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173:我国茶叶重心变化

茶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又称工业原料作物,是指除了粮食、饲料、绿肥等作物以外其他各种作物的统称。——周立三 主编.中国农业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192.),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常绿植物,是许多宜茶山区和丘陵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章传政, 张定, 黎星辉,等. 江南茶区茶叶反季节生产的技术对策[J]. 经济林研究, 2006, 24(2):55-58.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般而言,某一农作物生产的地域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变化。但中国适宜种植茶叶的地域很广,且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研究表明:

随着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我国茶叶生产重心整体呈西移趋势,“东茶西移”已呈定局。“东茶西移”能充分发挥西部的人力成本与土地成本比较优势。——肖智, 黄贤金, 孟浩,等. 2009-2014年中国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及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7, 36(1):109-120.

农业生产的区域转移与当前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在高考试题中也曾考查过相应的内容。例如,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考查过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变化并对广西承接东部桑蚕养殖业的转移,大力发展桑蚕业进行探讨。2016全国文综Ⅰ卷第36题考查江浙一带的茉莉种植转移到广西,比较广西发展茉莉的有利气候条件。

近几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中出现了以“东茶西移”为背景素材的模拟试题,以下举例分析:

【例1】《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20世纪50年代,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种茶的地形须选择在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目前山东海滨地区青岛、日照是山东绿茶最主要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保留原题号)

4.推测四大茶区中,生产年限长的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

A.华南茶区

B.西南茶区

C.江南茶区

D.江北茶区

5.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6.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气温更适宜茶树生长

B.土壤更适宜茶树生长

C.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更适宜茶树生长

D.茶树品种更优良,种茶技术更先进

试题出处】启迪慧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hdk.html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分析

4.西南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水热及土壤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当地自然条件不利于人类活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少,保存古茶树最多。故B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答案,华南茶区虽然水热条件优越,但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5.茶树是亚热带经济林木,不太适宜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生长。如果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种植,需要特定地区的小气候满足其冬季越冬的温度条件,所以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故A正确。

6.茶树对热量要求比较高,沿海地区冬季受海洋调节作用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所以山东“南茶北引”成功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故A正确。

【例2】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1957年,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现有茶目50多万亩(1亩:666.7平方米),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据此完成9-11题。(保留原题号)

9推测四大茶区中,古茶树保存最多的茶区是

A.华南茶区

B.江南茶区

C.西南茶区

D.江北茶区

10“南茶北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士壤

11近年来,我国的茶叶产量重心逐渐西移,与之关联性最小的原因是

A.气候适宜性

B.交通通达度

C.劳动力成本

D.市场重心的分布

试题出处】启迪慧想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xa1f.html

“超级全能生”2018高考全国卷26省9月联考乙卷

试题分析

9.西南菜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且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少,保存古茶树最多,故选C

10.山东成功实现“南茶北引”的地区,具备气候特点是: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且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适宜优质茶的生产,影响南茶北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气候,故选A

11.我国的茶叶产量重心逐渐西移与气候有关,交通通达度及劳动力成本,影响重心西移,而我国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重心西移关系不大,故选D

试题比较

同:

以上两组试题的图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例2的图像中多了2009年和2014年茶叶产量重心的符号。试题设计数目一样,都是三个小题,且前两小题的设计完全一样。

其中,关于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的分析,请参考以下的研究:

转引自胡留杰, 廖敦秀, 马连杰,等. 西南茶区土壤-茶树系统重金属研究现状与趋势[J]. 农学学报, 2017, 7(11):19-22.

异:

例1的第6题与第5题的设计属于相同考点的设问——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只是区域尺度不同而已——第5题是国家尺度,第6题是省内尺度。

关于山东“南茶北引”成功地区的位置特征的分析如下:

王银峰等人在《中国茶树生态区划的新方案》一文中将我国茶树生态划分为四个一级区域,即暖温带茶区、北亚热带茶区、中亚热带茶区与南亚热带、热带茶区。

按茶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看,暖温带绝大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茶树。从世界范围看,茶园在暖温带分布的仅有日本中北部中国的山东半岛南南部。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地方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在我国,此茶区主要包括山东东南沿海和江苏北部的部分区域。是我国茶树分布最北的区域。本区地处黄海之滨山东丘陵之南,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4℃,≥10℃的积温在4500℃左右。

转引自王银峰, 翟海国, 张继红,等. 中国茶树生态区划的新方案[J]. 地理研究, 1993, 12(4):39-45.

例2的第11题考查了茶叶产量重心移动的原因,学生考后普遍反映,“关联性最小”这样的表述不太好理解,可以尝试改为“影响程度最小”或“影响程度最弱”。当然,这种采用类似否定的形式本身就不太好理解,有研究者认为,选择题的设问最好不要采用否定的形式。

题干本身应该有意义,并以明确的问题形式呈现。

编制选择题时应该保证题干中包含一个明确的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没有备选项的情况下也有意义,同时,备选项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以降低可能的猜测概率。——雷新勇 著.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家出版社,2006,3:175.

