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文培训 | 动静互衬

动静互衬

[基础知识]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你能找到绝对的“静”吗?稍微读过一点书的人都会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我们讨论的不是哲学,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动”和“静”,即肉眼所能辨别的“动”与“静”。什么是“动”?辨得出活动即是“动”;什么是“静”?辨不出活动就是“静”。

“牡丹虽好,绿叶扶持”,而绿叶何尝不需红花的点缀呢?就是这一组动静之间的矛盾组合,会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乍看似乎矛盾,然而,如果不是那座林子“静”到了极点,你能辨出蝉鸣吗?如果不是那座山“幽”到了极点,你能辨出小鸟的啁啾之声吗?可见,你如果能在“静”景中搀入一点“动”,就能更显静境之“静”。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也是以动写静,有意识地注意动静搭配,取得了极为动人的效果。此乃“静”为主,“动”为宾。

同理,为了表现“动”物之“动”,你可以特地为它安排一个“静”的环境,也就是说,以“静”为背景表现“动”,那不就更显“动”者的风采吗?就如茅盾写《风景谈》,为了表现“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主旨,特地渲染了作为“自然”的沙漠的苍茫寂静,以反衬作为“人类”的掌着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的沙漠中的驼队。此乃“动”为主,“静”为宾。

有时候,“动”与“静”是平等的,无所谓谁“主”谁“宾”,两者在同一个场合中平起平坐“和平共处”。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你可以借此表现全面的、完整的景物。

[例文赏析]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碧野:《天山景物记》)

无疑,这段文字中作者欲表现的是原始森林的深邃幽静;然而,“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却似乎是矛盾的组合,再添上“远处的几声鸟鸣”,岂不是不伦不类?不,静和动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体,以动写静,更显其静。试问,如不是万般的寂静,哪能分辨出上面所说的那几种声音?

月色分外皎洁,照得我欲眠还觉,睡意全无。于是轻轻地打开床灯,披衣起坐于窗前。推去窗扉,一股新鲜的空气拥窗而入,几乎将人袭倒。我禁不住舒展双臂,深深地吸入一口,直觉沁入丹田。再吸一口,细细品味,感到凉凉的,爽爽的,略带点儿甜味。我不能自已,索性双腿盘坐在椅子上,作趺坐状,一边贪婪地吸气,一边闭目养神,清除杂念,专注地听着这密林深壑中夏夜的动静。忽然有一种声音,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反复萦绕耳际。其为形也,初则似起于密林之末,幽谷之底,渐渐地穿树透木,越山渡水,由远而近,逶迤而来。如泣如诉,如哀如怨,若屈原之吟泽畔,明妃之征漠北。继则呜呜作响,轰然而至,似天风云涛,排山倒海,如刘邦之唱大风,慷慨苍健;项羽之歌虞兮,悲壮凄惶。终又飘然而去,且行且邈,余音袅袅,悠然旷然,犹老聃之出函谷;陶潜之诵归去。其为神也,轻松愉悦,似春江月夜;潇洒飘逸,若渔舟唱晚;苍凉凄切,如阳关三叠;婉转悠扬,比二泉映月。其为用也,则师旷之调琴,遇高山流水;弄玉之吹箫,有凤凰来仪;李凭之弹箜篌,石破天惊;京女之拨琵琶,泪湿青衫。直听得山更幽,林愈静;天更空,月愈明;水不流,云凝停。韵勾三魂,律动五脏,飘飘欲仙,如颠如狂……

投宿灵谷,夜听得意,差点使我忘乎所以,一时竟不知我之为彼也抑或彼之为我也。

(徐宗文:《夜听灵谷》)

“月色分外皎洁”,作者“欲眠还觉,睡意全无”。正因为静,作者才能辨出那“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万籁之声;正因为静,作者才能有暇发挥自己的想像功能,想像着“屈原之吟泽畔”、“明妃之征漠北”、“刘邦之唱大风”、“项羽之歌虞兮”……给万籁之声以人的各种情感(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不同的人生感悟呢?)。写“动”(声)是为了表现“静”,正如作者在段尾所说的那样,“直听得山更幽,林愈静;天更空,月愈明;水不流,云凝停”。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声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飘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钱钟书:《围城》)

