兰 齐白石 177cm×47cm 北京画院藏

寿桃 齐白石 179cm×48.5cm 北京画院藏

秋色秋香 齐白石 69.5cm×34.5cm 1950年 北京画院藏

牡丹 齐白石 103.5cm×34cm 1955年 北京画院藏

白菜蘑菇 齐白石 109cm×46cm 北京画院藏

松鹰 齐白石 182cm×47cm 北京画院藏

蟹篓 齐白石 33cm×38.5cm 北京画院藏

鱼虾负剑 齐白石 134.5cm×33cm 北京画院藏

折枝梅花 齐白石 136cm×33cm 北京画院藏

绿梅 齐白石 136cm×30.5cm 北京画院藏

松 齐白石 177cm×77.5cm 北京画院藏

风竹 齐白石 129.5cm×33cm 北京画院藏

乌子滕与瓢虫 齐白石 84cm×26.5cm 北京画院藏


让文化融入生活

让艺术品味生活

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0)

相关推荐

  • 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

    . 齐白石.黄宾虹两位大师生活的近百年时间,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社会变革不断发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新文化思潮兴起,中西文化碰撞.交融,齐白石.黄宾虹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他们自青年时 ...

  • 故乡无此好天恩:“北京怪人”齐白石的交游故事

    知己有恩 齐白石 1933年 2.2×2.3×3cm 青田石 北京画院藏 知己有恩 边款"廿七年华始有师" 在齐白石的贵人圈中,胡沁园总是第一位出场的.1864年元旦,齐白石在原湖 ...

  • 齐白石: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齐白石精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

  • 齐白石来广州了!惟愿诸君,美意延年!

    第一次来粤 1906年,齐白石第三次出游途中,在桂林接到家中父亲来信,要他赶去广东追寻从军的四弟和长子,因此他取道梧州,到了广州.这是他第一次到广州. 此次到广州后齐白石并没有过多停留,而是匆匆赶往钦 ...

  •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生平简介怎么死的】齐白石的虾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晚年的齐白石在作画 1957年9月16日,中国著名现代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齐白石先生生于1864年,是中国现代卓越的国画大师.篆刻家.书法家.湖南省湘潭市人. ...

  • 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画如何去欣赏?

    文·段宏刚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先生跟同时期的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公认的四位绘画大师,他在国画领域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经常把乡间司空见 ...

  • 齐白石画荷,笔简气壮,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品味齐白石墨彩淋漓的红花墨荷,不难联想到宋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而颇为 巧合的是,齐白石于历代诗文中,亦"喜观宋人诗,爱其清朗闲淡,性所近也. ...

  • 花鸟画的造型与笔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造型的"造"字有创造之意,艺术上的造型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中的物象加以艺术化处理.中国花鸟画的造型是意象造型,它不是真实地描摹自然界的花鸟鱼虫,而是根据对象的感觉,将对象夸张变形,使 ...

  • 中国画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国画之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画的创作应舍形重神.重神就是要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内在精神表现,而不必束缚于形象的逼真和事物的外在表象.这里说的作品的内在精神,就是强调国画作品要有文化底蕴,饱 ...

  • 杨宝森学余叔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现在我要说一个人,他对发扬余派艺术也是功劳显著的.不过,说了出来以后会有人不同意.不管它,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杨宝森. 杨宝森不是已经自成一家,称为"杨派"了吗,怎么也把他算在余派传 ...

  • 黄胄:画家不能把似是而非的货色美其名曰似与不似之间!

    黄胄是一位人物画大家,自然对历代人物画的发展和前人的创作经验特别关注,题跋中对人物画家.画迹的评说也较集中.从以下几则题跋中可以见出黄胄对人物画史的一些基本观点: "明清以来极少见如< ...

  • 树人说书(19)|“似与不似之间”是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作者丨刘树人 刘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驻沪某部政委 ...

  • 葛良胜入展十二届国展的作品妙在取法东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

    葛良胜入展十二届国展作品<节录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编辑 ​ 编辑 ​ 葛良胜的作品妙在取法东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他是如何做到的?且看他的自述. 葛良胜十二届国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