(选择题)题干中有明确的问题且尽量用肯定表述。

命制新课程地理学科高考选择题,测量的目标一定要具体,题干中一定要限定清楚考生需要回答的任务,即有非常明确的问题,即使在没有备选项的情况下,题干中的问题也是独立的,有意义的。另外,题干和选项尽量用肯定表述,避免一些考生在紧张的情况下因为读错题目意思而失分。——曾玮 著.新课程地理科学高考试题命制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7:129.

从试题出现的时间来看,例2很有可能是在例1的基础改编的。改编的方式是在图中添加茶叶产量重心变化图例,并设计第3小题。茶叶产量重心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背景素材出处

肖智, 黄贤金, 孟浩,等. 2009-2014年中国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及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7, 36(1):109-120.

试题设计分析

图像设计:上述两组试题中的“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来源于论文中的图1,如下图所示:

而例2中的茶叶产量重心符号,是根据论文中的图7添加的,如下图所示:

我国的茶叶产量重心逐渐西移,并不能反映茶叶市场重心的变化。或者说,茶叶产量重心的西移不是茶叶市场重心变化所导致的,因为茶叶市场重心一直在东部地区。

茶叶产量重心西移与桑蚕养殖业的西移,茉莉种植的西移等农业转移原因在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就是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土地成本上涨,总体表现为农业用地减少,导致东部茶园面积萎缩。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茶树的种植到茶叶的采摘、加工、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从而导致茶叶产量重心向西转移。

例如,有一道模拟试题也是以上述两组试题的图像为背景素材,设计了以下的试题:

我国“东茶西移”的原因是东部

A.茶园面积萎缩

B.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层变薄

C.山区封山育林

D.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正确选项为A。

以下的一组试题,是以论文中的图7为背景素材而设计的,其中涉及到对茶叶重心的分析。

试题出处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地理试题

例3】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后起之秀,2009年以来发展很快。读2009-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与名优荼产量重心转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

1.南方是我国茶树主要种植区是因为

①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

②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③土壤肥沃,多呈碱性

④山地地形,昼夜温差大

⑤气候温暖湿润

A.①④

B. ②③

C.①⑤

D.②④

2.我国茶叶生产中

A.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速度快于产量重心移动速度

B.粗放的传统手工作坊方式在西部地区比较多见

C.2014年湖南的名优茶产量和茶叶产量都居首位

D.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使茶叶重心西移的速度加快

3.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A.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

B.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C.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D.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

试题解析】以下分析来自网络:

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低山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因此,利于茶树生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年到2014年,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距离比产量重心移动距离远,说明名优茶产量重心移动速度快于产量重心移动速度。图中没有关于粗放的传统工作坊方式在西部地区比较多见的信息;2014年名优茶产量重心和茶叶产量重心均心位于湖南,但并不意味着该年湖南的名优茶产量和茶叶产量都居首位;“一带一路”陆上主要经达我国西北地区,海上主要包括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我国茶叶重心在南方,和一带一路无关。

3.西南地区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因此和江南地区相比,该地发展茶叶生产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从生产水平、经济水平、交通等方面看,江南地区均处于优势。

有的分析认为,西南地区属于我国开发较晚区域,生态环境保持较好,而且地形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较大,有利于茶叶生产及茶叶品质的保证。

试题设计分析

第2题的正确选项设计的依据是图中两类重心移动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类重心移动的经度间隔差异,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以下是论文中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设问的根据,也能更好地理解正确选项。同时,该题的设计也反映了以地理事物重心变化为背景素材的试题设计的方式。

表2的数据是重心类论文分析过程的必要形式,从表格中也得比较两类重心移动距离的差异。时间间隔一样,重心移动距离越大,移动速度就越快。

第3题,关于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的比较,该设问主要考查西南地区与江南地区自然特征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以下是一道关于“东茶西移”的模拟试题:

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的贵州省种植茶树的优势为

A.降水丰富

B.日照较少

C.土壤呈酸性

D.茶文化深厚

金太阳给出的解析是:贵州茶区夏季受副热高气压带影响小,冬季受准静止锋影响大,多雨,大气削弱作用强,日照较少,有利于茶树生长;两地降水量与土壤酸性相近。

日照时数是太阳辐射最直观的表现,对茶叶生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转引自王红丽, 李勇, 易俊莲,等. 贵州茶叶不同生长季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J]. 贵州气象, 2014, 38(6):1-7.