无论是“琐琐屑屑地在夜谈”的小虫,还是“齐心协力地干号”的蛙群,甚至是“优游来去”的萤火虫,确实让人觉得“热闹”。然而,如果不是在月光倾泻下的深夜,如果没有寂静深夜的反衬,这样的“热闹”还能成为“热闹”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吗?此为以静写动。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反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已融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茅盾:《风景谈》)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是茅盾《风景谈》的主旨,也是这个选段的主旨。选段中的“自然”就是沙漠,选段中的“人类”就是掌着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的沙漠中的驼队。既然说“人类更伟大”,那么,这“人类”就是选段之主,而选段前半部分对苍茫而“又是那样寂静”的沙漠风光的描绘,就是为了表现驼队出现时的一刹那的惊异,以沙漠烘托人类,更显“人类更伟大”。

步出范文穆公祠,再回到行春桥上,正夕阳西下。这边是片片碎金撒入粼粼湖水,归帆点点,渔歌互答。有谁能说这一湖碧水美不过十数年前的块块农田!这边是一抹余辉勾勒重重屋脊,粉墙鳞次,黛瓦栉比。有谁能说这修葺一新的范文穆公祠比不上十数年前的断瓦残垣!

(贾  沦:《寿栎堂前觅诗情》)

例文是真正意义上的动静结合,其目的是为了表现一个或一组完整的景物,无所谓谁主谁从,谁衬托谁。作者以“行春桥”为立足点,在简单总说后,先写“这边是片片碎金撒入粼粼湖水,归帆点点,渔歌互答”的动景,再写“这边是一抹余辉勾勒重重屋脊,粉墙鳞次,黛瓦栉比”的静景,最后,再作小结。

秋深了。太阳黯淡了。自然界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悄悄的哭。林木深处,一头孤单的鸟温和地怯生生地叫着,它也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的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秋天是寂静的;秋天使动物们感到胆怯。对于这个“寂静”,例文作者用秋天“颜色慢慢褪了”、“高峰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来表现;对于动物的胆怯,作者用“一头孤单的鸟温和地怯生生地叫着”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来表现。先“静”而后“动”,无所谓孰主孰次,主题得到了立体的凸现。

[小园学步]

㈠、用以动写静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㈡、用以静写动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㈢、用动静互衬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500字左右。

[题目㈠]

清晨的校园静悄悄

清晨的校园静悄悄,一切似乎都在沉睡。主干道上,香樟树正在脱去旧装,落叶簌簌,在地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树叶中间的几只小鸟,正在呼朋引伴,引吭高歌;一只布谷鸟不知藏身在何处,但那一声声“布谷-布谷-”,却显得分外的清脆;邻家的那只小狗也不甘寂寞,大概是听到了什么声音,竟“汪-汪-”地叫个不停;隔壁小巷中,卖烧饼的老头扯开破锣嗓子,一声又一声地吼叫着……这一切,似乎在演奏着一曲暮春清晨交响乐。

习作者似乎在以动写静,但是,具体写作时却“动”得太过头了,不但没有反衬出“静”,反而给人“太吵了”的感觉。──可见,凡事总得有个“度”。

[题目㈡]

寂静中的老夫妻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一切似乎都凝固了。远处,暗绿色的群峦重重叠叠,矗立在没有一丝云彩的苍穹底下。近处,湖水波澜不惊,没有一点儿涟漪,湖边,柳梢儿一动也不动,就如好久无人光顾的理发店垂挂着的珠帘;墙上的爬山虎垂头丧气,早已没有了清晨的神韵;那些知了不知去了哪儿,一点声音也没有;鸡、狗在树阴下、墙角边打着盹,就如一个个泥捏的雕塑。那一对老夫妻,就在这寂静之中默默地坐着,一声也不吭,谁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习作者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静”物以反衬“动”物,但是,读者并没有感到“动”,因为这个所谓的“动”物本身并没有“动”。既然是未曾“动”的“动”物,那只能算作是“静”物了。

[题目㈢]

沿着湖边的小路

天空有些阴沉,好似要下雨一般,隔湖望去,对岸山上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雾气,更显神秘之色,不禁令人神往。

我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慢慢走着,想绕过这湖到山上去游览一番。碎石小路两旁的景色甚是美丽,不禁让人陶醉其中。

小路的右边是一片葱郁的丘陵。淡绿中夹杂着深绿,深绿中夹杂着新绿,越往上绿得越淡,绿得越含蓄,再加上空气中那层淡如飘烟的雾,真使人有种飘飘欲仙之感。

碎石小路的左边有一片并不是很大但却很美的湖,那湖水是青绿色的,很清很清,清得甚至可以看见水下的水藻,淡绿色的、深绿色的水藻在水底随着水波的荡漾而摆动,宛如翩翩起舞的姑娘的薄纱,甚是美丽动人。清清的湖面倒映着两岸的绿柳,那绿柳之叶颇有“二月春风”剪裁之美,白色的曲桥上依稀闪动着几个人影,红色的古亭后倒映出又一座青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湖的那一边是一峰连一峰的山峦,此起彼伏。虽是隔湖相望,却仍能见山上的苍松翠柏,那苍松的绿是一种新鲜的绿,一种稳重的绿,一种充满活力的绿。百绿相融,烟雾飘渺,偶尔几声清脆的鸟叫在耳旁回荡,湖水淙淙,仿佛人间仙境。

