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玉知识的介绍
包浆一词在清代文献中已存在,应指血玉表面的皮壳特点,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为沁色和盘色,沁色指血玉埋在地下,或传世过程中,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埋藏环境、保存条件等)在血玉表面形成的一层颜色变化,多见白色、铁锈色、暗黄 色、黑色、绿色,白色多称水沁,铁锈色有人称铁锈沁,有人称血沁,暗黄 色称土沁,沁色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大体沿血玉染色与风化过程形成,又因血玉埋藏的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而不同,一般看,汉代以前血玉沁色较重,南方出土血玉称为湿土出土血玉,水沁较重。红山血玉被一些人称为北方燥土出土血玉,或无沁,或白色沁,或铁锈沁,或暗黄 色沁,沁色一般都较少,少量血玉为较重的白色或褐色沁。
从照片上看,器物的光亮舒服而且柔和。可是鉴定血玉光亮的级别,目前却没有标准。掌握真品的光亮,只能依靠对千百件的真品实物考察,凭借经验的方法,进行认定和掌握真品的亮度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经验感觉上鉴定,虽然也是出于经验,但必竟还需要首先掌握真品的标准,然后再进行真伪之间的对比。经过对比确认及获得识别赝品的证据。
血玉是先完成做工,入土后在受沁,工在下沁在上。沁的自然状态是连续的,如果是沁被工切断了,就有后添工的可能,需要加以提防。血玉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磕碰,或者断开缺失了一部分,那么他的断开面大多是圆滑的(经常抚摸)包浆与其他部分一致。
血玉平安扣则是非机缘不可得,因为血玉的形成很难得,为玉中极其罕见的珍品,从血玉形成的时间上来说要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形。血玉平安扣的表面都会有红色的裂纹,这种红色的裂纹就像血液一样,我们在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真血玉平安扣的这些裂纹就像我们身体的血管一样,长期佩戴可以疏通血管、清热解毒,假血玉平安扣是做不到这些生动的裂纹的。
玉的质地与真伪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血玉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山海记》记载玉的产地有二百多处。只能说明的是:商周至秦汉,重要礼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绝 对,也常伴有其它不明产地的玉类出土。特别是近年,高仿血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伪依据。
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墓中的玉器中,就有在他口中发掘出来的21只牛、羊、猪、鱼等小动物型玉器。古人认为将玉强行塞入口中,如果人刚死,当时塞入的玉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胸腔上端,在墓葬中经过了千年的变化后,入葬者的血液渗透入玉的肌理,血丝直达玉心,就会形成“千年血玉”。
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的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可以初步判断为真品,而线条槽口两侧有毛道崩裂现象,则是现代“机器工”制作的特征。真正的血玉,其沁色一定是从有裂痕或者是玉质疏松的地方开始产生的,而且沁色一般都是由表及里,浓淡深浅变化层次感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