关于贵州的日照时数,有研究认为:

转引自王红丽, 李勇, 易俊莲,等. 贵州茶叶不同生长季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J]. 贵州气象, 2014, 38(6):1-7.

而江南地区的日照时数,有研究认为:

转引自:李时睿, 王治海, 杨再强,等.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 2014, 32(6):1007-1014.

对比上述的分析,大致上可以得出贵州日照时数少于西南茶区的结论。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很容易认为西南茶区的日照时数也少于西南茶区,是这样吗?

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总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4.5%,是我国地形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关于西南地区的日照时数,有研究认为:

转引自:杨小梅, 安文玲. 中国西南地区日照时数变化及影响因素[J]. 兰州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 48(5):52-60.

但是,在中国四大茶区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西南茶区是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由于能力有限,目前还没有查找到西南茶区日照时数的数据,因而无法比较两区日照时数的大小。

其实,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同属中亚热带茶区。以下关于两区的分析,可以作为比较两区茶树种植差异的试题的参考。

从自然条件看,中亚热带的自然环境最适于中小叶种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高,质量也好。

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的划分主要是考虑以下方面的差异。

一是西南茶区在地形上处于我国地形的二级阶梯之上,平均海拔远高于江南茶区,尤其是云贵高原,由于海拔高度而使茶树的生态环境与东部茶区有了很大差别。如云贵高原≥10℃的积温远小于东部,而湿度则相对较大;

第二方面考虑的是东西两区受季风之差异,东部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春雨量大夏季易受旱,西南茶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雨多,春雨较少。

对茶叶生产来说,西南茶区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茶园基本不受冻害,茶树生长期长,降水量充沛,云雾多日照较少,相对湿度大,茶叶产量较高,质量好,不利条件是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江南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低山丘陵与平原区相间分布,有利于茶园的建设和管理,区内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水热配合较好,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产。茶叶产量高、质量较好,此区对茶叶生产有影响的环境条件是冬春季节树易受寒潮影响,夏季易受干旱威胁。

转引自王银峰, 翟海国, 张继红,等. 中国茶树生态区划的新方案[J]. 地理研究, 1993, 12(4):39-45.

(0)

相关推荐

  • 西双版纳茶区的11座古茶山,3分钟带你看完

    [私信]我试喝随机茶样 南茗佳人做茶的这几年,其实早已经和各个茶区的茶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每年春茶采摘时节,掌柜李红傧都会带领大家前往各大茶山实地考察. 一是看看各个山头茶树的发芽情况,产量.价 ...

  • 什么是茶窖?

    时至今日,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联合国推荐为六大健康饮品之首.包含我们在内,全世界每天约有三十亿人在喝茶. 茶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不同于西方国家对茶叶保健功效的疯狂追逐,作为茶叶发源地的中国,更 ...

  • 学术情境试题——TCL波兰工厂生产方式变化

    以下试题来源于: 唐山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 这已是今年试题中出现的第三组以TCL波兰工厂为背景素材的试题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04年, ...

  • 学术情境试题22:香溪河水位变化

    答案:10.B 11.C 以下试题分析来自网络: 该组试题的背景材料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7,如下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命题者将原图中的"干流水位"修改 ...

  • 学术情境试题103:渤海湾岸线变化

    一.填海造陆 填海造陆被称为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赤字"问题,以获得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普遍做法. 荷兰通过自16世纪以来的3次围垦高潮将大量海岸湿地和河口地区转变成了农业和工业地,目 ...

  • 学术情境试题148: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模拟试题出处: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9-11题. 近5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地.林地取代.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气温也发生了 ...

  • 学术情境试题271:我国棉花产量和面积重心的变化

    以下内容与我国棉花产量有关,高考过后发现今年的试题中还是出现与棉花有关的内容.今天算是重温吧,也可以通过这些试题了解一下模拟试题的命题与高考试题命制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更好进行复习备考.现在的说法是以考 ...

  • 学术情境试题36:我国常住人口重心分布

    以下是我从网络上查找到的试题分析.对于第13题的分析,我认为正确选项"政策"的意思,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先说试题的背景材料.该组试题的背景材料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的图像来源于论 ...

  • 学术情境试题171: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重心的变化

    (2015佛山二模,9~10)下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福建省耕地.经济和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第9~10题. 9.由图可以判断: A.耕地重心向东北移动 B.人口重心移动幅度最小 C ...

  • 学术情境试题172:江苏省各功能用地重心变化

    (2014韶关一模,10)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7中表示江苏省1985~2008年几种用地重心变化的轨迹.读图分析可知 A.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主要原 ...

  • 学术情境试题240: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

    2021年武汉4月调考: 该组试题的背景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8,如下所示: 通过对比可知,命题者将论文中图2按经度与纬度分为两组,将8~10月的数据转绘在同一个坐标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