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分封有800年基业,为何汉朝分封有七国之乱,晋朝分封有八王之乱

一、分封制的本质

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主要盛行三个朝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三个朝代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分别是:汉朝、晋朝与明朝,其他朝代基本上就是郡县制为主了。

分封制的本质是把土地分封出去,民为食为天,靠的都是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而生存,在夏、商、周三朝,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建立“国”,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建立“采邑”,卿大夫再把土地分封给士建立“家”。

分封制是自上而下的,从而形成一个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整个分封制之下的朝代,严格来说并不能算独立统一的朝代,因为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与中央政权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政治、军事、外交权利。

西周分封制

二、分封制与周朝的兴亡

以周朝为例,周武王灭亡了商朝,建立了周,然后开始分封天下,最初周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53个是姬姓诸侯国,这是周天子的亲戚与族人,其他诸侯国都是周朝的功臣、元老与贵族,分封有两个标准:一是血缘,二是功劳

但是,周初并非只有这71个诸侯国,整个天下有800多个诸侯国,一个村子规模的部落都能算诸侯国了,这里面只有71个是周朝分封的,其实的诸侯国都是夏朝和商朝分封流传下来的,整个天下呈现一片混乱的情况,周虽然灭亡了商,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天下。

于是周朝要进行一系列的分封,分封自己的功臣与亲戚到各地为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统称为周朝诸侯国,然后在周朝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持下,一步步对外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周朝分封的诸侯国是臣服于周天子的。

分封制的本质

周朝在立国的同时,后期也不断靠分封诸侯国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要向周天子进行例行朝拜与进献贡品,严格来说,周朝是诸侯国的宗主国,诸侯国是周天子的藩属国

除了分封制,周朝还发明了一整套的周礼作为周朝维护统治的礼乐制度,但最为关键的是:周朝想要维持宗主国地位,就必须靠强大的政治、经济与军事能力,一旦这些能力衰弱了,周朝也就失去了宗主国的实际地位。

到了西周末期,周幽王因为废长立幼,引发了废太子姬宜臼联合申侯、缯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并杀死了周幽王,西周灭亡,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从周朝公元前1046年立国到公元771年西周灭亡,历经275年,实际上周朝的统治已经灭亡了,后来的东周名义上还代表了周天子,实际上则沦为傀儡。

西周分封地图

准确地说,分封制只保了周朝275年国祚,就导致了灭亡,虽然东周还继续存在了515年,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宗主国的地位,并不能实际控制诸侯国,算不上独立的朝代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在周朝刚建立时,分封诸侯国,能维持周朝势力,实行对外扩张,毕竟当时人少地广,可以随便分封,但是分封制到了后来,随着人口、经济、科技的发展,有一个致命的BUG出现了,这就是分到最后没有土地分封了,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需要分封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当无限的分封需求遇到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必然会导致朝代的覆灭,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来取代分封制,所以周朝灭亡了,秦朝崛起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并且废除了分封制,以郡县制为根本政治制度,这就解决了分封制所遗留的BUG。

分封制与郡县制

三、汉朝的分封制

汉朝的分封制与周朝的分封制是完全不同的,周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是完全独立的诸侯国,有独立的军队,独立的外交,独立的制度,甚至有独立的文字与语言,汉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只享有收取赋税的能力,没有军事权利和政治权利,这两项权利由汉朝中央政府委派的国相来掌控,但在七国之乱时,国相的权利被诸侯王剥夺。

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初,之所以采用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决定的,当时的天下很多人仍然认为分封制是对的,而且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需要拉拢一些诸侯,所以分封了异姓诸侯王,在建立天下后,把异姓诸侯王换成了刘姓诸侯王。

起初,刘邦的这种动作有利于汉初的政治稳定,使得汉朝没有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在汉朝稳定之后,这些分封的诸侯国就成汉朝中央政府的威胁,因为这些诸侯国毕竟算得上半独立的状态,随着汉朝经济、人口的发展,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

汉初分封地图

比如汉朝分封的齐国,有七十多座城池的封地,这个地盘跟战国时期的齐国差不多大了,首任齐王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去世后,长子刘襄继承齐王位,刘襄还在吕后去世后,率领齐国大军进逼长安,企图夺取皇帝之位,这是因为齐国有强大的实力。

汉文帝时期,为了抑制齐国实力,把齐国一分为六,汉景帝时期,晁错建议削藩,此举激起了诸侯国的反抗,再加上汉景帝杀了吴王刘濞的太子,于是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合起,与汉朝中央政府打了一场权力争夺战。