青山,绿水,苍松,翠柏,人声,鸟语和不远处巍然挺拔的山构成一幅神妙的山水画。大自然往往是这么美,也许在不经意的一眼之间,就已沉醉其中。

作者颇懂得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他的笔下,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立体图画。青山、绿水、苍松、翠柏和白桥是“静”,而人声、鸟语、泉声、人影是“动”,一“静”一“动”,则使人“沉醉其中”。然而,这个“动”的程度仍不够,难以与“静”组成平衡,仍给人以“以动写静”的感觉。所以就具体要求而言,习作仍不甚符合。

[体验研究]

就同一时间的同一个景物,分别作“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和“动静结合”三段景物描写,要求如下:

⑴各200字左右;

⑵所反映的中心意思可各不相同;

⑶每段后必须有一段简析文字,就如本单元“可望可即”栏每篇例文后的简析文字一般。

(0)

相关推荐

  •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其中包含三个要点: 1.移步换景的时候,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 ...

  • 初中语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小标题的形式创新又适合

    初中语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小标题的形式创新又适合 作文的水平真正提升了,形式上的创新或不创新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在提升的路上,还是希望能经常给自己一点新鲜感.‍ 那么新鲜感便来了,山东济南2019年 ...

  • 依托名篇,揣摩表达理顺序;搭建支架,写作游记依方法

    依托名篇,揣摩表达理顺序:搭建支架,写作游记依方法 --四下第五单元"按游览顺序写景物"单元教学解读与整体设计 一.单元解读 统编版设置的习作单元,一般会安排"精读课文& ...

  • 过关自查表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过关自查表

    4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单元首页[人文主题]★妙手写景本单元是习作策略单元,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 ...

  • 深圳作文培训 | 学习生活剪影

    学习生活剪影   [读题] 所谓"剪影",是指从一个大事件或大事物中剪取一个小片段来加以描写的一种写作手法.而"学习生活剪影"就是要求写作者以剪影的形式来表现学 ...

  • 深圳作文培训 | 就这样被打动

    山东烟台:就这样被打动 考场真题 题目:就这样被打动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放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文题解读 今年烟台的作文保持了一贯的风格,简单 ...

  • 深圳作文培训 | 一双手

    四川卷:一双手 考场真题 朱德的母亲虽出身贫寒,却用一双手幸福了家庭,成就了儿子:植树的牧羊人虽失子丧妻,却用一双手战胜了孤独,美丽了荒溪;朱丽华虽双目失明,却靠一双手璀璨了人生,感动了中国;疫情防检 ...

  • 深圳作文培训 | 成长的路上

    成长的路上 [读题] 题目"成长的路上",指的就是"成长的历程".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既是自然生理的发育,也是社会认知的扩大和深入.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跌跌 ...

  • 深圳作文培训 | 描写乡间小路的优美的句子

    [小引]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以下描绘乡间小路的优美的句子都选自经典范文,我们一起来阅读欣赏.吟咏背诵吧. [摘抄吟咏] 1.河堤小路,绕城而行,往来 ...

  • 深圳作文培训 | 写雪的句子

    摘抄吟咏] 1.雪花像鹅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种子,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整座城市都被一层银装裹住了,寻是冬爷爷做给这座城市的新衣服. 2.雪花飘飘,整个绥芬河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

  • 深圳作文培训 | 描写雨景的句子

    描写雨景的优美的句子 [摘抄吟咏] 1.雨,静静地下着.这场春雨驱走了寒冬残留的痕迹,使春天更美,使人们更爱春天.瞧!树木发出嫩绿的芽儿,小草也钻出了地面,连楼房也似乎挺直了腰板,真是万象更新啊! 2 ...

  • 深圳作文培训 | 中考满分作文指导《最懂我的那个人》

    最懂我的那个人 [真题回放] 请以"最懂我的那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题] [试题解析] ...

  • 深圳作文培训 |中考满分作文指导《——征服了我》

    ______征服了我 [真题回放] 请以"______征服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