吴楚七国之乱的根源在于分封制,分封制使得诸侯国是半独立的状态,再加上诸侯国实力不断增长,有了和中央对抗的资本,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诸侯国实力非常弱,就不会发生动乱,因为实力不对等之下,诸侯国不可能反抗汉朝中央的,只有诸侯国的实力接近或者超过中央政府时,就会发生动乱。

西汉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这与西周时期,诸侯国实力超过了周天子实力的情况是一样的,只要诸侯国实力超过了周天子实力,就不会有人守规矩,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所以你看整个东周时期,周天子就成了附庸,反而是诸侯国崛起,从齐桓公尊王攘夷代替周天子行使权力开始,到战国时期秦国灭亡了周天子为止,都是实力在做决定。

汉朝也是如此,晁错削藩的本质也是削弱诸侯国的实力,一个统一的天下,不可能有两个实力接近的政权,如果有,一定会发生动乱,只有一个政权之下,只能有一个强大的实力存在,天下才不会有战争,这是实力的平衡理论。

分封制可以存在,但是实力必须减弱,这就是汉朝对于诸侯国的政策,具体体现就是推恩令,这让诸侯国越来越弱,你看整个东汉分封制也是存在的,但是对于中央政权一点威胁也没有,根本原因就是东汉的诸侯国没有实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如果有,一定会有动乱。

汉朝分封制的原因

四、晋朝的分封制

晋朝的分封与汉朝和周朝的又不一样了,晋朝的分封制介于周朝和汉朝之间,晋朝的诸侯王是以郡为单位,基本上就是一个郡一个诸侯王,诸侯王可以自行安排国内的官员任命,这与周朝一样,与汉朝不一样,汉朝是诸侯国内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由中央任命。

晋朝的诸侯国没有地方行政权,但有军权,晋朝诸侯国按大小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个等级,分别可以拥有的军队数量是5000人、3000人和1500人,晋朝一共分封了27个诸侯王,诸侯王都有数量不等的军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晋朝吸取汉朝与魏朝的经验教训,汉朝与魏朝严格限制皇族参政,当中央政权有危险时,没有皇族支援,所以晋朝大封皇族,希望当中央政权有危险时,皇族能够挺身而出支援中央,但结果与事违背,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晋朝分封地图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传位于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朝政由外戚杨骏掌控,结果皇后贾南风不甘心,暗中勾结楚王司马玮,联合发动政变,杀死杨骏,最后政权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太傅卫瓘手中,然后贾南风再次联合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又杀楚王司马玮,并引发了八王之乱。

所谓的八王之乱,就是以司马氏皇族为首的多个诸侯王为了争权夺利,你攻我杀,引发了争夺中央政权的政治斗争,持续了15年时间,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实力,引发了西晋的灭亡和后来的五胡乱华。

那么八王之乱为什么会发生呢?

八王之乱的发生有两个条件,一是中央政权陷入权力斗争的内乱,皇帝无能,不能理政,先是外戚杨骏专权,接着是皇后贾南风专权,朝廷一片混乱,而且每换一个人掌权,朝臣就要换掉一批。

皇后贾南风乱政

二是诸侯王有兵权,有野心参与权力争斗,有些诸侯王在朝廷任职,有些并没有,但诸侯王都有兵权,这是他们参与权力斗争的资本,没有兵权,他们是不太敢参与的,随时会被人扳倒,这叫有能力参与。

其实引发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分封制,诸侯王手中都有兵权,这是动乱的根本,当中央政权的皇帝无法掌控天下局势时,诸侯王与朝廷官员开始勾结,企图夺权,诸侯王并没有像司马炎想的那样,当晋朝有危险时出现支援与维护,而是恰恰相反,当中央朝廷陷入权力斗争时,诸侯凭借手中的权力起兵获取政治利益。

八王之乱:司马家族自相残杀

西晋的诸侯王实力都差不多,没有哪一个实力比其他人强太多,所以当朝廷陷入政治斗争时,诸侯王像走马观花一样参与了政治斗争,八王之乱实际上不止八个诸侯王参与,核心是八个诸侯王。

没有人能制衡诸侯王,也是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晋朝只知道分封诸侯王,让诸侯王拥兵,却没有制衡诸侯王的其他手段,所以一乱都乱了,诸侯王之间斗了15年,直接把晋朝给毁灭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iguozhijun_lishi

(0)

相关推荐